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小学英语论文,单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整体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处理,进而全面、综合达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建立于“整体教学”理论基础之上,而观点认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不仅学生应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学生受到的语言刺激是综合的,而其非单纯借助语句分析刺激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亦译为“全语言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教育思想和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阅读研究,一开始主要应用于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该理论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绝不是语音、词汇、语法等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的和,任何企图把语言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会使语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作用并相互关联;学习者的读写能力必须与听说能力同步自然发展。

简而言之,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题,然后围绕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挖掘单元主线,拟定总教学目标、找准教学重难点,为单元中各版块做到整体教学创造条件。

一、紧扣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深意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依据新课标而提出的新教材观、新学生观和新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教材、课堂和学生,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程的执行能力。

目前我区使用的教材是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在每一单元中都安排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教学版块。无论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这套教材也是如此。这套教材的优点是“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结构性强,创设情境交际性强,知识复现率高、系统性强;不足之处在于单元中各版块之间联系不大,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5 A版块的内容是问候他人的对话教学,而B板块的词汇教学是文具用品类单词,两者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而小学英语教材说明中则明确要求教师处理教材时,强调“整合优化,突出整体感悟”。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组合单元的教学内容,强化单元主题,提高重点知识的复现率,科学合理地将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整体地接触、感受、理解语言,而不是接受一些单独的、零碎的语言现象,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完整的语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能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一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二、熟悉教学对象,促进整体发展

小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3~6年级的小学生,由此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三点。

(一)年龄特点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独有的、鲜明的特点,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能积极举手发言,勇于展现自我,此外他们对于唱歌、游戏等活跃性的教学活动乐此不疲。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但此时他们已趋于理性思维,因担心出错而会谨慎发言。

(二)群体特点

在学校中,以班级为单位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而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所形成的群体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在笔者所教的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的学生更好动一些,课堂上总是静不下来;而另一个班的学生相对静一些。这里所提到的“静”,更多的是指一种思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给一个班更多的“冷处理”,而另一个班则会多安排活跃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做到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知识分化的特点

即便同在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也是大相径庭的,好的究竟有多好,薄弱的究竟有多弱,教师都是应该了解的,以便于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层次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完全掌握学生的信息,这是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保证。

三、有效整合教材,强化整体教学理念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以《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为例,A版块是语篇,主要记录了来自澳大利亚的Mr.Smith向Yang Ling询问怎样前往历史博物馆以及邮局的整个过程。B版块是a primary school,train station等表示场所的词组以及turn left/turn right和get off/get on两组与问路相关的动词词组。C版块对问路对话“Can you tell me the way...?Go along...,turn...at...crossing.The...is on your...”进行重点操练。D版块Andy向Yang Ling询问去购物中心的路,以此重点操练句型“How can I get to...?”E板块短文阅读主要讲述了Nancy在书店的一次遭遇。F版块是一个关于描述路线的趣味游戏。G版块是有关字母组合“ou”的语音练习。H板块是一首有关问路的歌曲“Excuse me”。这一单元的主题很明显是“问路”,纵观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与主题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只有Part E和Part G两个板块联系不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整合教材。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删减,而是围绕本单元主题,找准重难点,分清主次关系,然后巧妙地将各个板块糅合在一起,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补充,以整体性方式呈现出本单元的构思流程。笔者一般会将整个构思过程绘制成一张图表。由于要使整个图表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笔者并没有将本单元的所有目标都呈现出来,而是只选择了本单元的重难点,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者已经明确了本单元所有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般都不会被忽视,但单元教学重难点在课时规划时却往往会把握不准,和其他目标一样平均使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将单元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它们分别是语篇教学、会话教学、综合板块教学。在联系教材充分研究所教单元的基础上,根据其课时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分别为其找到适合的教学主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沿着这条主线展开。

(一)整合目标

1.本单元(课题:Asking the way)的教学目标是(1)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功能话题:问路,并能灵活运用;(2)能听说读写问路的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3)能听说读场所类词组;(4)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用语“Go along this street,an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 crossing.How far is it from here...?”;(5)了解“ou”在单词中的发音;(6)会唱歌谣“Excuse me”。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问路的句型,内容有“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Go along...,turn...at...crossing.The...is on your...”本单元的难点是掌握问路的相关动词词组并能灵活运用。

(二)解读构思

1.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中,教者将杨玲和远方来的朋友王兵的一次闲聊作为主线,先是王兵告诉杨玲自己询问路人怎样去邮局的经历,引入本单元的话题,提前渗透一些简单的新词组和新句型,并总结为一首歌,进入学唱歌曲“Excuse me”的环节。然后杨玲回忆帮助史密斯先生的经过,在此过程中初步学习新词组、新句型,而后全面学习语篇,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

2.在第二课时中,远方来的朋友王兵想在这里一日游,请这里的朋友们为他指路作为主线,由朋友们询问王兵想去哪些地方引出新词组的学习,然后以指路进入问路的对话,并进行重点操练。

3.在第三课时中,将教学内容都归入南希不走运的一天经历中,由南希的“猜猜我在哪儿”的游戏回顾场所类单词以及路线描述,从“I'm in a bookshop.”引出南希在书店的遭遇进入E板块的学习,从“I'm at home.”进入G板块的“ou”语音学习部分。在总体框架确定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对其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

这种发散式结构的图表对单元进行整体性把握非常有帮助,它使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设计者完整的思考过程以及整个单元的结构框架。这也为后面的各课时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能够为教师解决课时目标偏离单元主题的问题,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和反复推敲教材意图,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整体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整体理解语言,从而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

标签:;  ;  ;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