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_十三届四中全会论文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_十三届四中全会论文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全会论文,四中论文,全面推进论文,十三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的新成就,集中体现为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注重党的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非常重视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全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实践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第二个理论成果,这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从此,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个代表”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此后,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要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理论创新,这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的集中概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13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最新的理论建树、最新的成就。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基本理论,不仅指导着党的全部行动,而且深入全体人民的思想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释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我们的认识要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化不断提高。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们之间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和三个“解放出来”,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深化对党的纲领的科学认识。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全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这就要深化对于党的纲领的科学认识。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党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初始阶段、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立论,高瞻远瞩,展望共产主义未来,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纲领的认识。

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的新成就,集中表现为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政治建设。保证全党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新时期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建设。

江泽民同志把举什么旗同走什么路联系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保证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早在1989年6月召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新当选的党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就在会上表示,这次中央领导核心虽然做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邓小平逝世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走向举世关注。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20多年、特别是13年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保证党的政治建设正确的方向。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高级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一段时间,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三讲”教育是我们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探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

怎样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建设党?根本的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以崭新的思想观点,深化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

围绕基本路线建设党,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在制定和全面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得到加强和实现的。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使党的政治建设紧紧抓住一个主题: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是从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过程中,经过多次重大斗争的考验,证明其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是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我们党正在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建设的辩证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面貌和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努力实现“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

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的新成就,集中体现为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13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增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和改善党委工作中的民主与集中,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使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广大党员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这应当是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宏大队伍。这支干部队伍,由于分工和职责不同,对他们应当有适应本职工作特点的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是,不论做什么工作,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各级党委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努力担负起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目前,干部队伍政治文化素质大为提高,仅从文化程度来看,干部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59.5%。

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跨世纪的能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当前,党的干部队伍正处在一个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不仅新中国成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文革”前党培养出来的干部,都将陆续退下来,一大批“文革”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要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各级党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中央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目标要求,已作了明确规定,下决心在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扩大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采取多种途径,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荐贤举能;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工作的力度;加大实行干部领导职务能上能下制度的力度,及时调整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目前,干部队伍中46岁以下的占75.9%,年轻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这个《条例》是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的,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通篇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条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真贯彻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科学的用人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工作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的进程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党员标准,把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保证党的先进性要求的实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各级党委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新的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不能一哄而起,更不能降格以求。中央有关部门正在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制定实施方案。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13年来,我们对传统的干部培养教育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整体协调、取向一致、有序高效的培养教育体系。在培养教育方向上,确立以全面开发素质能力为根本取向的新的教育观,把培育培训的落脚点放到如何把知识理论内化为个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上来;在培养教育内容上,建立多层次多类别、体现岗位与时代特点的新的内容体系,把重点放在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知识理论和素质能力上来;在培养教育途径和形式上,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新格局,把培养教育的着力点放在鲜活生动的情境和实践过程中主动接受锻炼的教育上来。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抓好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特别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新成就,是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学习教育活动完成了中央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坚持把干部受教育与群众得实惠统一起来,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政策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思想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把解决思想和工作作风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为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农村的各项工作,使干部学习提高的过程成为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成为密切农村党群干部关系的过程。现在,各级党委正在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以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无人管事”的问题,在加强班子建设上下功夫。通过连续几年的基层组织整顿,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奔小康步伐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农村乡镇、村级班子建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增强民主度、透明度,真正把村干部的选举权交给群众,实行村民自治,尤其要选准配好农村支部书记,改革乡村干部的选任机制。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为基本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积累了许多好经验。

大力推动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如何适应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从管理模式、活动方式和工作程序等方面探索发挥政治优势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各级党委积累了一些新经验。《党章》明确了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即思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的思想保证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及精神文明建设上的领导作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途径。继续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进一步做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多数建立了党组织,在企业职工中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私营企业主的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职工权益,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把党组织的建设与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社区载体,构建党建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党的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13年来,各级党委广泛发动社区内党员、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参与共建,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渗透力和战斗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了社区党组织。一些地方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商议事机构,以“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为工作原则,逐步淡化行业、系统的界限,使社会基层组织连成线、结成片,逐步实现社区党建工作的网络化。

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集中体现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指导今后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纲领。江泽民同志自从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就始终不渝地抓党的作风建设。他主持召开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肯定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紧紧围绕党的作风建设这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确立了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核心问题、重点内容和落实措施,表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心。《决定》顺党心、合民意,全党正在认真贯彻、坚决落实,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全党从提高觉悟、加强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健全制度和改进领导方法五个方面入手,有效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真情。认真改进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注重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加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归结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多做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口号,不搞违背群众意愿的强迫命令。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克服消极腐败现象,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紧紧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全党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抓紧当前的工作,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反对腐败,从解决不正之风入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在反腐败斗争中,各级党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从制度上把加强党内监督和加强人民监督结合起来,对权力运行实行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充分保障党员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和廉洁从政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民主监督形式。积极推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制度,健全举报制度,加强信访工作,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针对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具体体制、制度和薄弱环节,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对经济领域某些过于集中的权力做适当分解,由不同部门(单位或岗位)行使,使各种权力之间形成合理的结构;科学配置职权,体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职权与责任统一;体现行使各种权力的部门(单位或岗位)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又互相把关、互相制约,以防止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我们党决心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对腐败,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按照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经常想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个问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灯红酒绿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13年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了党的制度建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党规党法,初步建立了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并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之中。

标签:;  ;  ;  ;  ;  ;  ;  ;  ;  ;  ;  ;  ;  ;  ;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新成就_十三届四中全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