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作就丢了学习?
——当代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实证研究
傅 蕾 程 豪
(上海开放大学党政办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 要]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军,同时面临着就业、结婚、生子等多重任务与挑战,学习是帮助其适应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找准青年学习需求是青年工作的起点。通过自行编制的《在职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对2301名在职青年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在职青年总体需求较为强烈,最需要职业发展类学习,偏向使用电脑和手机学习,青睐大众读物,渴望进入成人高校学习,最希望的学习地点是工作场所,最希望的学习伙伴是同学,并且希望能够记录学习成果。工作忙也成为其学习的最大障碍。通过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cheffé 事后检验法,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发现,婚姻、户籍和学习投入度是影响学习需求的突出因素,已婚青年学习需求显著偏高,倾向于学习生活技能、亲密关系等内容,倾向于在家庭中于家人共同学习。外地户籍青年学习需求于学习障碍均显著偏高,倾向于学习生活技能、信息素养等内容,倾向于与家人共同学习。对于学习没有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的青年,学习需求也显著偏低。
[关键词] 在职青年;学习需求;身份符号;学习卷入;职业发展
一、问题提出
学习是青年的基本权利,也是更好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并且直接与青年的自我实现相关联。[1]《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欧盟2020计划(2020 NationalReform Programmes)等政策文件中也将青年学习置于首要任务。伴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的到来,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各类教育正在融合,“从摇篮到拐杖”的学习正在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着新时期、新阶段和新变化,当代职业青年有哪些新的学习需求?本文将对在职青年的学习需求展开调查,探寻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新规律,以期为未来青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 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青年学习需求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于对农村青年和城市务工青年这两类群体的关注,认为这两类群体均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但缺乏科学的教育指导。[2]农村青年对管理学、农学以及与自身相关的问题需求强烈[3],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4]。城市务工青年整体素质比较高,学习需求多样化。[5]
长期来看,现有参与者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适应和整合程度,是区块链能否成为平台、会成为多大平台的决定性因素。
国内关于学习需求的研究,在对象上,覆盖社区居民[6]、青年[7]、学生[8]、老年[9]、工程师[10]、外籍人士[11]、农民工[12]等群体。在研究内容上,有对宽泛性、笼统性的学习需求的研究;有对特定学习内容需求的研究,如英语、汉语等;有特定学习方式需求的研究,如在线学习、数字化学习等。科学实证和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的学习需求研究仍占据着主流,学者们大都采用自己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对象反映的学习需求呈现差异,但是其学习需求与生活境遇、个人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坍落度控制在7~9cm,配合比采用二级配,混凝土灌车运输,长臂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经溜筒漏斗入仓,四周均匀上升,平铺法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40 cm,人工平仓振捣。每层混凝土衬砌厚度为2.0 m,各层之间施工缝采宽30 cm,厚1.0 mm紫铜止水为防水,建基面做好人工凿毛。
不同技术职称的在职青年在“学习机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高级职称学习机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培训机构和职业团体中学习,这可能与技能学习的专业性有关,培训机构与职业团体能够提供专业等级更高的学习。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本大学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极差,大多数学生处于上课不思考,下课不学习的状态。而且对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也没有构建起来,所以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也不高。新时代下,社会需要的具有基本专业素养,具有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长期以来,没有自信心的学生英语水平会越来越低,甚至会影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所以作为语言的学习者,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和输出量远远不够。