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在舌象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论文_丁宇翃,陈明明 骆杰伟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鼓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0000;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市中医院 350000;3.福建省立医院 3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在舌象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保健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由实验室检查出其真菌感染率,根据其舌象表现分为舌红无苔与舌苔厚腻两组,均采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作为治疗药物,观察患者的典型舌苔转变效果;结果 在经过15d左右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中真菌感染者均出现了典型舌象转变的情形,有苔组为92.1%,无苔组为82.9%;结论 在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的诊疗中,舌象表现有着非常突出的临床诊疗意义。

关键词:菌群失调;真菌二重感染;舌象表现;临床意义

广谱抗菌素在临床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老年患者的诊疗中,更是如此。然而,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广谱抗菌素在应用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并由此带来了多种严峻的临床并发症,患者面临菌群失调以及真菌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真菌感染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早日康复极为重要,当前的西医检查法,尤其是实验室培养耗时过长,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对此,舌象观察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与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保健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92例,女性48例,年龄区间在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5.5±3.5岁。在感染疾病与基础并中,肺部感染居多,94例,占比67.1%,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共46例,占比32.9%。患者伴有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等症状。患者入选标准为:一、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素,具有一项或多项感染现象;二、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舌象变化的情形,包括舌质颜色的变化、舌苔的变化、津液的变化等;三、患者自愿加入研究,且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或书面表达能力。患者排除标准为由其他重症疾病或者精神类疾病,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述想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真菌检查

真菌检查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为主,影响检查受条件限制,并非所有患者均有,因此实验室检查是患者真菌检查的主要途径。实验室检查分镜检与培养两种模式。在本组140例患者中,直接镜检的115例,采用的是口腔标本涂片直接镜检,以见到大量菌丝以及孢子为阳性,真菌呈阳性的患者112例,占比97.4%。85例患者采用了痰、尿、血液的培养方式,真菌呈阳性者62例,占比72.9%。念珠菌在患者真菌感染中数量最多,其次是曲霉菌。在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

1.3舌象表现

在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后,患者的舌象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典型的舌象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舌红无苔,简称镜面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舌头裂缝会增多,产生裂纹舌,最后舌质鲜红呈草莓状。另一种是舌苔厚腻,甚至可见黄、白、黑等多色毛苔。两种患者均存在津液减少,舌干燥的现象,且口干饮水难于解决,严重时都会出现卷缩舌后坠的情形。140例患者中,舌红无苔居多,共98例,占比70%,称为无苔组,舌苔厚腻共42例,占比30%,称为有苔组,在实际的观察中,无苔组较为容易确定,而有苔组在早期非常容易与细菌感染混淆。

2结果

舌红无苔98例患者中,实验室真菌检测阳性者89例,占比90.8%,舌苔厚腻42例患者中,实验室真菌检测阳性者35例,占比83.3%,二者合计占比88.6%。无论是镜检呈阳性还是实验室培养呈阳性,均采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作为治疗药物,药物剂量视患者舌象严重程度而定。在患者治疗中,如无必要,暂停抗生素使用。在经过15天左右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舌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苔组患者在治疗3d后,舌质由鲜红向粉红转变,舌头干燥症状减轻,治疗5-7后,舌头干燥现象进一步减轻,开始有津液,治疗10天左右,舌头恢复正常。有苔组患者在治疗中舌苔逐渐变薄,同时毛刺日益减少,并最终恢复津液,有苔组患者治疗时间较舞台组为长,通常在15d左右痊愈。

从表可知,两组患者抗真菌治疗后,均发生了典型舌苔演变的情形,其中舌红无苔组的效果更佳突出。除此以外,患者的口唇颜色,口腔内的白色附着物等都有着显著的改善。

3讨论

在中医治疗体系中,望闻问切是最为核心的诊断方法,而舌象则是医生了解和判别病人病情特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观察舌象,包括舌质、舌苔就成为中医诊治疾病常见的方法,在当前的疾病诊疗中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启发借鉴作用。特备是在菌群失调与真菌二重感染的诊断,有着非常高的诊断符合率,几乎可以作为确诊菌群失调与真菌二重感染的指标。对此,潍坊市人民医院的张良先生做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因抗生素使用而出现典型舌象的患者中,真菌感染检出率在95%以上,本研究的结论结果与之趋同。由此,可以得出舌象表现可以作为菌群失调与真菌二重感染临床诊断证据的结论。当然,舌象表现难以像实验室培养得出真菌菌种的类别,也不能做出相应的药敏判断,因此,在抗真菌药物的选择中倾向于毒副作用较小广谱抗菌药物氟康唑,待真菌培养及药敏报告出来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及时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当然,舌象表现极其临床意义不仅仅限于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的诊断中,同时,它也是反映真菌感染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借助舌象的典型变化,比如从舌质从鲜红色转向粉红色,可以判定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如果舌象未发生变化,或者呈现出加重的趋势,则表明抗真菌治疗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需要医生及时地调整诊治方案。但实际上在诊疗中,出现无效的情形少之又少,抗真菌治疗的平均有效性在90%以上,本组患者中仅有14例在抗震局治疗中未出现典型舌象变化,后分析得知原因主要有二:第一、针对严重真菌感染的治疗,抗真菌药量使用严重不足,当然,患者在抗真菌治疗中,仍然未中断抗生素,且抗生素用量较大同样是导致治疗无效的重要因素;第二、药物敏感性差。以舌象表现作为真菌感染治疗中的重要判别依据,并据此采用相应的抗真菌药物,是中西医结合在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中的典型表现,效果显著,价值突出。

目前,针对因抗生素使用而过量而产生的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症状,在真菌感染的诊断中,以实验室检测为主。但就检测效果而言,深部真菌感染的检出率远远低于实际的真菌感染率,受取材部位、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假阴性的现象比较常见。舌象表现作为中医诊疗中的常用手段,无论身体任何部位的真菌感染,都会在舌象中有相应的表现,如舌红无苔、舌苔厚腻等,在减少漏诊、误诊,及时确诊真菌感染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60-966

[2]张良.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在舌象的表现及临床意义[J].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2013

[3]张良.顽固性呃逆与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9)13-14

[4]朱文昱、谭丽萍、陈香凤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386

论文作者:丁宇翃,陈明明 骆杰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  ;  ;  ;  ;  ;  ;  ;  

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在舌象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论文_丁宇翃,陈明明 骆杰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