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是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作法和要求。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人格 创新技能 创新思维
为了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作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地说创新能力由三要素构成: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那么,在历史学科中如何完成创新教育的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包括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定的理想,自主性,好奇性等。如何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呢?这也是在历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创新人格要解决的问题。
1.激发学史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表现自我,激发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多开展讨论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西安事变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件?当时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成抓住后,如果把蒋介石杀了,会有什么影响?问题提出后先让同学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总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提高学习效果。(2)联系实际,激发兴趣。中学生的世界观开始形成,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门时政有强烈的探求欲。在教学中,要注意历史知识与实践问题的最佳结合,针对学生感兴趣又存在困惑的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它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3)充分利用插图。学生对课本的插图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如下所述:“国家危机深化”,它可以与“现状图”相结合,生动地说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危险处境,同时还揭示了清政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2.培养学史动机。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动机,目的是为了发动一种行动。目前,为高考而学习的动机在各项学习动机中占的比例很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1)加强“目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需要感,认为学历史有用。(2)具体实施:要设计好导言课。使学生懂得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选择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增强生活情趣和活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讲述具体问题时,变过去“死”的史料为鲜活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每一部分的历史知识都是今天需要和有用的。把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教师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云:“怀疑是思维的开始,学习的终点”,“学习昂贵的怀疑,小的怀疑是小的进步,大的怀疑是大的进步。”怀疑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探求结果。因此,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做法是:(1)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发现疑难。(2)教师要善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在探索中有所创新。(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积极争辩。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翅膀,使其独特的见解树立标新立异的探索能力。
2.利用形象的教具,触发学生思维。历史教学时空跨度大,知识抽象而情境陌生,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难以记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借助形象的教具,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讲“西安事变”时先设置几道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西安事变》,结果学生很快就通过直观的形象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印象,从而掌握了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1.应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的教学。历史唯物主义在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应注意讲解问题的立场、角度、出发点,也就是形成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有一个良好的思路和指导思想。
3.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第二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要求适当组织学生成立历史兴趣小组,参观历史博物馆,撰写小论文编演小历史剧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历史研习活动课,在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正盟 创新与创新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期,第35页。
[2]江泽民 江泽民论教育创新[M].教育论坛,2003年第1期,第23页。
论文作者:苏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西安事变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