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中医医院 四川资阳 6423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危重症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予以呼吸阶梯性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治疗的分布、复苏成功率与呼吸稳定所需时间。结果 观察组接受复苏体位治疗占41.11%,比对照组的26.67%高,(P<0.05);观察组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占1.11%,明显比对照组的11.11%低,(P<0.05);两组患者使用频率都比较高的包括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以及呼吸机给氧;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80%,比对照组的66.67%高,(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所需时间(43.15±5.2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87±6.15)min,(P<0.05)。结论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缩短患者呼吸稳定所需时间。
关键词:危急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ergency respiratory ladder therapy for critical patients.Methods from April 2014 to August 2016,18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ouble blind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spiratory ladder therapy.The distribu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therapy,the success rate of resuscitation and the time required for respiratory stabiliz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suscitation position therapy(41.11%),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Key words:critical and severe patients;Emergency Respiratory ladder;Therapeutic effect
危急重症患者通常会合并低氧血症以及呼吸困难,所以,入院后需马上给氧,并予以呼吸道管理,使患者的呼吸有效复苏,促使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呼吸支持技术属于综合抢救技术之一,和患者的病情、救治方法以及急救场所等具有相关性。呼吸阶梯性治疗就是从简单至复杂、从徒手至器械的过程,在病情从轻至重的危急重症患者中较适用[1]。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最大程度的选择低阶梯内的上呼吸道支持,做好病情严重时的上一阶梯的准备工作。为了探究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危重症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一组予以传统呼吸支持治疗,另一组予以呼吸阶梯性治疗,并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危重症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9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所占比例,55.56%女性患者40例,所占比例44.44%;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7岁,平均年龄(50.68±9.46)岁;疾病类型:非创伤患者52例,所占比例57.78%,创伤患者38例,所占比例42.22%。观察组9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例,所占比例57.78%,女性患者38例,所占比例42.22%;年龄最小36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年龄(50.86±9.63)岁;疾病类型:非创伤患者51例,所占比例56.67%,创伤患者39例,所占比例43.33%。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呼吸支持治疗,操作如下:接诊医生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与自己救治经验,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有效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复苏体位,将患者的呕吐物及时清除,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鼻导管输氧等常规呼吸机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呼吸阶梯性治疗,医生根据患者呼吸功能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呼吸支持计划,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2.1徒手呼吸支持治疗
患者保持复苏体位予以心肺复苏处理。抢救过程中患者选择仰卧位,头部和躯干处于同一轴面,手臂在躯体两侧放置,保证气道开放,呼吸通常,将呼吸道呕吐物及时清除,对于颈部创伤患者来说,可借助咽喉导管清除口腔异物。
1.2.2氧疗支持治疗
对于一般患者予以闭塞或鼻导管吸氧支持治疗,还可以予以面罩给氧,对给氧时的氧流量仔细观察,保证患者有充足的吸氧。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功能障碍,或者是没有成功进行面罩给氧,可采用气管插管的给氧方式。如果患者有呼吸道损伤,需予以有创通气给氧法处理。
1.2.3创伤气道氧气支持治疗
对于急性喉阻塞者,尤其是声门区阻塞患者,可选择气管穿刺或环甲膜穿刺处理,切开气管,对气道有效疏通,保证呼吸的顺畅。对于有呼吸系统原发性损伤者,气管切开时应对出血量有效控制,手术带来的损伤尽可能降低,并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1.2.4呼吸机氧气支持治疗
成功建立气道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呼吸机参数合理设置,予以呼吸机给氧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统计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治疗的分布(包括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呼吸机给氧、复苏体位以及气管切开等)、复苏成功率与呼吸稳定所需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的所有研究数据都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呼吸稳定所需时间表示为(±s),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t,计数资料如不同呼吸支持方式治疗的分布等表示为%,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X2,P不超过0.05,数据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呼吸支持方式治疗的分布情况
如表1:观察组患者接受复苏体位治疗占41.11%,比对照组患者的26.67%高,(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占1.11%,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11.11%低,(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以及呼吸机给氧治疗分别占10%、94.44%、2.22%、13.33%、1.11%、20%,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以及呼吸机给氧治疗分别占6.67%、97.78%、3.33%、15.56%、2.22%、18.89%,两组患者接受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以及呼吸机给氧治疗所占比例的对比(P>0.05)。两组患者使用频率都比较高的包括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以及呼吸机给氧。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呼吸支持方式治疗的分布情况 [n(%)]
3讨论
急诊接收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早期需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有利支持。危急重症患者在发病早期予以呼吸支持,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临床对内科疾病患者来说,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选择有效的救治方法,进行合理的呼吸支持;对于外科疾病患者而言,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外伤受损程度与受损部位对呼吸支持方法进行选择[2]。
临床传统呼吸支持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医生通常和自己临床经验、患者病情结合选择呼吸支持方法。实践表明,传统呼吸支持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关照比较缺乏,此种呼吸支持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会使患者的创伤明显增加,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导致呼吸支持不成功[3]。
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达到了由简单至复杂、由徒手至器械的呼吸治疗过渡。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时,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呼吸支持方法合理选择,其中低阶梯呼吸支持方法的应用较普遍。医生对患者予以呼吸支持治疗时,会对患者的原发病重点关注,同时,对患者的呼吸衰竭和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判断,为下个阶梯的呼吸支持治疗予以有效指导。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可以由同一名医护人员完成,可缩短抢救准备时间[4]。另外,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可使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减少,使其对患者机体损伤明显减轻,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患者复苏成功率80%,比传统呼吸支持治疗的66.67%高;呼吸稳定所需时间(43.15±5.27)min,明显短于传统呼吸支持治疗的(55.87±6.15)min,说明阶梯性呼吸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更高。
总而言之,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可使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使呼吸稳定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参考文献:
[1]王彪,袁海军,詹向阳,等.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2):1-2.
[2]洪伟强.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疗效评估[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64-65.
论文作者:代作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阶梯论文; 导管论文; 气管论文; 病情论文; 成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