通过运用多元识读教学法,通过使用PPT来教学,以视频、音频、色彩、图片等作为辅助,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学生对学英语的信心,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不同学历水平的在职青年在“学习伙伴”“学习机构”“传统学习”等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在学习伙伴上,硕士学历青年在学习伙伴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专科及专科以下群体,专科以下青年更倾向于将同事作为学习伙伴;在学习机构上,硕士及以上青年在学习机构的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群体,他们对成人高校、社区学校等学习机构的需求显著偏低;在传统学习上,硕士学历以上的青年对传统学习的需求显著低于其他群体,他们在广播、报刊选项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群体;在学习障碍上,硕士感知的学习障碍最少,在兴趣、方法和时间管理所带来的学习障碍方面,显著低于其他群体。
不同户籍的在职青年在“总体学习需求”“学习途径”“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目的”等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外地城市户籍的青年学习需求显著偏高。结合具体题项分析,学习目的上,非上海城市户籍青年的学习更倾向于“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学习内容上,外地城市户籍青年对于学习生活技能、信息素养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学习途径上,外地户籍青年在多媒体学习、参观、模拟实践、专业书籍、小组讨论、手机、图书馆等具体途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习伙伴上,外地城市户籍青年更愿意将家人、同事作为学习伙伴。学习障碍上,上海户籍青年学习障碍显著低于外地户籍青年。
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导致学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学业、轻素质,重教育、轻责任文化素质的现象,从而导致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部分学生对于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认知薄弱,在校园内时常出现违纪现象,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缺乏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大学生大多年龄在18岁—22岁之间,他们体力和脑力活动能量日益增大,思维逐步进入理性化阶段,思想日趋活跃。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围绕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设计主题,开展责任文化素主题活动,提升学生责任担当能力。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自行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抽取766个样本进行试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在职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含45个题项9大因子,分别是学习途径、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场所、学习目的、学习机构、传统学习、学习评价、学习障碍,基本反映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要素与内容。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Cronbach 's alpha信度系数为0.962,各维度结构效度系数在0.650~0.886之间,与内倾控制点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的校标关联系数为0.523、0.459、0.615,均达显著水平。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分为“非常希望”“比较需要”“不确定”“不太希望”“毫不希望”五个选项,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二)施测方式
根据我国相关政策及统计口径,将青年界定为“16—35周岁的人”。[21]但是,对于就业而言,以大学毕业为起点,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因此,本研究采用滚雪球的方式,以22—35周岁的在职青年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在上海市范围内,通过互联网的发放并收集问卷。历时一个月,共回收2735份问卷,有效问卷2301份问卷,有效率为84.13%。
(三)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cheffé 事后检验法,多元回归分析,差异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检验)。
四、结果与分析
(一)在职青年学习需求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95.4%的青年认为学习重要,93.6%的青年认为学习对自己有帮助。8.1%的青年每天几乎不学习,62.6%的青年平均每天学习时间为2小时之内,其中每天学习1-2小时的居多。6.7%的青年在过去的一年内没有花费,74.6%的青年过去一年的学习花费在5000元以下,其中花费在3000-5000元的居多。对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均值为3.98,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第一,科技法律直接促进科技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为了促进本国的科技发展,各国均会制定科技方面的法律,直接保障科技的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特别关注科技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并通过科技法律促进了本国科学技术发展。
