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评价论文

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评价论文

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评价

汤仁天

(郑州市土地利用规划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和“两不三新、四化同步”科学发展核心任务,分别从生态视角、产业视角、发展视角和建设用地内部视角分析评价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保障的症结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失衡,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失衡的现象,才能保证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从思维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和指导思想等三路径提出增强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两不三新、四化同步;土地保障能力

一、“两不三新、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目标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和“两不三新、四化同步”科学发展核心任务,立足于解决国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安排国土开发、利用、保护与整治活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强国土资源对“四化”同步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特提出以下科学发展目标:

1.到2020年

(1)“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国土需求得到保障。农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保护三类国土空间的规模和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基本实现比例适宜、开发适度、支撑有力。耕地得到有效保护,质量明显提高,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设空间结构得到优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得到合理保障;生态保护空间适度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2)调研阶段:在设计前期,没有进行现场调研,仅根据地形图确认管线位置,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开挖后,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需要重新调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2)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省内地区间分工合作发展的态势显著增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明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进程显著加快,与省域周边及国内其他地区在国土开发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到2030年

某土质心墙堆石坝,建基面高程为2 930.00 m,坝高150 m,顶宽14 m,坝体内设置黏土心墙防渗体,坡度均1∶0.25,顶宽6 m。大坝上下游坡面均在3 040.00 m高程处设4 m宽马道,上游马道以上坡比为1∶2.5,以下为1∶2.25,下游坡比均为1∶2.0。坝基以下为深度为500 m左右的深厚覆盖层,大致分为4层,在心墙底部设1.3 m厚、150 m深的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措施,插入心墙深度15 m,另在上游坝脚设置1.3 m厚、50 m深的副防渗墙,上游坝基面设水平防渗层。上游正常蓄水位3 070.00 m,对应的尾水位为2 940.00 m。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谐有序,粮食生产、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等国土空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国土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国土资源配置方式、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二、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两不三新、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目标,针对国土资源“四化”同步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分析评价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情况:

1.从科学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建设用地、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发展问题显著

在规划期间,要着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这些都努力催生建设使用的土地需求。一方面,一定会侵占农业用地需求,这直接会带来耕地面积的缩小。另一方面,建设用地的需求扩大会占用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如林地,这是不可避免的,直接导致了生态用地面积的锐减。建立在科学的预估之上,规划期间预计占用农用地49万公顷。其余18.90公顷土地占用必须由其他农业用地和其他类型土地利用提供,总计建设用地需要增加土地面积67.9万公顷。

相应国家关于实施生态省建设的号召,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全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期内生态用地净需求7.50万公顷,需要大规模的发掘其他适宜农业用地的开发。从《中原经济区国土综合整治研究》的研究结论来看全省其他土地开发增加耕地和园地的潜力为17.59万公顷。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中原经济区重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城市化水平接近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建设用地需求强劲。2011年至2015年河南省建设用地规模需要再增加26.7万公顷(年均80万亩)。国家为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上应增加对中原经济区的支持力度,如果河南省的年度计划增加到35-40万亩,则仅仅可以满足全省新增土地规模的44%至50%。加上每年盘活5万亩的存量土地和25万亩“三项整治”节余指标(三年用完),也只能保证全省64~70%的用地需求,用地保障压力大。

柳红一路挣扎着,她要去问问苏秋琴,苏秋琴肯定知道。这不是真的!是白玉儿骗她的。白玉儿就见不得她和石头好,就来编排她。柳红赶到苏秋琴家,苏秋琴却不在家。她问秋琴姐哪儿去了?白婆婆就瘪瘪嘴,一脸鄙夷的神情,很干脆地告诉她不知道。柳红急了,她说我有急事,白婆婆你告诉我,秋琴姐到底去哪儿了?

