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论文_潘国栋

河北省大名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056900

【摘要】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研究,为后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选时的状态将其分为急性期组(n=46)和恢复期组(n=50),两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在患者入组第1天与21天应用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并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1)治疗后痉挛程度比较:恢复期的总有效率(62.0%)高于急性期(6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下肢FMA评分: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急性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BI指数:急性期的BI指数均高于恢复期,恢复期的治疗后BI指数高于急性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方案对中风不同分期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分期;评定量表;温胆汤加减

相关研究显示,痉挛性偏瘫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高发功能损伤表现[1]。拒不完全统计[2],约有8成乃至9成患者会出现中风偏瘫,若偏瘫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造成永久性的功能损伤。通常治疗方式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熏洗及综合性治疗等,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均具有研究优势[3]。但是当前的研究水平显示[4],中药熏洗与口服作为常规基础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但是尚无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分期的疗效对比影响研究。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研究,为后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康复时机的选择与确定奠定基础。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且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符合西医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与中医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3)患者年龄在50-78岁;4)无明确脑血管既往病史。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2)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脏系统疾病。脱落和剔除标准:1)受试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者;2)未按规定治疗或观察资料不全而影响评估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相关部门核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入选时的状态将其分为急性期组(n=46)和恢复期组(n=50),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分别为1)运动康复:上、下肢应用滚法,摇法,扳法等推拿手法,其可分为抑制上肢痉挛的训练,屈曲下肢易化训练和伸展下肢易化训练。2)中药熏洗:草红花30g,生川乌、生草乌各10g,当归10g,川芎10g,桑枝、桂枝各30g,代煎后给患者进行熏洗45min即可。3)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命支持、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治疗。4)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枳壳10g,竹苑15g,桔梗10g,瓜蒌皮15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款冬花10g,苦杏仁10g,甘草6g。同样由我院进行代煎。

1.3观察指标

1)治疗后痉挛程度比较;2)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对治疗前后上/下肢进行评定;3)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第三方单盲评定。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配对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方法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疗效比较

我们对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恢复期的总有效率(62.0%)高于急性期(6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FMA评分的比较

我们对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急性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FMA评分的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急性期组同期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的比较

我们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期的BI指数均高于恢复期,恢复期的治疗后BI指数高于急性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的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急性期组同期比较,△P<0.05。

3 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恢复期的总有效率(62.0%)高于急性期(60.9%),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恢复期患者的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急性期,急性期的BI指数均高于恢复期,恢复期的治疗后BI指数高于急性期,以上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温胆汤加减治疗方案对中风不同分期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芳, 杨发明, 王维峰,等. 醒脑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6, 31(13):1914-1916.

[2]刘宏伟, 王一战, 宁艳哲,等. 缺血性卒中早期偏瘫痉挛程度与虚实证候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J]. 现代中医临床, 2016, 23(2):5-8.

[3]余芳菲, 郑侠海, 许能贵.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2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7):50-52.

[4]郎建英, 庄礼兴, 贺君,等. “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13, 32(6):440-443.

[5]李小玲, 李水琴.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5):69-71.

论文作者:潘国栋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论文_潘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