学习目的方面,在职青年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职业晋升与发展机会”,其次是“为了更好与人、与社会相处”“为了提高社会或社区参与的能力”等,“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是得分最低的选项。学习内容方面,最需要是的职业技能,其次是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得分最低的学习内容是亲密关系。学习途径方面,在职青年最希望的学习途径排名前三位的是电脑、手机和多媒体学习。传统学习需求方面,在职青年最青睐的是大众读物,其次是报刊杂志和广播。在学习机构方面,在职青年最希望的学习机构是成人高校,其次是高等院校。学习伙伴方面,在职青年最希望的学习伙伴是同学,其次是朋友、老师,家人是排名最靠后的学习伙伴。在职青年对于学习场所的需求,排名依次是单位、家庭、公共文化场所、流动场所。对于学习评价方面,在职青年最希望记录学习成果,不评价学习成果的选项最少。青年认为最大的学习障碍是工作太忙,其次是没有兴趣、没有学习方法,学习难度太大。可见,青年最大的学习障碍是来自工作的客观原因,即工学矛盾。其次,主观原因也占据较大比重。
(二)在职青年学习需求差异显著性检验
将在职青年总体学习需求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渐进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模型检验前,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将总体学习需求与性别、婚姻、户籍、工作年限、最高学历、技术职称、月收入、学习花费、学习时间、学习重要性、学习帮助和学习障碍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婚姻、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学习花费、学习时间、学习重要性、学习帮助、学习信息、没有渠道这些因素与学习需求呈现显著性相关。因此,将以上因素作为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将性别、户籍、学历、收入以及其他学习障碍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下:回归模型:Y = α + β1X1 + β2X2 + β3X3 + …… + £。Y表示总体学习需求,Xn表示婚姻、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学习花费、学习时间、学习重要性、学习帮助、学习信息、没有渠道等自变量,£表示性别、户籍、学历、收入以及其他学习障碍等控制变量,结果如表2。由表2可知,建立的方程模型为:学习需求= 2.480 + 0.152*认为学习有帮助+ 0.163*认为学习重要+0.046*花费学习时间-0.189*硕士-0.020*没有渠道-0.090*已婚无子女。模型的总体解释率为16%,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
男性和女性在总体学习需求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机构”维度呈现显著性差异,男性对成人高校的需求高于女性。学习障碍方面,也呈现性别差异,男性所认为的总体学习障碍显著高于女性。
国外研究认为,青年的学习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生存需要,即健康、营养、住房、就业和生产以及分配条件等;二是超越生存的需要,即关系到个人和集体潜力发展的需要。[13]青年参加继续教育在于获取职业资格、更换职位、岗位提升、个人发展或改变生活方式;学习的内容与产品、职位、个人、前景相关联;学习需求受到工作、时间、兴趣、家庭等因素的影响。[14]青年学习不强调系统的学习和结构化的材料,而是强调经验分享、个人发展与民主参与。[15]
不同婚姻状况的在职青年在“总体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目的”等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已婚有子女的青年总体学习需求显著偏高。结合具体题项分析,已婚有子女的青年得分显著偏高,在学习目的上更倾向于“为了提高社会或社区参与的能力”;学习内容上,已婚有子女的青年得分显著偏高,对于学习生活技能、亲密关系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学习伙伴上,已婚有子女群体对家人、老师、同事、互联网作为学习伙伴的需求显著偏高,已婚无子女者对社会团体作为学习伙伴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学习场所上,有子女的青年在学习场所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子女群体,他们更倾向将单位、家庭作为学习场所。
纵观国内研究,对特定群体研究较多,缺乏对青年整体学习需求进行研究;对青年学习内容、方式等开展研究,缺乏对学习需求进行全面调查。鉴于此,本研究综合借鉴已有研究,编制《在职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以上海职业青年为对象,对其学习需求进行全方位调查,探寻这一群体学习需求的新特征,为今后青年工作提供事实依据。
不同工作年限的在职青年在“学习场所”“学习机构”“传统学习”等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在学习场所上,工作6—10年的青年对学习场所的需求显著高于3—5年的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将单位作为学习场所;传统学习上,工作3—5年以及硕士学历以上的青年对传统学习的需求显著低于其他群体,他们在广播、报刊选项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群体;在学习机构上,工作年限方面,工作6—10的青年在学习机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工作3—5年的群体。工作6年以上的青年更倾向于将开放大学作为学习机构;在学习障碍方面,工作1—2年的青年感知学习障碍最少,显著低于其他群体。
国外关于学习需求的研究,研究对象涉及学生[16]、老年[17]、管理者[18]、农民工[19]等群体;研究内容聚焦于具体主题,如智能设备学习需求,家庭教育需求,性别知识需求等;研究倾向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认为,学习需求产生于个人生活境遇的变化,如闲暇生活产生闲暇教育需求,退休生活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新科技的发明产生信息学习需求,失业人群产生工作与生活技能培训需求等[20]。
