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改进论文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改进论文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改进

查道懂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便利,图书馆服务也是如此。在智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面向校内提供服务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服务地方、传承文化等功能,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信息储量大、操作简单等智能化优势,注重面向社会,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本文首先对智慧图书馆进行概述,其次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智慧建设背景下如何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智慧图书馆 社会服务 智能化平台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高校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基本需求,开发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创新发展的趋势,对高校图书馆在“智慧”建设方面提出新要求。在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对人、资源和空间等要素进行充分的融合,提高服务社会群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满足服务社会的基本需求。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作为一种更高级别的服务,智慧服务在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高效、舒适的阅读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协同创新和科学创造空间。智慧服务平台可以为读者提供推荐服务,实时推送高效、精准的个性化知识,同时有效提高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1. 智慧图书馆概述

当今社会,随着“智慧地球”的提出,智慧的概念及“智慧+”方式在人们生活中不断涌现,引起广泛关注,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室等。其中,智慧图书馆逐渐成为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尽管智慧图书馆逐渐深入人心并推广,但是关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仍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文献资料看,很多研究人员对智慧图书馆进行解释,但观点不一,仍在探索阶段。在最新文献资料中,研究人员将智慧图书馆和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与最新科学技术存在较大的联系。从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情况看,在模式构建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同时结合数字图书馆和其他先进图书馆的发展特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与科技、网络及智能化技术息息相关,工作的核心是人与物的关联性,改变以往形式下的知识服务,向智能化阶段发展,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智能化技术。从这里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要充分依托先进的科技,以服务用户为宗旨,主要包括资料、知识、信息及个性化的智能服务,从而满足当前阶段人们对图书馆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见,未来的智慧图书馆离不开智能的服务模式、数字技术和人性化的设施,它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并提供优质服务指明了方向。在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化服务要体现自身的优势,通过网络资源服务、自助语音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有效整合,在资源内容上更加多样化,为校内外提供专业化的阅读服务。

优食管家——2016年优食管家苦梨认养采摘节,在管家苦梨基地河北东留善固村开展,从隔空互联到实地互动,打造体验式消费闭环。

2. 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困境

2.1 服务意识转变不及时

2002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15年重新修订后的 《规程》提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同时用更严谨的措辞提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意识上仍以本校师生为主,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图书馆少之又少。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内设机构中定位为体制内的教辅单位,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服务社会大众的动力,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工作负担,在服务社会工作的推进中存在一些问题。从高校管理层看,面向社会服务意味着承担更大的管理风险、利益冲突等,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有效转变。受以往图书服务理念的影响,智慧化高校图书馆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在面向社会服务方面仍有很长路要走。

2.2 学科专业资源不充分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在资源配置和采购上以广大师生为主,比如服务校内各个专业、学术研究等内容,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资源面向社会服务时的局限性。除了纸质文献资料外,高校在电子资源建设中以校内学科建设为主,优先为师生提供资源信息。当前阶段,一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采购经费有限,校内学科资源分配尚不能满足,故不会过多照顾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因此,适合社会需求的文化类、多媒体类、普通报刊类等资源较少,影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效果。

2.3 整体空间容量不满足

灰尘及各种杂质,黏附在电气设备的表面和载电体表面,同样容易引起设备性能下降及绝缘体绝缘性能下降。并且容易造成电气接触的不良,产生控制动作的不正常。因此需要保持电气设备表面的清洁,经常需要进行清除灰尘的吹扫,灰尘粉尘多的场所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温度、湿度、灰尘对设备的影响

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通过对本校师生数量及其需求的综合分析,结论是在空间容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实际情况看,图书馆整体环境较好,同时具备相应的图书资料和学习氛围,一些学生喜欢到图书馆自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大量学生涌入图书馆,在座位分配上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阶段师生的基本需求。特别在临近期末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研究生考试时段,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违规占座的情况。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一些高校采用座位预约系统、设置考试专区、定期清理占座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座位不足的压力。但是,面向社会服务后,图书馆的空间资源进一步压缩,引起一些师生的不满,这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4 馆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应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弥补传统图书服务中的不足,提高社会化服务的针对性。在社会化服务中,图书馆员要处理好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服务主体的不同而降低整体服务质量,同时考虑社会人士对图书资源的基本需求,不断完善信息资源的全面性。比如设置阅览座位时,高校图书馆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比例。同时,由于阅读种类和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将阅读空间分开设置,以满足高峰期学生对座位的基本需求。对于仍未开工建设的图书馆,应充分考虑社会化服务的基本需求,注重馆内空间和座位的合理布置,在保证校内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增强服务社会效果,避免校内外读者利益发生冲突。与此同时,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要适当保护社会读者的基本权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划分社会公众在本校图书馆享有的资源和服务范围;二是明确社会服务对象获取资源的渠道和服务形式;三是明确社会读者和高校图书馆双方的职责和权限。在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应顺应当前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注重管理机制的公益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协调性。明确这些问题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从政府层面讲,应注重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标准的构建,通过出台与当前阶段发展相匹配、满足人民需要的服务政策和标准,逐步完善细则,确保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标准上的统一,为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要注重资源方面的建设,开发数字化发展系统,强化数据信息的开放化,逐渐健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标准和规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丰富提供便利条件。在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对象数据、源数据相关的规范,逐渐推行国家规范标准,确保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社会的标准上统一。其次,注重图书馆智慧化发展考核,根据地区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高校图书馆在智慧化特色馆藏方面的发展进行严格的考核,强化政府监督职能,促进高校图书馆智慧建设开展的公正性、合理性。在考核完成后公布考核结果,建立相对完善的奖励制度,切实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整体效果。

