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效果并总结口咽通气管吸痰操作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 2015 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于我科接受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意识障碍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口咽通气管吸痰的应用效果、分析操作要点、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过口咽通气管吸痰处理,16例患者中14例吸痰效果满意,有效解除了呼吸道痰液梗阻,总体有效率为87.5%。结论: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是一种简单易行、收效满意的吸痰方法,有助于快速缓解意识障碍患者的呼吸道梗阻、避免舌后坠、纠正机体缺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意识障碍;呼吸道痰液阻塞;经口咽痛气管吸痰;护理体会
意识障碍患者常常存在舌后坠、自主呼吸抑制。若不加处理,可使缺氧加重甚至造成窒息昏迷,危及生命,此外,意识障碍患者缺乏配合能力,为吸氧、吸痰、雾化吸入操作增加了难度。为解除患者呼吸道痰液阻塞,常采用经口鼻吸痰法,但意识障碍患者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口鼻吸痰的效果[1]。我们对16例意识障碍患者采用了口咽通气管吸痰,在解除呼吸道痰液阻塞、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5 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于我科接受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意识障碍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脑血管病变13例、心力衰竭3例。患者均表现为呼吸道痰液粘稠、肺野听诊痰鸣音明显,部分患者存在舌后坠,脉氧监测提示SPO2不同程度下降,均低于90%,符合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指征。
1.2 方法
1.2.1操作器械和材料
一次性手套、持物钳、固定胶布、生理盐水、负压吸引设备、一次性吸痰管10-12号、8-12号半硬式口咽通气管。
1.2.2 操作方法
对于符合吸痰指征且口鼻吸痰效果欠满意者,进行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操作要点:(1)口咽通气管的选择遵循“宁长勿短、宁大勿小”的原则,避免通气管够不到舌根而无法开放气道,根据患者身高体重选择型号适宜的8-12号口咽通气管,插入深度为患者从下颌角或鼻翼至耳垂的长度;(2)取出义齿假牙、吸除口腔异物如呕吐物、痰液等;(3)从臼齿处插入压舌板并借其将张大口腔,通气管弯头向上由舌面上方压入,之后旋转180°保持正中位,并轻柔地置入咽管中,成功插入后将口咽管旋转90°使之固定;(4)通气管成功插入后,安置牙垫防止咬扁管腔,固定时胶布中点置于颈后,两端分别从左右拉向导管处;(5)插管成功后进行吸痰,进行吸痰操作时,吸痰管应注意正压进、负压出,退出时旋退出[2];(6)对于意识障碍程度较重伴舌后坠的患者,口咽通气管应长期放置,并保持每日一次的更换频率。
2.结果
经过我们的口咽通气管吸痰处理,16例患者中14例吸痰效果满意,呼吸道梗阻解除,听诊痰鸣音明显减弱,心电监护提示SPO2回升至95%以上,患者脱落生命危险;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呼吸功能异常,SPO2持续下降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总体有效率为87.5%。
3.护理体会
(1)口咽通气管的选择遵循“宁长勿短、宁大勿小”的原则,避免通气管够不到舌根而无法开放气道,口咽通气管至少需要延伸到舌根部才足以开放气道[3]。放置成功后,其末端应位于上咽部,分割口咽后壁与舌根,保持咽部以下的气道开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口咽通气管吸痰前,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吸除口腔内呕吐物或痰液,去掉假牙,若意识障碍者张口困难,不可强行将口咽通气管塞入,以免造成牙齿松动。
(3)对于意识障碍者,需要借助压舌板帮助患者张口,开口充分后再将口咽通气管轻柔准确地插入咽管;若置管失败,需要重新移动位置置,使口咽通气管远端达舌根后部。
(4)固定方式合理,为防止脱落,在固定时可将胶布中点置于颈后,两端分别从左右拉向导管处固定通气管于两颊。若胶布被分泌物、呕吐物或汗液污染时,需要及时更换、重新固定。
(5)当患者合并限制性通气障碍或呼吸肌麻痹时,可以在口咽通气管外加面罩吸氧或将吸氧管导管末端固定于口咽通气管翼缘进行持续供氧,可以显著改善机体缺氧。
(6)对于合并舌后坠的患者,需要长时间放置口咽通气管,为防止气道干燥影响呼吸,需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可外加面罩持续性雾化吸入,也可用生理盐水潮湿纱布覆盖于口咽管外口,湿化气道,促进痰液的溶解、稀释,利用吸痰操作。
(7)吸痰前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松动、刺激患者主动咳痰(禁用于合并肺出血、脑出血、脑缺血性病变进展期的患者中)[4]。吸痰时应注意正压进、负压出,保持动作轻柔,先将吸痰管送入后咽,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趁患者吸气时将其插入气道,插入深度控制在15-18cm,吸痰后旋转退出。此外,吸痰管插入口咽后,反折远端以阻断负压,直至到达气道内吸痰部位时再松开反折进行吸痰,尽可能缩短负压吸痰时间,防止长时间负压影响患者吸气[5]。吸痰时,自下而上旋转吸痰;若痰液在口咽部或气道上端,则自上而下吸痰,每次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时间不宜超过15s以尽可能减轻对气道黏膜的损伤[6]。吸痰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时应暂停操作;此外,在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虽然难以避免,但SPO2低于80%时,表明缺氧较重,需要暂停吸痰,需重新面罩大流量吸氧使SPO2回升至90%以上后再进行吸痰。吸痰后,需要继续观察患者心电监护结果,包括观察呼吸频率、心率、SPO2的变化,并再次进行肺部听诊,评价吸痰效果。此外,为减少吸痰操对气道黏膜的损伤,需要做到:吸痰前将负压调整至0.02 ~ 0.04 kPa;尽可能减少吸痰管停留于气道内的时间;按需吸痰,不要机械地给患者吸痰。
(8)对于意识障碍程度较重伴舌后坠的患者,口咽通气管可长期放置,但每隔3h需要更换口咽通气管位置,每隔6h清洗口腔和口咽通气管,并保持每日一次的更换频率,以防止痰痂堵塞。
综上所述,口咽通气管辅助吸痰是一种简单易行、收效满意的吸痰方法,有助于快速缓解意识障碍患者的呼吸道梗阻、避免舌后坠、纠正机体缺氧,值得临床推广。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吸痰时机的把握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了吸痰效果,故而,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 苏瑞婷,窦万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和经鼻咽吸痰法的护理疗效分析[J].当代护士渊专科版冤,2013,6:142-143.
[2] 黄爱珍,黄永锋. 清理呼吸道无效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3):309.
[3] 任秋瑜.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240-241
[4] 许亚梅.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6,29(12).
[5] 郭昭巍.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6(17).
[6] 沈美秀.口咽通气导管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3):27-28.
论文作者:田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患者论文; 通气管论文; 障碍论文; 气道论文; 意识论文; 呼吸道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