(9)设备既可用于浓缩与回收溢流水,也可用于分级与脱泥,添加絮凝剂对矿浆预处理,还可作为高效浓缩机使用。
将学习花费、时间投入、学习重要性认知、学习是否有帮助归为学习卷入度。对学习卷入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几乎不学习、认为学习不重要和认为学习无帮助的青年的学习需求显著偏低因子上的得分显著偏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加上没有精神投入,所以没有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学习需求,所以没有学习投入,对学习的重要性认同度不够。
表1 在职青年学习需求各项因素差异性检验
(三)在职青年学习需求多元回归分析
对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正确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运用事项,从而使史料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对史料教学的应用。
五、总结与讨论
(一)在职青年学习需求较为强烈
调查发现,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均值为3.98,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95.4%的青年认为学习重要,93.6%的青年认为学习对自己有帮助。在职青年的总体学习需求较为强烈,与以往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见,新时代的青年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学习已经成为人在当下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任何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满足不了日趋发展的社会变化,个体更多的需要个体自主的、连续的学习以应对新的挑战和任务,没有终身学习就无所谓人的一生的生存质量。终身学习意味着学习贯穿人的一生的,并且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是基于个体自发的意愿来进行的。[22]青年作为社会的当班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度最高,凸显的学习需求也较为强烈。面对青年强烈的学习愿望,社会应建设并开放更多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知晓度和可及性,更好地满足青年学习需求。
表2 在职青年学习需求的渐进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二)职业发展学习需求最为突出
根据我国一项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公民参与终身学习的目的按其强烈程度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为了就业,占调查总数的69%,主要包括:为了适应目前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工作能力;为晋升、提干创造条件;为了储备知识,以便日后“跳槽”;为了学习一些热门专业,创造更好的择业条件。第二类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为了获取文凭的,占18%:第三类则是为了增强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占13%。[23]本次调查也显示,在职青年学习需求围绕着“职业发展”而展开,其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职业提升,单位成为最受青睐的学习场所。有关青年学习研究均同样指出青年学习在于“谋生存,求发展”,其学习以职业发展中的晋升为目的[24],偏爱与业务相关的实用性知识[25],以及各项职业资格证书[26]。根据哈维格斯特的个体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始从事一种职业,并履行公民责任。相关研究也指出,职业是青年期发展的最重要主题,20—34 岁的青年正处于从职业不稳定向职业稳定的过渡阶段。 [27]在职青年面临着来自职业应激、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压力源[28],需要职业角色适应、心理适应、生理适应、群体适应、智能适应等多方面适应[29]。应对这些压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因此,青年迫切需要有关职业发展方面的学习,具体包括与岗位相关的技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等内容。应对青年职业发展的学习需求,企业作为职业发展的第一场所,应为青年提供多样的岗前培训、职中指导等机会,开发工作场所学习的条件,与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增加学习与工作的融合度。社会可成立青年职业指导机构,提供职业发展的针对性指导。
(三)身份符号影响学习需求
调查显示,青年学习需求与其身份符号休戚相关,尤其体现在婚姻和户籍这两个因素方面。首先,婚姻是影响学习需求的重要因素,已婚有子女的青年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机构、学习伙伴、学习场所等因子上得分显著偏高,更倾向于学习生活技能、亲密关系,倾向于将家庭作为学习场所,将家人视为学习伙伴等。相关调查也显示,已婚青年在学习愿望上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高于未婚青年,但是在学习层次与内容上,更倾向于维持家庭稳定与和谐,而非纯粹的实现个人理想。[30]社会学调查认为,经济、家务和子女教养方法是导致中国夫妻婚姻冲突的三个主要因素[31],有子女的夫妻“家庭—工作”冲突更显著,[32]因此已婚青年的学习需求更倾向于围绕着家庭生活的发展任务与冲突展开。对于成立家庭的青年而言,传统家庭支持系统是青年应对经济压力和人生重大选择的第一支持力量,[33]因此,在学习场所和伙伴的选择上,对家庭的需求更加强烈。
