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营销:当埋伏被狙击时_市场营销论文

隐藏营销:当埋伏被狙击时_市场营销论文

隐性营销:当伏击遭遇狙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那些试图搭乘2008年北京奥运会免费便车,并借此开展隐性营销的非奥运赞助商们,遭受到了来自奥组委的狙击。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奥运期间,著名体育运动品牌李宁与央视合作的节目不见了。8月4日,湖南卫视竞技类强档节目《奥运向前冲》被迫更名为《快乐向前冲》。据了解,由于该档节目的赞助商华帝公司并非奥运赞助商,才遭此临阵更名的命运。由此,一些奥运隐性营销遭遇清理的现象,开始陆续浮出水面。

隐性营销,就奥运而言,一般指非奥运赞助企业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各种隐蔽的营销方式,利用消费者的错觉,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本企业与奥运会有联系的假象,从而获得只有正式奥运会赞助商才有权享受的某些利益。在以往许多次奥运会的筹办以及主办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此类奥运搭便车者。

阻击正在进行

为了狙击这些奥运“搭便车者”,早在6月3日,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联合中国广告协会,发布了《防范隐性市场行为倡议书》,以防止非奥运赞助商的隐性营销行为,保护本届奥运赞助商的利益。该倡议书建议:在对非奥运赞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的宣传中,不与奥运会或奥林匹克运动建立未经授权的联系,不误导他人认为企业与奥运存在某种关系;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从事任何可能使人误认为与奥运相联系的商业活动,不提供、不制作搭奥运车、打奥运“擦边球”的创意和广告,不干扰奥运赞助企业的合法市场营销活动。

及至7月初,北京奥组委再次颁布了一纸禁令,宣布在2008年8月1日到8月27日期间,未经授权而以本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等作为形象代言人的广告,相关媒体必须停播。甚至,诸如“激情2008”、“奔向2008”一类的词语,亦属于敏感用语,均在非授权而禁用禁播之列。

受此禁令的波及,姚明代言的“百事可乐”和“中国联通”、胡佳代言的“耐克”,以及刘翔所代言的“安利”和“卡迪拉克”等企业广告,均在停播的范围。此外,还有像中国国家跳水队、国家羽毛球队、中国乒乓球队、国家帆船帆板队、女子网球队等先前与企业有结盟的广告,一旦出现涉奥元素,均可能遭遇停播。

情况远不止于此。据称,根据奥组委的规定,奥运期间现场观众不能统一穿带有广告色彩的服装,以及喝非赞助商品牌饮料,进行隐性广告市场活动,如果是群体性的行为,将受到制止。而北京奥组委在奥运门票上专门注明了相关规定:所有饮料都禁止带入场馆,观众可以在场馆内购买奥组委指定品牌饮料。同时,比赛时场馆内还将有专人负责检查,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服装进入场馆,工作人员将会用带有奥运会标志的不干胶贴在涉嫌广告标志上。

北京奥组委的三令五申,严丝密缝地将各路非赞助商的隐性营销行为拒之门外。且不管奥组委的行为是否会引起法律上的争议,但许多在隐性营销策略上备战已久的非奥运赞助商,却开始因此而一筹莫展,许多企业的营销和广告行为可能因此被迫中断,一些媒体的收入也因此大受影响。

在本年度的营销预算中,许多未能成为奥运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企业,都确定了使用体育明星或参赛队巧打奥运“擦边球”的广告战略。并且,在媒体推广和活动攻势方面,也均制定了系统的推进策略。这些企业中有许多是国内著名品牌。而今,北京奥组委的一纸禁令,彻底打乱了之前稳定推进的营销部署。

并非只此不可

是否高估了奥运营销的影响力?或者说,是否物有所值?这样的话题也许在这个时候提出并不合适,但早前联想退出奥运TOP赞助商的行为,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侧面思考的途径。

2007年年底前,联想集团突然向外界宣布,联想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退出奥运“TOP计划”。集团总裁杨元庆对媒体表示:“过去几年间,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计划对于提升联想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品牌知名度作用很大,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关的监测数据支持了杨元庆的说法。根据杨元庆所引用的数据显示:三年多的奥运营销,联想在全球(除中国以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从40%提升到了50%,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购买考虑度从39%提升到47%,上升了8个百分点。可见,联想的奥运营销是“物有所值”。

然而,激动人心的数据背后,联想集团为奥运营销所支付的账单,也同样令人吃惊。2004年成为奥运会TOP合作伙伴时,联想就已经付出了6500万美元的现金和设备以及服务,而后续的媒体投放,以及配套的营销推广活动所花费的费用,则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难怪乎,许多业界人士惊呼,奥运到底是一场品牌的豪门盛宴,还是一场奢华的赌局?

很多业内人士经常将赞助奥运与央视招标相提并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玩法类似,风险也一样。企业是否参与奥运赞助,除了品牌战略上的考虑之外,最需要考虑的,是财务上的潜在风险:巨大的现金流风洞,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财务危机?

对许多企业而言,奥运营销,并非只此不可。

奥运所带来的,不只是少数几家企业和少数几个品牌的机会。尤其是对中国企业而言,奥运并不只是少数品牌的盛宴。奥运所引起的全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企业和品牌发展的空前关注,才是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所最需要去理解和应对的变化。

后奥运的机会

在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笔、墨、纸、砚,以及“四大发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全世界演绎,中国元素的影响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界范围传播。这为中国特色的产品工业设计,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元素的运用。或许,后奥运时代,企业有更多营销工作可做。

而许多著名品牌,甚至奢侈品品牌,早已在尝试往其产品中注入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使用正在成为一种潮流:著名品牌Cartier(卡地亚)推出了“龙”系列精品,包括:打火机、座钟、钢笔等,设计上以龙形为主题,并用祥云图案加以点缀。服装品牌Celine专门设计了“Tai-Chi太极”系列,以表达精神的愉悦和机体的活力,用中国道家文化重新诠释运动时装。而Swatch在“粉墨登场”腕表设计中,运用了国粹京剧中特殊的化妆设计元素——脸谱,等等。

有远见的中国企业,也应该重视对于中国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使用,因为我们有理由比国际同行更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重视产品工业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结合,并结合国际市场审美情趣,或许可以为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设计”找到一个很不错的突破口。而“中国设计”,很大程度上正是迈向“中国创造”的必经环节。

错过了奥运的机会,并非意味着营销便输人一筹。奥运赞助商在奥运项目上所下的重注,也意味着在其他营销战场无法提供更多的营销战略物资,而这正是非奥运赞助商们一个不可错失的良机。在一个讲求投资效益的精准营销时代,如何精明地使用营销预算,也许才是维持持续营销竞争力的理想之道。

标签:;  ;  

隐藏营销:当埋伏被狙击时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