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PICU 423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采用有效合理的护理模式能够降低疾病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小儿;护理
【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best nursing methods of children 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ethods:selected inDecember 2012 - December 2014 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80 cases,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40 cases in each group,which controls the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7.50%,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ffective rate was 85.00%(P < 0.05),two groups of data contrast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for 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hildren adopt effective reasonable nursing mode can reduce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 key words 】: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Children;nursing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者,在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出现了肺部感染。这种情况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而且一旦患病,患者的病情反复,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导致治疗效果不佳[1]。本文主要研究对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最佳的护理模式,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范围1个月-11岁,平均年龄(5.94±0.37)岁,呼吸机使用时间7-25d,平均时间(17.62±3.25)d。
观察组: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范围1个月-12岁,平均年龄(6.03±0.46)岁,呼吸机使用时间6-24d,平均时间(17.74±3.63)d。
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性别、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口腔护理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相关的口腔护理规范,务必动作缓慢轻柔地给患儿定期做口腔护理工作,并在护理中观察患儿的配合程度。
②手部清洁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都要勤洗手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之一,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很好的避免交叉感染,因为患儿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彻底清洁后可以避免手部的细菌感染。
③呼吸道管理:强化无菌观念,定期处理冷凝水,呼吸机管道每7d更换一次,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情的反复,还能够减少细菌入侵。
④营养护理:保证充足的营养是患儿免疫力的保障,适当的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免疫球蛋白能够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加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病情的康复。
⑤体位控制:将患儿头部抬高30°-45°,这样能够有利于清除患儿肺部的分泌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⑥肢体语言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要面带微笑,语言温柔,给患儿适当、轻柔地抚摸,可以给患儿进行眼神交流或做一点肢体动作,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一定程度的减轻患儿的不适感 [2]。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经过治疗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死亡率,将两组患儿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 )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P<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组别 例数死亡例数(n)死亡率(%)治愈例数(n)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40 1 2.50 39 97.50
对照组40 6 15.00 34 85.00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机械通气在临床新生儿监护室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患儿的生存率,说明机械通气的使用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这也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高[3]。因为患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而且各器官的功能水平也相对低下,呼吸机相关肺炎对患儿造成的致死率不容忽视,这同时也将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费用。
呼吸机相关肺炎指的是无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过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发生的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机械通气患儿气管插管会削弱患儿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气管导管气囊周围的分泌物一旦淤积和下漏,会使细菌轻而易举地进入支气管肺组织,呼吸机的雾化器、湿化器、输氧管和冷凝水管的污染会导致呼吸机回路管道内的细菌随着喷射形成气溶胶,或通过被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入气道[4]。因此,患儿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如果能够实施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既能够降低因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又能够提高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本文中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其通过口腔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口咽部的细菌定植,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而且进行口腔护理能够防止患儿因不适感出现不合作、躁动等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通过将患儿的头部抬高,能够有效防止胃液返流,避免细菌定植和患儿误吸。呼吸道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5]。综合以上护理,护理人员能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进一步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
本文中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相比,大幅度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最终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辅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晶晶.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8):200-201.
[2] 程玉兰.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33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1):238-239.
[3] 张伟,丁寅君.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影响因素及其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65-1167.
[4] 刘晓霞,李怀营.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8-99.
[5] 徐文,闫萍,宋小红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对策[J].医学新知杂志,2013,23(3):222-223.
论文作者:何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呼吸机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肺部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