户籍同样影响着青年学习需求,外地城市户籍青年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上的得分显著偏高。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的城市融入度还有待提高,希望留在大都市生活的愿望较为强烈[34],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积累社会资本[35],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城市适应度。在学习需求的表达上,体现出学习途径多样性、学习伙伴多样性的特征。类似研究也发现,城市务工青年基于适应城市生活的需求,学习需求更加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36]可见,不同身份和生存境遇的青年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需求与青年的自身符号休戚相关。鉴于已婚青年和外地青年特殊的学习需求,社会应加大调查力度,确认不同群体学习需求的不同特征,并针对性地开展特定青年学习服务项目,提供学习需求援助,促进学习行为的发生。
(四)学习需求与卷入程度密切相关
本次调查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即认为学习不重要、学习没有帮助、几乎没有学习经费与时间投入的青年,其学习需求也显著偏低。这些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认知与行为状态,被称之为学习投入。[37]可见,学习投入程度影响青年学习需求,投入度越高,其学习需求越高。相关研究同样显示,学习态度与投入动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38]投入本身是一种正性体验,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反映出个体的高能量水平和强烈的认同感。根据社会心理学家贝姆(D.J.Bem)的自我知觉理论,个体通过行为对自我进行判断和识别[39],因此,对学习投入多的青年通过自我情绪与行为知觉,感知学习带来的正面体验,进而激发其更强烈的学习需求。而越强烈的学习需求,越能促进学习行为的发生,进而促进学习的卷入。另一种解释是,投入度本身就是基于内在需求、价值和兴趣的相关目标的感知程度。[40]因此,学习投入度高的个体,本身学习需求就很高。这也验证了“越学越想学习”的现象,也启发我们在青年学习的工作中,可以通过鼓励其参与学习行为而激发起学习愿望。
(五)工作繁忙是最大学习障碍
调查显示,工作忙、没有时间是在职青年认为的首要的学习障碍。多项调查均显示,外部环境的是青年学习的最主要障碍,主要包括闲暇时间不足、学习条件不具备等。[41]工作忙可能导致闲暇时间的减少,进而阻碍学习的发生。[42]根据马克思的闲暇时间论,闲暇时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是以时间形态客观存在的宝贵财富。[43]但是,当代“加班文化”正在盛行,工作和生活间的界限已被打破,青年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花费更多的工作时间,压缩了生活的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学习。其次,主观情绪也是青年学习较为突出的阻碍。其他研究同样显示,青年心理障碍、如自信心不足、态度不正确、自负心理、怀疑心理、不合作心理、畏难心理、从众心理等,也成为阻碍青年学习的突出因素。[44]因此,针对青年主要的学习障碍,政府应在相关政策中制定“学习休假制”或“带薪教育休假”等制度,保证青年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企业应建立相应制度,将学习与岗位、薪资提升挂钩,并且予以学习支持服务,消除青年学习障碍,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俊彦. 当代青年需求及其特征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04):1-7.
[2]李炳欣. 天津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05):140-141.
[3]苏秀娟. 新疆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6-13.
[4]冯谦、闵香. 关于新疆博州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8-12.
[5]陈奕容. 城市外来职业青年对终身教育的需求分析——基于厦门市的调查[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1):103-106.
[6]沈光辉、蔡亮光. 社区教育:从任务驱动到需求推动的转变[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2(02):22-27.
[7]曾天山、周越. 我国农村青少年流动人员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J]. 教育研究, 2010(03):29-36.
[8]王迎、孙治国、刘述.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J].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2):18-25.
[9]许竞、李雅慧. 我国中高龄人群学习需求及偏好调查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1):110-120.
[10]田慧君、王念、石菲. 工程师学习需求特征及其对继续工程教育的影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2):77-82.
[11]索乃颖. 生活在别处[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41.
[12]李伊白. 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J]. 中国远程教育, 2010(09):37-42.
[13] Schmelkes S. Basic Learning Needs of Young People and Adults in Latin America[J].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1997(03):294-297.
[14]Gallagher M. Lifelong learning: demand and supply issues - some questions for research[J].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Youth Affairs, 2001.
[15] Bruce M G. Demand Is Growing for Adult Education[J]. Phi Delta Kappan, 1982 (03):210-211.
[16]Ballard S M, Morris M L. The Family Life Education Needs of Midlife and Older Adults[J]. Family Relations, 2003(02):129-136.
