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朱晓晓

(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九病区;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 目的:更进一步对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和其价值做出研究分析。方法:择取我院精神科的48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4人,其中一组护士接受医院的共情能力培训作为观察组,另一组不接受培训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分值和其负责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得分,并且在护士负责的精神科患者中,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不及观察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调查数据差异相当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护士接受了共情能力培训后,可以提高其共情能力分值,并明显减少了精神科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增加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精神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更能有效的协助医院进行医疗护理,帮助病人康复,其应用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士;共情能力培训;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进步,医疗工作的不断革新发展,人们对医疗观念的转变和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使得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效的帮助患者排除病患的同时,护士的护理工作也要更加的细致具体,这样才能让患者对医疗工作满意,让医护质量提高[1]。

能够在临床护理中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问题,关心患者的情况和情绪,注重对患者感情的培养,这就是护士共情能力,它可以更好的和患者沟通了解,及时处理患者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达到出色的护理干预效果,有效的协助患者恢复。精神科患者的心理问题较多,护理难度大,护士拥有好的共情能力可以大大提升护理效果,可以与患者建立信任、友好的关系,更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2]。本文将护士的共情能力培训应用到精神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中去,取得的对比效果显著,有效的帮助了医护工作的进行和护理的安全管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护20名,女护28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4人。对照组护士接受常规的护理知识培训,未接受共情能力培训,观察组护士接受共情能力培训,之后对两者护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分布等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们进行工作培训,探讨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和护理专业知识,不进行共情能力培训。

观察组:对护士们进行工作方面的培训之外,安排具体的共情能力培训。具体共情能力培训的措施如下:

对护士们首先进行一次共情能力分值测试,向护士们阐述培训的主要流程和大致内容,使其对此有一个相应的了解。其中共情能力培训主要内容包含有共情方法理论、护理的伦理理论、对于人性的关怀理论、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方法和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知识等,并邀请专家来讲解知识。之后参加培训的护士举行沟通交流会,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护士之间探讨心得和收获,并对优秀事迹进行了解学习。最后对培训内容进行实践考核,对共情能力的具体实施和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做心得调查,来检验培训成果,并对表现出色的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培训结束后再对护士们的共情能力分值进行检测并记录,并和之前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3]。

1.3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护士的共情能力分值进行检测,对其具体情况按杰弗逊共情量化表来进行统计比较,其中“强烈不同意”是1分,“完全同意”是7分,总计20个评分项目,得分情况代表共情能力分值的高低。其次对两组护士所负责的精神科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记录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士护理的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参与共情能力培训和未参加培训的护士的护理效果差异,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共情能力分值差异

对两组护士培训前后都进行共情能力分值调查,按照杰弗逊共情量化表进行统计,培训前两组共情能力分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参加各组的培训后,对照组的共情能力分值普遍低于观察组,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其具体分值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让护士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拥有同情心这才是护士所拥有共情能力的体现[5]。当今医护工作中很少有这种能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的护士,护理人员往往缺乏完善的共情能力,无法和患者高效沟通,所以才会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护患纠纷频频发生,医护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精神科患者往往会伴有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护理工作中会发生多种不良事件如自杀自残,伤人毁物等。这就更需要护士和患者能够和谐友好的沟通,护士更要赢得患者的信任,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去关心患者,为患者着想,这样才能让治疗和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拥有共情能力可以良好的与患者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达到医疗目的。本文中观察组进行了共情能力培训后,其负责的精神科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这说明经过共情能力培训后,护士已经具备了共情能力,可以更好的和患者相处,对患者负责,也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帮助改善患者的情绪,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对于精神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6]。其意义重大,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香,王磊,王斌全,等.从关怀道德理论看护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内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734-736.

[2]李惠玲,周可真.中国哲学视角的“同情心”与护理人文精神之耦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269-271.

[3]张莹,梅松丽,徐军,等.以心理学共情理论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4,35(10A):52-53.

[4]杨惠美.急危重症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80-82.

[5]彭司森,李乐之,李亚敏.共情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共情及情绪智力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9):844-847.

[6]申振可,田凤香.精神科护士实施共情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2772-2773.

论文作者:朱晓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朱晓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