合作社现有理事会成员7名,监事会成员3名,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理事长由村书记担任。在合作社运行初期专门聘请执行经理1名,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财务由村会计兼职,季节性竹林管护临时聘请人员,涉及重大事项由合作社理事会商讨决策。合作社建立了规范的议事制度、监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作为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优化统筹规划发展区,中原城市群的崛起势不可挡。在中原城市群中,郑汴城市群是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规划期间,为了建立一个中原经济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加速推进郑汴、郑新、郑焦、郑洛等之间“半小时”经济发展区的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处于井喷发展局面,这必然带来建设使用的土地需求出现快递的增长现象。2010年中原城市群总人口4368万人,城镇化率46.5%,国土面积592.41万公顷,城镇工矿用地26.41万公顷;其中郑汴常住人口1390万人,城镇化率54.4%,城镇工矿用地面积9.14万公顷。2006~2010年中原城市群城镇化率提高4.2个百分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7.98万公顷,占全省新增用地规模的68.7%,其中郑汴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新增用地规模3.74万公顷。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各级中心城区总规模达到2872.3平方公里,规划指标的缺口高达3.6万公顷。郑汴中心城区总规模989.3平方公里,规划指标的缺口1.25万公顷。

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河南省规划发展时期,两个时期不同的发展目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决定着在各自时期内的土地需求和土地供求矛盾。只有控制好三者之间的矛盾,就可以推动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建设用地11.61万公顷。其中,新增居住、工矿用地94,500万公顷,比“十五”期间增加14,400公顷。占新建用地81.4%。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新增用地21600公顷,比“十五”期间减少62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比18.6%。

3.从发展时段上看,发展阶段的供需矛盾在不同时期的大小不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的发展问题显著,三类土地利用需求之间相互重叠。只有解决好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三者之间土地利用需求重叠的问题,从而使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的土地利用需求在合理且不相互矛盾的范围,这样就可以推动河南省“四化”的协调发展。

4) 完成了部分装置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升级工作,使用新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避免了系统技术不支持等一系列问题,杜绝黑客利用这些系统漏洞攻击工业控制主机。

“十三五”时期,持续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水平,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板块,实现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建设使用的土地需求呈高增长趋势。据科学预测,2016年至2020年全省建设用地需新增规模15.35万公顷(年均合46.1万亩)。国家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土地支持力度不变,如果河南省年度的土地计划指标维持在30万亩左右,那么也仅仅能满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规模65%的土地需求,即使在政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情况下,也只能保证河南省76~87%的用地需求,土地使用保障的困难依旧很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速度、发展目标和用地需求不同,供需矛盾的激烈程度不同。只有解决好发展速度、目标与土地供给的投放规模的矛盾,才能实现全省“四化”的同步发展。

黄淮四市、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是中原经济区传统的粮食生产区。从客观上看,这些地方受“多”困扰,受“低”束缚。多:一是人多,2010年总人口6069万人,占全省的58.1%,尤其是农村人口多,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3.4%,农村中积累着大量剩余的劳动力有效使用的难度大;二是农业产量高,2010年粮棉油等农产品产量分别是3912.14万吨、34.21万吨、396.19万吨,分别占全省的72.0%、76.5%和73.3%。但是比较效益低,增产幅度低。全省平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城镇化率和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协调发展难度极大。规划期内,在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会持续增长。2006~2010年城镇化率提高9.9个百分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63万公顷,占全省新增用地规模的31.3%,其中黄淮四市城镇化率提高17.2个百分点,新增用地规模1.82万公顷。到2020年各级中心城区总规模达到2669.5平方公里,规划指标的缺口4.34万公顷。黄淮四市中心城区总规模1391.6平方公里,规划指标的缺口1.78万公顷。

2.从各产业发展的视角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与传统粮食生产区的农业用地矛盾突出

4.从建设用地使用上看,居住、工矿、交通、水利用地等相互争地矛盾突出。

试验和实际使用表明:钻机车在坡度行驶时,可通过液力缓速器和发动机制动联合作用使车辆在下坡过程中选择合适档位,降低车速。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打开缓速器开关(液力缓速器功能激活),操纵缓速器杆,它共有7个档位选择,制动强度依次增加,可根据下长坡路段的驾驶操控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动档位,该操纵杆只有在松开油门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区域布局上,从各产业发展的视角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与传统粮食生产区的农业用地矛盾突出。只有在全面调节好不同地区“四化”的土地利用矛盾,这样就可以推动河南省“四化”的协调发展。