[17]Brubaker, T. H., & Roberto, K. A. Family life education for the lateryears[J]. Family Relations, 1993 :212-221.
[18]Maurer T J, Weiss E M. Continuous learning skill demands: Associations with managerial job content, age, and experience[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10(01): 1-13.
[19]Guodong X, Zhupeng Z. Meeting the basic learning needs of the newly literate: China's post-literacy education for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2003(06): 621-629.
[20] Bruce M G. Demand Is Growing for Adult Education[J]. Phi Delta Kappan, 1982(03):210-211.
[21]郗杰英、杨守建. “谁是青年”再讨论[J].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8):27-31.
[22]高志敏等.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7.
[23]张卫红.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J]. 成人高教学刊, 2000(04):58-61.
[24]陈国华. 城市在职青年继续教育障碍及其消解策略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3:34.
[25]李友梅.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J]. 社会学研究. 2005(06):90-111.
[26]孙柱、邱服兵、涂敏霞.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4~2015)[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23.
[27]宋健、白之羽. 城市青年的职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 人口研究, 2012(06):46-56.
[28]Cooper, L&Marshall, J. The Management of Stress[J]. Personn, 1975(04):2-31.
[29] 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1(02):99-113.
[30]俞萍. 婚姻对青年行为与选择的影响——已婚青年与未婚青年的比较分析[J]. 开放时代, 2000(12):51-55.
[31]徐安琪、叶文振. 家庭生命周期和夫妻冲突的经验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02(03):41- 49.
[32]风笑天、乌静. 在职青年“家庭-工作”冲突及其影响因素[J]. 北京青年研究, 2014, (03):20-28.
[33]张华. 青年压力来源与社会支持系统优化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 2012(03):8-15.
[34]曾燕波、杨健楠. 外来务工青年城市融入与发展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0(12):75-80.
[35]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M]. Westport, C. T. :Greenwood Press, 1986 :241-258.
[36]陈奕容. 城市外来职业青年对终身教育的需求分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1):103-106.
[37]何旭明、陈向明. 学生的学习投入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3):46-51.
[38]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álezromá V, et al. 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2(01):71-92.
[39]托马斯·吉洛维奇. 社会心理学(第3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258.
[40]Zaichowsky J L.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5(12): 341-252.
[41]唐美玲、风笑天. 城市在职青年的继续教育研究[J]. 青年研究, 2004(03):103-105.
[42]刘红燕. 青年白领参与回流教育的障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45.
[43]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75-479.
[44]李传银、刘奉越、董吉贺. 成人学习障碍归因及调控策略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06(06):91-94.
Have a Job and Need None Study?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Learning Needs of Contemporary Working Youth
Fu Lei Cheng Hao
(University Office,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Youthare the reserve arm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face multiple task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employment, marriage and childbirth.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them adapt and develop. Identifying youth learning needs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youth work. Through the self-developed“In-service Youth Learning Needs Questionnaire”, 2301 active young people were surveyed. According to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overall demand of working youth is relatively strong.The most need i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learning, preferring to use computer and mobile phone learning, favoring popular reading materials,being eager to enter adul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ost desirable place to study is the workplace. The most desirable learning partner is the classmate and the youth hoping to record the learning outcomes. Busy work has also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learning. Through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é post-test,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d other methods, it is found that marriag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learning input are prominent factors affecting learning needs. Married youths have high learning needs and tend to learn life skills. Intimate relationships, etc., tend to learn from family members in the family. The learning needs of foreign-funded youth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y tend to learn life skills, information literacy, etc., and tend to learn with their families. For young people who have no time, energy and fi nancial input, the learning need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Key words: Working Youth; Learning Needs; Identity Symbol;Learning Involved;Care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D4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89(2019)05-0038-08
[收稿日期] 2019-11-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课题“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评估指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HA160298。
[作者简介] 傅蕾,上海开放大学党政办,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程豪,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教育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教育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李友权
标签:在职青年论文; 学习需求论文; 身份符号论文; 学习卷入论文; 职业发展论文; 上海开放大学党政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