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1]2002年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应用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同样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计算机网络化教学以及远程教育的教学与开发平台。在素材库的设计中,提出了素材微单元的概念,把各种素材最小单元化,素材微单元化应用在课件的动态设计与生成过程中,优势发挥更明显。在圆满完成开发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了一套基于素材库的课件动态设计与自动生成思想,并综合应用了ASP、JavaScript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编制程序,完整地实现了这一功能。同时,通过对互联网上的媒体传输方式分析,作为新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化课程教学的平台,本系统也支持多种媒体格式,包括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料,并提出了网络混合多媒体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研究计算机教学平台的设计、素材库的结构设计和课件的动态设计与生成,阐述了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了主要的算法,概要介绍了实现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案。
王月娟[2]2006年在《多媒体白板系统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分布式对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结合给人们提供了新一代通信手段,为跨地区的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和协同工作的环境,并以其实时性、交互性和大众化等优秀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几年来,以Internet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越来越受人青睐。本文在对国内外远程教育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分布式应用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媒体白板系统,利用该白板系统进行网上实时远程教学活动。该系统以双主互动式原则为指导,采用RMI灵活的远程调用与回调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完成了实时授课与协同讨论两种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以远程教学为背景,以RMI与Applet相集成的动态技术为技术基础,对多媒体白板系统的实时协作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主要实现了文本白板、图形白板和音视频的实时传输与共享等功能。在将多媒体白板系统应用于远程教育系统的过程中,本文对实时提问控制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有效地控制了实时授课过程中的提问流程,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远程交流与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与交流协作平台。 本文实现的多媒体白板系统,实现了文本白板和图形白板的一体化保存,避免了文本与图形分开保存所带来的速度和管理问题,是本文的一个显着特点。另外,由于本文实现的远程教学系统建立在Web服务器和RMI应用服务器之上,使系统具有很强的伸缩性、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使两者能够专注于特定的角色和功能。由此而建立的开放性、协作性的教学环境,对于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佚名[3]2002年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第38卷)总目次》文中研究指明·博士论坛·人工生命概述…………………………艾迪明陈泓娟班晓娟涂序彦(1-1)基于OAI的数字图书馆中元数据互操作框架………………………………………………………………………………王爱华张铭杨冬青唐世渭(1-5)一类改进进化规划及其优化性能分析………………
王琳琳[4]2004年在《CORBA技术及其在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计算机协作学习系统的研究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要求不同物理地点的异构计算机能在新的分布技术支持下通过共享环境进行协作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活动。而CORBA作为一种开放的、分布式对象计算的标准工业体系结构,具有平台独立性和语言无关性,以及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互操作性等特点。用CORBA开发的软件既具有面向对象又具有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以及互操作性等特点。CORBA在异构环境下极具优势,己成为开发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主流技术之一。因此,利用CORBA技术开发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实用价值。 本文深入研究了CORBA的体系结构、核心和机理以及CORBA技术的应用;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事件通道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具体展示了运用CORBA构建多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实现方法和过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教学支持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的体系结构且具有通用性,完全使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具有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可跨越多种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网络。通过对高效的IDL设计和数据库接口封装,系统获得了较高的性能。
周立[5]2002年在《多媒体网络CAI软件开发及其在机械设计传动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开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就是考虑到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的形势,所进行的一项努力,并成功地将该软件应用到了机械设计课程上。 第一章对CAI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将是当前CAI发展的趋势,阐明了本课题的意义和将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对CAI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教育学理论及教学模式、课件类型进行了探讨,设定了CAI软件开发的流程和开发工具。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确立了教学内容呈现和软件系统程序两部分分开设计的思路。 第叁章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多媒体网络CAI教学软件的组成结构和软件所具有的一些功能,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设计。采用HTML作为教学内容的媒体表现语言,并以此为基础对课件内容的目录结构、版面控制、素材设计等内容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 第四章在对常用的CAI系统程序开发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了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进行系统程序开发,设计了系统程序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模块。使程序和以HTML表现的教材内容建立了接口,利用程序可以方便的观看教学内容,程序还具备了网络交流、网络浏览、文件传输、练习测试等功能,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在程序的功能设计中,大量采用了ActiveX控件技术,不仅使程序的后续开发、完善提供了便利,还大大提高了课件开发的效率,证明是一个很好的课件开发方法。 第五章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应用到机械设计课程上,相应的进行了机械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和素材的设计。实现了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网络功能。 第六章对课题和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了多媒体网络CAI软件的特点和一些不足,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毕灵玲[6]2007年在《农科有机化学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尽管网络教学巨大的教育优势冲击者传统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面临巨大挑战,但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针对现代教育的现实和特点,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是目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面向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在分析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自优势与局限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探讨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合理配置的有效教学途径。