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论文_吴齐晴

常州第四人民医院(常州市肿瘤医院)江苏 常州 2131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一2017年12月对急诊科中接收的150例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另选取2016年1月一2016年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50例急危重症患者,观察对比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在院内转运所需时间、检查等待时间、转运途中意外发生情况,并观察患者及接收科室满意度评价。结果 自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急诊科患者转运时间、检查等待时间较实施前有缩短,且患者及接收科室对此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

高;实施后,患者在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仅有4%,较实施前18.67%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缩短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应用

急诊科主要接收院内急危重症患者,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急诊科的应急处理后,对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或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往往要通过院内转运送达对症科室,院内转运时间虽短,却存在着多种对病人病情不利的风险因素,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基于此,为急诊科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是治疗期间的关键所在。于2017年1月起开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旨在探讨该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行

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急诊科室自2017年1月一2017年12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期间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50例,包括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范围21-73岁,平均年龄(47.51±6.74)岁,其中颅脑外伤32例、心脑血意外3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2例、严重创伤性休克例25例、急性中毒14例、其他31例;另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50例急危重症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范围19~72岁,平均年龄(46.50±6.69)岁,其中颅脑外伤35例、心脑血意外39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4例、严重创伤性休克例26例、急性中毒17例、其他19例。所选患者均必须通过转运完成B超、CT、x线摄片、MRI等诊断性检查或需到专科住院治疗,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自2017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病情及风险评估:转运前,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具备转运条件以及转运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与临床医师权衡利弊,并根据评估风险因素的结果拟订针对性抢救方案,以备不时之需。(2)完善转运流程:规范并完善安全转运流程是保证患者转运安全的关键所在[2]。①首先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与配备:定期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抢救护理技能、转运中应急处理能力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②转运前预处理:a.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转运目的及必要性,并告知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处理对策,做好心理安抚,缓解患者思想负担,征求同意后即可转运。b.转运前落实细节护理,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检查导管完整性、抢救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药物准备是否充分等。确定转运前通知各部门准备,包括电梯、担架工以及相关科室,告知患者病情,做足充分准备,针对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而需做诊断检查或治疗时,由主管医生随同转运。③转运中:随同护士应始终站在患者头侧,以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合理使用约束带,抬高护栏,上下坡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处于头高较低位;当患者出现异常现象时,护理人员在冷静处理同时,利用附近医疗资源,取得配合和抢救的最佳时机。④转运后:详细规范与相应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床头交接,记录好转运护理文书,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后方可离

开。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检查等待时间及转运时间 实施后,患者检查等待时间以及转运时间较实施前有明显缩短,且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与接收科室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院内转运中是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环节,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室间转送,更涉及到患者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以往传统院内转运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不仅对患者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尤其在当今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管理,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2]。基于此,研究针对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建立完整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患者在转运时间上由实施前的(16.38±5.24)min缩短至(10.71±3.62)min,且检查等待时间也由实施前的(5.86±1.45)min减少至(0.95士0.32)min,实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至4%,表明通过完善的转运前预处理,缩减不必要的繁琐步骤,并为患者在后续处理中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等待时间,并且在转运途中在医务人员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精湛的专业技术下,从根本上预防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为患者提供一套连续、系统的护理服务。此外,自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及时与家属解释沟通,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培养良好护患关系,体贴照顾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患者及相关科室的满意度评价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研究总结出: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与专业护理技术,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随机应变能力,重视转运过程中各个细节,尽可能杜绝或减少风险因素可能性。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确保患者转运安全,以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梓童,周细银,蒋彩霞,等.护理安全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前转运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40—541.

[2]冯青,昊锦球.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05—106.

[3]孙琳,韩小琴。狄开荣,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44—645,659.

[4]侯慧芬,凌淑芬.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3):1219—1220

论文作者:吴齐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论文_吴齐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