红脸的老赵三走近家门又转弯了!他是那样信步而无主地走!忧伤在前面招示他,忽然间一个大凹洞,踏下脚去。他未曾注意这个,好像他一心要完成长途似的,继续前进。那里更有炸弹的洞穴,但不能阻碍他的去路,因为喝酒,壮年的血气鼓动他。

规划期内,提高全省城镇化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增加用地,但国家下达河南省的规划指标是有限,年度计划更是不足。在用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争地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用地指标有限的背景下,居住、工矿、交通、水利用地等相互争地矛盾突出。处理好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之间的内部矛盾,就能优化建设用地的内部结构,就可以推动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保障发展、保护耕地和生态安全的角度、空间分区的角度、时序安排的角度、建设用地和城乡用地内部结构的角度对用地发展需求矛盾的深入分析,得出基于“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的用地保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用地保障的症结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失衡。

这是该影片快结束时,当英国反恐指挥部布罗姆尼的手下问他要不要杀了关玉明时,他所回应的一段话。我们注意到,这段话的结尾处用了一个词“dragon”,“dragon”在英文中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象征着凶残;而它在汉语中的对应词“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权威的象征,因此若把最后一句译为“将这只龙唤醒是毫无意义的”,中国观众则会认为这位英国官员对关玉明充满了褒奖,从而错误地理解源语作者真实的信息意图。我们看到,该影片的译者在译文中省略了这一文化信息,用“不要再节外生枝了”很好地传递了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也使译文通俗易懂。

总之,通过发展与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角度,地理空间布局的角度,调度的角度,对城市和农村土地开发建设用地的视角,从内部结构深入分析土地需求矛盾,总结出在“四化”协调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土地利用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失衡的结果。

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失衡的现象,才能保证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提升农业根本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才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动中原崛起。

三、增强土地保障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摒弃常规思维,全面布局拓展空间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契机,农民可以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情况下实现集中生活,农村集约化建设和农业规模经营。

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农村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把农村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复垦,实现城乡用地布局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利用重大土地恢复项目促进农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有效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利用率和粮食生产,达到大规模农业生产推广。改变农村分散,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场地,实现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的最佳协调,达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建设用地寻求实现农业互补,用城镇土地利用模式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土地规模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

(二)创新土地利用方式,节约拓展土地空间

坚持走节约用地和集约发展道路,用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持更多的产业和更大规模的发展。

率先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向集聚区、服务业,向中心城区转移、人口向大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转移,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努力实现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开发,采取适当措施,开发利用丘陵、缓坡、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加强核准建设用地供应和使用全过程监管,清理整治闲置、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严厉打击“圈地”和“囤地”行为。科学安排土地空间利用,合理开发地上和地下空间。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和应用,推动产业向“上”延伸,加快转变招商方式。

(三)提倡科学发展,灵活拓展空间。

优先发展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生态保护、节能减排、招商引资和民生工程。因出让土地合同约定的建设年限或者土地划拨决定未闲置二年以上的,应当依法收回使用。我们将继续走集约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节约型建筑、集约型城镇,遏制城市发展的无序扩张,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坚决减少不合理用地。坚决遏制高容量住房、高容量住房、大容量住房建设产能过剩,淘汰道路宽、广场大、资源少、不符合实际的项目,将放弃低层、低密度别墅的开发项目。

5.控制变量。参考黎文靖和郑曼妮、Tong et al的研究设计,本文在考察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公司专利申请的影响时,类似地控制了公司规模(Size)、公司年龄(Age)和其他财务指标: 现金流量(CF)、负债比率(LEV)、流动比率(Liquidity)、行业与时间。[4][6]

作者简介: 汤仁天(1990-),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助理工程师,研究生,郑州市土地利用规划院,研究方向:土地规划管理。

标签:;  ;  ;  ;  ;  

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保障能力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