农科有机化学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针对目前农科有机化学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设计原则而提出的一种在不完全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条件下,依托校园网,通过学校的网络教育平台,有机结合多媒体、网络优势,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它既可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同时又保留了传统教学的精髓;即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郑文钟[7]2005年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系统集成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用机器装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并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同时,又使从事农业的人口下降,更多的人从事其他重要工作,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分工,推动了工业和第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加入了WTO,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信息管理工作的研究,对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健全农业机械化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农业机械化的管理决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中遇到各种的实际问题,利用近年来出现的信息处理方法——数据挖掘技术对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宏观管理组织层和微观经营层这两个层次中的一些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具体内容包括: (1)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依赖度和重要度等概念研究了组合预测模型中的权重确定方法。通过建立预测方法与预测对象的关系数据模型,离散化属性数据建立知识表达系统,进而计算出预测模型对预测对象的依赖性和重要性以及组合预测模型中单个模型的权系数。并依据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基于粗糙集的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 (2)针对现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估方法中存在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把模糊聚类方法和粗糙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和粗糙集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该方法从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出发,根据各指标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其权重。 (3)鉴于目前有关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总量变化的预测方面的现状,在分析影响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系数对影响浙江省农机总动力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同时利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预测了浙江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化趋势。 (4)利用机器更新平均成本原理,给出了视情维修制拖拉机大修理周期间距、修理周期与更新界限的数学模型,并对此计算方法从拖拉机所有者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视情维修制拖拉机最佳更新期与合理更新期的经济界限。 (5)针对现行农业机械化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净现值法(NPV)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弱的问题,利用风险决策理论对现有的净现值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并给出了风险型和不确定型投资项目的净现值(ENPV)分析模型。
佚名[8]2001年在《计算技术与计算机》文中研究指明1710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科学Y2001-62726-Ⅳ-573 0112179采用复 Hadamard 变换的图象水印制作=Image water-marking using the complex Hadamard transform[会,英]/Falkowski,B.J.& Lim,Ll S.//2000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Vol.4.—Ⅳ-573~Ⅳ.576(PC)Y2001-62727-V-81 0112180并行 DSP 实现技术(含5篇文章)=Parallel DSP imple-
李梁[9]2016年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教育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本身是和现代教育理论一起,直接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教育实践日渐突出地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教学呈现出日益融合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降临,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建设上,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相对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融合缺乏深入探索,尤其是结合具体实施环节的理论研究。本文力图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探索新路径。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用上,效果很有限。只有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采取应用驱动策略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逻辑架构,强调的是以问题逻辑的方式,构建基于问题逻辑的教学体系,突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和广泛共享,通过建造数据挖掘技术支持的数据集成中心系统,以网络为载体,着重探索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新模式——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内、课外的教学、学习与交流功能。其中,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突出“问题抓人、解答到位、释疑解惑”,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前提;研发积件式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程。建造数据集成中心系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撑;构建师生交互型教学模式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策略和方法;基于连接式模式的思政课专兼职融合的教学团队着重探索信息时代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不可少的资源配置和师资保障机制。因此,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双向融合及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伴随着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日渐深入,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现实的困惑也渐渐显露出来,如信息技术仅仅被用作是知识传递的工具而忽视了其认知工具、智力工具的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有工具理性,更有价值理性,只是它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工具理性而言。文力图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诸如“微课”、“慕课”涌现出来,带来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的融合方式,给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课”介入教学活动,使思政课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慕课”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教学相融合的产物,“慕课”通过教学技术的“逆序创新”,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并对思政课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洞察视角。教育是人类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选择与适应的结果。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有效解决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让思政课成为当代大学生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D]. 胡荣. 清华大学. 2002
[2]. 多媒体白板系统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D]. 王月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第38卷)总目次[J]. 佚名.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4]. CORBA技术及其在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中的应用[D]. 王琳琳.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5]. 多媒体网络CAI软件开发及其在机械设计传动件中的应用[D]. 周立. 浙江大学. 2002
[6]. 农科有机化学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 毕灵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07
[7]. 基于数据挖掘和系统集成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郑文钟. 浙江大学. 2005
[8].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J]. 佚名. 电子科技文摘. 2001
[9].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 李梁. 上海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