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材料,因此,要努力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一步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要适应国家发展节奏,发展建筑业是时代所需,而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是首当其冲,这需要建筑行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建筑工程质量提升,需要依靠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只有不断更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才可保证建筑质量。在建筑施工中,会面临许多施工难题,其中裂缝问题是关乎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大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要在施工中要时刻关注混凝土裂缝问题,并采取合理有解决措施,去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保证混凝土质量,确保建筑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1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配比问题
混凝土主要是由砂子、石子、水、水泥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大体积的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截面也就更大,水泥用量大以及所受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大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纹问题。在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都会采取相关性能试验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混凝土比例配比,通过试验,最终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让混凝土具备足够的耐久性与强度。此外相关混凝土的配比都要满足设计的经济型、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求。不过很多情况下,由于建筑工地施工监管不严格,常常让一些施工人员投机取巧,对混凝土的配比不照设计要求,常常根据自己经验进行配比,或替换相关材料,导致混凝土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对之后的建筑体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1.2混凝土搅拌问题
除了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一个重点问题之外,混凝土的搅拌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在施工工地中,很多施工人员往往并不按照设计要求对混凝土搅拌的材料进行质量核算与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每一种材料都需要过秤。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搅拌环节还要加水,而加水的多少也是有比例要求,而施工中往往会过度加水,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过后,出现水分残留问题,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形成气泡,经过阳光照射蒸发以后,混凝土内部结构就会存在众多气孔,从而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所以对于混凝土的搅拌,就要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既要科学,也要合理控制时间,并且相关材料入量搅拌的多少、水分比例多少都需要严格执行要求。通常在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搅拌时间不足而引起的搅拌不均匀问题,这些都需要注意。
2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又被称为“三合土”,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单一存在的材料,而是由水、砂石和水泥这三种作为主要材料混合而成的,有时为了提高工程功能性会根据具体需求添加适量的外加剂。想要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总体质量,要注重工程所需材料的选取,因为材料的质量会影响整体工程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对粘合钢筋时牢固与否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混凝土中水泥一般在建筑工程中又分为通用型、专用型和特用型这三大类型。因此要注重混凝土材料按照实际工程需要来选择,对于混凝土材料的保存一定要注意在干燥的环境下存放。同类材料可以统一存放,以避免受潮而影响材料的质量。
2.2混凝土配合比
做好混凝土的配制工作是在选择好适合的材料之后进行的,而在进行这一流程的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实际工程的需求来进行调配。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对人员要求高,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大多情况下是用机器进行工作,从而节省人工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时一定要将选好的材料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来进行混合,这种配置工作一般是要国家认定并且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实验室来制定和研究施工方案。在调配过程中一定要求工作人员对各种材料都十分熟悉,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并且严格按照图纸方案的规定来进行调配。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作人员都要严格对待这项工作,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的重视。
2.3混凝土运输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分层、离析或漏浆等问题。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后,塌落度应满足基本要求,且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混凝土自然下落的高度应小于2m。若采用混凝土泵送方式,需保证输送管短且直,尽量不用锥形管。在混凝土泵送前,预先使用与混凝土同成分、同级配的水泥浆对输送管进行润滑。在泵送过程中,注重料斗内混凝土的饱和度。一旦间歇时间超过45min,要第一时间冲洗管道内残留的混凝土。
2.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施工中要注意振捣器的选用,注意振捣的深度和工作半径,采用分层振捣技术,振捣棒作业距离保持在40cm,插入下层深度须不低于5cm,单次振捣时间不少于20s,要依次振捣防止出现漏振和重复振捣,造成振捣不均。还要加强对预留洞孔和钢筋保护基面的检测,要注意留出施工件的预留位置,注意检查基面的厚实度,每个施工面都须用三行震动混泥土,使用振动棒上下齐放,第三道振捣要设置在坡角位置,以便于在对下层混凝土搅拌时,较易产生坡度。同时,注意标高和厚度测量的准确性。
2.5混凝土浇筑
施工过程中,浇筑要遵循自然流淌、基面分层,斜方分段、连续推移,一次到顶的施工顺序,保障作业有序性标准化,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要注意不能在混凝土搅拌期间反复注水,防止因水份过多造成的“骨水”脱离降低混凝土的粘度。对于混凝土分层的厚度要精准测算,在进行下一层浇筑时,要先对上一层的混凝土厚度进行测量,注意浇筑的时间差控制,保证上层在下层凝固前就做好,防止因浇筑时间间隔过长而导致裂痕产生。
2.6混凝土后期养护
混凝土工程还需要后期的养护工作来加强稳固工程的耐久性,在计划工程期限的时候要给此项工作预留足够的时间。混凝土会有一定的承重力,而当混凝土的承重力低于1.2MPa的时候,混凝土极易因为无法负重而受到损害,如果遇到此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取消该施工地点的任务。其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程之后,要及时的进行后期养护工作,可以通过洒水的方式来滋润混凝土表面,运用覆盖塑料薄膜和防护喷洒剂等方法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时切记要保持混凝土的水分平衡,而以上对混凝土的养护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因水分散失较快而导致的混凝土干湿不平衡的状况。混凝土的凝固程度不相同会导致内部裂缝的发生,过于凝固也可能会引起裂缝。裂缝的出现会大大减短该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可以通过洒水、喷防护剂、覆盖塑料薄膜等后期养护措施来平衡水分,有时也可以有效避免风力的侵袭,这样做好后续工作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也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的完整性。
结语
从上面不难发现,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就需要对混凝土配比、混凝土搅拌以及混凝土浇筑等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所以相关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设计施工要求,对其工艺进行严格监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力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27):90-92.
[2]曹伦海.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18(24):113.
[3]王俊芳,张正君.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剖析[J].科技风,2018(15):101.
论文作者:于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