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总有其深刻的社会需求根源和相对成熟的理论准备,建立青少年成长指导学之所以势在必行,而且完全有可能,主要因为,一方面它不仅适应了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它也是建立在青少年研究的相关学科取得一定的进展的基础之上,从各个方面来看,当今的青少年成长指导工作并没有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反效果,关键原因在于对整个青少年成长指导工作的现实性、时代性、系统性、目的性缺乏全面的思考。没有达到方法这一层次和水平,很少从宏观、系统的高度去统筹整个青少年成长的相关工作,而是较多地注重细节的、具体的、即时的状况,使青少年成长指导的工作越来越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使教育失去了对社会发展变化即时应变的机会,因此,针对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现状,建立青少年成长指导学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青少年研究的相关学科处于离散状态,没有有效地利用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指导青少年成长的合力,青少年心理学从心理发展特别是成熟的角度研究成长,青少年教育学从外在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的发展的角度研究成长,青少年生理学从营养、身体发育的角度研究成长,社会学从青少年如何从儿童成为社会人的角度研究成长,伦理学从青少年怎样形成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角度研究成长,每一门学科研究成长的角度各不相同,并且在相应领域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很难统一定位于青少年这一表现为整体形式的成长个体,难以形成一种系统综合的观点。因此,在此基础上溶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即使青少年成长服从宏观的系统原则,又使青少年成长立足于日常生活、学习等成长的具体事务,就必须综合这些青少年研究的相关成果,建立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青少年成长指导学,形成全新的青少年成长指导观,同时,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教育学、青少年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对青少年的研究在现阶段都取得很多有用的研究成果,对于青少年成长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因而,十分有必要以青少年是一个成长的系统整体这一观点出发,抽象、概括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对青少年成长的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其次,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青少年成长指导工作必须建立在系统的方法论水准上。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伦理型社会走向法制化社会的时期,价值观、生活方式、期望目标等普遍存在多元化的趋势,判断个体成长利弊的标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角度,多视点的,同时,我们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什么是现代人这一标准仍在探索之中,没有定型,但是,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最敏感者,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不确定性既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又缺乏深层认识,从而,必然形成社会发展多元化、不确定性对青少年提出的高要求和青少年本身的鉴别力、判断力、选择力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青少年成长指导工作首先要抛开具体的情景,形成具有系统功能的指导方法、观念、原则,从青少年成长总体高度上建立青少年教育的视点,以此为基准来分析、判断、引导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总是停留在应付各类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必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工作方法,缺乏总体的,方法论水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传统文化中青少年观的滞后性决定了当代社会必须形成一种全新的青少年观。中国传统文化中,青少年往往被视为不成熟的个体,处于被保护,被训练,被指挥的地位,很多人将青少年降格为儿童的水准,只看到了他们不成熟和幼稚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们成熟和积极追求成长的良好的愿望。这样,必然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丧失形成竞争能力、民主意识、平等思想等现代观念的机会,使传统文化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仍然得以延续。这些观念体现在青少年教育中必然是重知识,轻能力发展,轻个性完善,追求应试教育的短期效应,忽视素质教育的长期塑造,而青少年成长指导学则是力争形成一种贯穿于整门学科的全新青少年观,将青少年视为正在成长,正在追求向上的个体,抑制不成熟的消极影响,发挥成熟动机的积极功能,鼓励青少年去探索,去选择,从而形成竞争意识,良好的个性等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二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就学科性质而言,青少年成长指导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学科。从理论来源看,它吸收了青少年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青少年教育学,生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各门学科中寻找与青少年成长的总体原则相符合的研究成果,经过整合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从学科分类看,青少年成长指导学既涉及到青少年身体的成长,属于自然科学的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又涉及到青少年如何成长才成为符合现行社会规范的社会人,属于社会科学的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研究范畴,而这两种研究范畴又密不可分,相互涉及与相互作用,就连营养的供给这样纯生理性的问题也涉及到供给水平,供给方式,供给来源等社会性的问题,虽然,研究范畴是有所侧重的,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最主要的目标是要求成长为社会人,因此,青少年成长指导学是一门兼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并偏重于社会科学性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从方法论来源来看,青少年成长指导学将成长看成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过程,并且吸收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学科的成果,从而对问题的分析建立在系统分析基础之上。
正因为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多学科性,所以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研究应采用系统的因素分析法。所谓系统因素分析法主要是在研究如何指导青少年成长时,将青少年成长看成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然后对各主要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对主要因素的操作形成成长的良性循环态势。第一,青少年成长的一切指导工作建立在总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基础之上,以此为基点或参照体系,判断成长中所面临一切问题;第二,系统因素法可以使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客观与微观、典型与一般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以往青少年研究中偏重一头,忽视一片的状况;第三,系统因素法可以使青少年研究的视野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从多角度,全方位去分析问题;第四,系统因素分析法是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方法论,它并非一般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方法,对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指导功能。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现场实验法等,这些方法都服从于系统因素分析法。总之,将系统因素法引入青少年研究之中必然促进青少年研究方法的更新。
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教育如何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这里,教育者的范围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的从业人员,而且包括了家长,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成长。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转化。过渡、转化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成长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的动态过程,因而,以成长指导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教育者拓宽青少年教育的视野,将青少年教育的视点由现有的几乎是唯一的知识升学模式变换为多视点,从心理的、生理的、社会化各方面去全面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养成,将教育的最终目标由应试转向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成长指导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青少年成长指导学将研究如何综合这些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形成总的成长指导观,同时,又对重点因素进行剖析,产生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形式。
三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的现状和青少年相关学科的研究状况,我们认为青少年成长指导从结构框架来看就应具有总论部分与指导的操作部分。
总论部分主要负责对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理论建构进行系统的分析。它主要包括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理论界定(性质、地位、作用等)、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现状分析、青少年成长指导艺术(包括中国传统的和当代的青少年成长指导艺术,国外的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青少年成长指导艺术)、青少年成长指导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从而从总体上对青少年成长指导学有初步的全面了解。从历史的,从现实的,从国内的,从国外的等多个视点,充分论证建立青少年成长指导学的这一新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教育发展史上青少年教育作较全面的回顾,从而树立“学会成长”这一全新的青少年教育价值观。
指导操作部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指导、学习指导、社会化指导、心理保健指导。从具体的实例入手,对于青少年成长的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青少年成长指导不流于空泛的议论与宏观的指导,而是注重微观的,具体的实例,做到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操作部分本着实用的原则,让有关青少年成长指导的理论具体指导青少年成长的实际,力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目前青少年教育中,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指导外,对于生理发育指导、社会化指导、心理保健指导几乎一片空白,而正是对这些与升学无最直接关系的却又恰恰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的忽略,造成了当代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四
当然,青少年成长指导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方法论学科,在初创之初毕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建立这一新兴学科的构想毕竟不是理论空想,它一方面有现实的要求,当代中国青少年教育问题呼唤具有真正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新学科,另一方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青少年成长相关的学科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研究,现在已经到了发挥这些理论研究综合效用的时候了。作为一门具有方法论水准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树立一种适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和青少年成长现状的青少年成长观,全面更新人们已有的青少年教育观,使青少年教育真正与社会转型时期要求相符合,发挥青少年的成长主体作用,以此为出发点,全面审视青少年教育的现状,将青少年成长指导始终建立在良好循环的基础上,通过观念的更新从小到大,逐渐形成青少年成长的主体意识,逐渐由成长指导转变为青少年自我指导,从而达到青少年成长指导的最终目的。所以,青少年成长指导学并非理论空想,而是树立一种符合现状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