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实践哲学的起源--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_哲学论文

追溯实践哲学的起源--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_哲学论文

实践哲学思想溯源——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里士多德论文,苏格拉底论文,哲学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苏格拉底的实践意识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以自己的方式论述过实践的问题。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人的美德包括虔诚、正义、勇敢、慎思、节制和智慧等。他通过自己所特有的反证法在论辩中展示智慧的力量,论证知识与美德的同一性,他在古希腊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古老命题,并把“自知”与“母过”结合起来,看作优秀的人的双重品格,并将其确立为一个哲学原则。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直至以自己的死亡悲剧去实践自己的人格信仰和道德理想,留下了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苏格拉底的历史性贡献在于引起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视与思考,用西赛罗的话来说是引导了一种方向性的改变,即“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他说,“苏格拉底以前的早期哲学(应是早期雅典哲学——引者),在阿那克萨哥拉、阿开劳斯的教导下,研究数、运动以及万物产生及复归的源泉,这些早期的思想家热衷于探讨天体行星的大小、距离和轨迹;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扯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叶秀山先生认为,尽管与康德相比,苏格拉底哲学还处于非常朴素的性质,“但在基本思想倾向上,在哲学的基本思想上,苏格拉底的确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突破了古代早期形而上学形态(‘自然哲学’,特别是爱利亚学派)进入实践哲学的领域”。

二、柏拉图的实践思想

柏拉图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但他毕生追求理想国和理想人格,在西方哲学与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以至有人说整个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而已。在柏拉图对于善、美德、正义等的追寻尤其是对于哲学王的理想塑造与教育中,表达了他的实践思想。在柏拉图看来,人的心灵结构包含着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相应地人有三种德行,这就是智慧、勇敢和节制。正义是以上几种德行的和谐统一。每个人的心灵结构中都包含着这三个要素,但它们在不同的人心灵中所占的比重则有所不同。如果按照心灵中的主导要素来划分,社会成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社会等级:哲学家和统治者是理性的代表,具有智慧和预见能力,属于爱智者;武士和国家守卫者代表着意志与激情,具有勇敢的德性,属于爱胜者,他们一边辅助理性,一边连着欲望;一般的农夫和工匠代表着欲望和本能,属于爱利者,是社会的下层,需要节制的德性。从社会的角度看,正义有两重含义,从人的内在心灵方面是理性把激情和欲望和谐地结合起来,达成一种平衡;在社会上则是代表理性的哲学王对社会各阶层实施统治。

柏拉图的人性说与他的社会阶层说之间是内在相关的,具有明显的阶级与政治倾向,其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他在此基础上强调社会的分工,主张“每个人在适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使每样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他还认为,人的德性尽管是先天的,但在人出生以后便被遗忘了,因此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来唤起回忆或重新习得,为此他非常重视后天的教育,认为不同阶层的人也是可以通过教育而转化的,甚至具有铜质和铁质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成为与金质和银质同样的人,即哲学家或统治者。他主张男女之间的教育平等,给女人以和男人同等的教育机会。他强调因材施教,把教育看作一个随着人的生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主张按照不同年龄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不断地选拔、淘汰、提升,使人们不断地去认识和实践善与美德,实践社会的正义,通过明辨、慎思,止于“至善”和“至知”,也就是达到对于哲学王的塑造。为此,他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演绎为自己的理智助产法,将它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育和教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特殊篇章。柏拉图的实践思想突出地表达在他的社会理想和相应的教育思想中,以至有的人认为《理想国》实际上是一部最重要的早期教育学著作。

三、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

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是西方实践哲学的滥觞。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的具有开创性和包容性的诸多阐述,奠定了西方实践哲学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与《政治学》等,既是影响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经典文献,也是实践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英国人巴恩斯在他的《亚里士多德》一书中专门安排了一章“实践哲学”,并明确指出,亚氏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都是实践哲学的作品。这些著作之所以是实践的,并非因为它们是像手册、指南之类的东西。相反的,它们之中充满了分析与论证,并以丰富的历史研究与科学研究为基础。它们乃是实践[哲学]的著作;说它们是实践的,是指它们的宗旨或目的并不止在提供真理,而且也在影响行为”。西方后来的各种实践哲学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受过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重视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从源头上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进行反思,既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西方实践哲学的生成、演化及其得失,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实践哲学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并进而建构当代形态的实践哲学。

四、早期实践哲学思想的启示

古代实践哲学思想为我们提升对于实践哲学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首先,实践哲学在本质上是人的生活世界的理论表现。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对于实践问题的关注表征着人类的精神视野从天上回到人间,投射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并展开对于生活实践的深度探索与思考。实践哲学应当是生活世界的哲学。

其次,古代实践哲学在内容上主要是关于生活实践与生活智慧的哲学。古代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分化程度很低,人们所关注的实践主要是生活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这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思想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的思考与自觉,集中了人们的生活实践所积累的实践检验与实践智慧。实践哲学应当是智慧之学。

再次,古代实践哲学的主题与人们的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密切相关,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对人处事的哲学,表达着人类对于善的追求。善与恶是人们道德生活的主题,在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取向作用。对于善的追寻是人类活动的目标,实践智慧则为人们的善良意志提出达到目标的手段。因此,实践哲学应当是价值哲学、道德哲学。

又次,对实践的研究根据于也表达着对于人性的理解。实践的复杂性根源于人性的复杂性,对实践的理解实际上依托于对人性的理解。对于人的理智、美德、意志、愿望的理解都是理解实践的重要根基。在这种意义上,实践哲学应当是人学,或关于人的哲学。

摘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2006.1.18~23

标签:;  ;  ;  ;  ;  

追溯实践哲学的起源--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