3. 智慧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路径拓展

3.1 推进服务社会标准体系建设

过表达miR133b后,鼻咽癌SUNE-1细胞株增殖细胞数、迁移细胞数目及侵袭细胞明显减少(P<0.05),见表1。

3.2 打造服务社会资源共享平台

在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要打破以往的模式,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标准、规划和资源方面的统一,为智慧特色馆藏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在以后的工作中,政府应加大对资源信息共享的引导,大力推动云平台建设,读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快速获取信息,对现有资源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数字文化和公共文化对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应依托共享资源的优势,遵循统一规划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利用多种优势,注重当地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其次,应注重资源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促进信息资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使用,增强资源信息的使用效果。再次,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地域特色馆藏的收集、整理,成为地方社会发展的帮手;发挥人才优势,开展经济研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库”。

3.3 明确服务社会范围权责界限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阶段,一些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单一,面向社会化服务方面存在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需要图书馆员具备专业的技能,而且要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操作能力和现代媒介素养,为此,打造能够适应和满足“智慧时代”要求的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的任务十分迫切。高校图书馆以往的人才队伍建设侧重情报学和图书馆学,面向社会服务需要掌握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除了专业的服务能力外,图书馆员还应具备市场管理运营能力,注重知识和结构的优化,提升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4 创新服务社会理念树立战略意识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智慧”特点及其效能,以服务社会为基础,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加强信息共享等方式增强社会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中,注重服务理念在工作人员中融合,提升图书馆领导和职工服务社会民众的意识,并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促进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把握服务社会的针对性。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地社会民众对图书资源的刚性需求。二是优化服务社会的精准性。通过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创新服务社会人士的内容和方法、载体,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服务社会的战略性。通过设立服务地方智库、建立特色馆藏资源,根据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社会化服务的长期战略。四是增强服务社会的主动性。通过了解社会资源需求,不断丰富图书资源,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五是提高服务社会的效能性。通过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读者阅读信息档案,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适时推送阅读资料,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实际服务效果。

3.5 培养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智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要注重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培养内容包括工作开展的专业性、灵活性、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馆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为高校智慧图书馆提升服务。在新时期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可以熟练应用人工智能、数学算法、信息技术有跨学科的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智慧图书馆员的培养需要高校、社会和政府大力配合,为馆员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注重不同高校智慧图书馆员的沟通交流,加强服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借鉴,共同增强整体管理效果,促进智慧图书馆全面发展。

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2项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中小型水利工程相对集中式项目法人及小微型水利工程农民自治管理模式等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成立了1 023家基层水利服务机构、377个农村水利合作组织,在编在岗基层水利员2 560人,村级水务员12 724人。同时,连续几年多轮深化水行政审批改革,省级审批项目从20项减少到13项,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到2项,加快审批服务中介机构改革,省级审批承诺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缩到12个工作日。

总而言之,在智慧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及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工作开展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结构体系,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和理念,为社会服务营造更大的空间、资源,同时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化服务的基本需求。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要满足社会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基本需求,必须加快智慧建设,注重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提升服务社会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3(6):75-79.

[2]戴伟辉,情景感知与情感智能:通往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门[J].上海城市管理,2012(4):29-32.

[3]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4]宋生艳,段美珍.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51-58.

[5]管维安.大数据时代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在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交际,2018,485(15):121-122.

[6]喻洁.大数据背景下中国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5):59-63.

[7]王兴柱.智慧图书馆建设下区域图书馆协作一体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研究[J].智库时代,2018,146(30):285-286.

[8]温远芳,王立.基于云计算的体校智慧校园设计与应用——以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z2):73-75.

标签:;  ;  ;  ;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改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