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优秀学校创新措施分析--以韩国科大附属科学学院为例_kaist论文

韩国优秀学校创新措施分析--以韩国科大附属科学学院为例_kaist论文

韩国英才学校创新举措探析——以KAIST附属韩国科学英才学校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英才论文,学校论文,探析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3.3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1)05-0074-05

21世纪伊始,韩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大力推行英才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可以肩负韩国未来发展的人才,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00年1月推出的《英才教育振兴法》作为韩国英才教育的制度基石,揭开了韩国英才教育的新篇章。依据韩国《英才教育振兴法》的规定,实施英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英才学校、英才班级、英才教育学院等三类机构。其中英才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培养少数高级人力资源”;英才班级和英才教育学院的办学宗旨为“扩大英才教育的机会,促进其活力”。[1]

截至目前,韩国建有4所英才学校。①KAIST②附属韩国科学英才学校是创办最早的一所科学英才学校。该校前身为釜山科学高中,成立于1990年。2001年,该校在科学技术部与釜山市教育厅的努力下,改建成韩国釜山科学英才学校,并于2003年招收144名新生,从而开启了韩国英才学校英才教育的大幕。2009年2月,韩国釜山科学英才学校与KAIST合作,正式改称为KAIST附属韩国科学英才学校(下文简称为KSA)。[2]在8年的实践探索中,该校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办学与管理创新

(一)以培养国际英才为指向的办学目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KSA提出了“创办世界级科学英才教育机构”的办学目标。为此,该校通过不断完善学生培养目标、革新经营管理、加强内外合作等方式来实践上述愿景。

在学生培养上,该校以培养未来科研领导者为己任,特别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养成。在此目标之下,该校在课程设置上,特别考虑了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差异,设有各类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课程。学生可在各类课程中选择与自身能力和兴趣相适应的课程。除此之外,学校为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特别开设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以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在学校经营上,该校以校长负责制为基础,由校长全面主持校内各项工作。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管理系统的建设,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确保优秀教师资源。在行政管理上,既强调专业化,又注重效率,并将管理与教学二者相分离,以实现校内教学与行政职能间的和谐运转。

在内外合作上,学校不断扩大与校内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鼓励学生家长的参与。为了实现培养世界级科学英才的目标,该校与国外诸多名校和英才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以便推动学校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和搭建学生国际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权管理

2009年之前,KSA最高管理者为校长。在改称为KAIST附属韩国科学英才学校之后,KAIST总长以指导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KAIST总长主要负责与学校经营和发展相关的外部事务方面的工作。在KAIST总长领导下,另设有作为咨询和审议机构的“KAIST英才教育委员”和专业支援机构的“KAIST科学英才教育研究院”。

KAIST总长原则上对英才学校的人员任免具有最终决策权。而实际上,KAIST总长将校长之外的人员任免权授权给了KSA校长。这意味着,KSA校长依旧是学校管理的最终决策者,即延续了全面自主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该校行政管理的最终决策者,具有自主办学的权力。校长对校内事务进行统筹管理,并在学校发展预算、人员任免等事项上具有自主决策权。对校长的评价,则主要以学校运营成就为依据。

KSA在校长负责制下,采取了分权管理的方式。即建立了以学部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学部下设学部长,主要负责课程设置、教师任职科目的分配以及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等学部内的各项工作。截至目前,KSA设有数理信息科学部、物理地球科学部、化学生物学部、人文艺术学部四个学部。

为了实现教学与行政的分离,KSA建立了专业行政管理体系。具体做法如:雇用专职行政人员;设置行政辅助教师一职,负责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类行政辅助工作。此外,KSA还设立了教育支援部,下设“一组四部”,分别为规划宣传组、教务支援部、学生支援部、研究支援部和考务支援部,目的是将行政管理推向专业化和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上述机构均由副校长主持相关工作。

(三)以灵活多样为特色的学籍学制管理

1.无学年制

KSA在学制管理上采取无学年制(non-graded system),即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业成就等要素组成各类同质集团,提供与其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为此,该校设立了前文提到的四个学部,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及能力进入相关学部学习。另外,在个别学科教学上,该校打破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模式,采取无年级界限、依据学生能力分班的编班制度。

2.毕业学分制

KSA在学籍管理上实行“毕业学分制”,即学生毕业与否与学习年限无关,唯有修满毕业所需学分,方能提出毕业申请,具体毕业所需总学分为165学分。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若再完成相关活动课程的学习,且外语水平达到TOEFL IBT 70分以上(或相关外语资格考试成绩达标)的学生,便可以提出提前毕业申请,获取毕业资格。毕业学分制作为一种弹性的学籍管理制度,为资质卓越的学生提供了提前毕业的可能。

3.双重学籍制

双重学籍制度又称“双招生”(Dual Enrollment)制度,即表现优异的学生不仅可在KSA注册在籍,同时还可作为KAIST的学生登记注册。具备双重学籍资格的学生,在校期间可提前学习KAIST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由KAIST所属教授担任,授课方式主要采取远程教育和定期讲座的方式。另外,在前5个学期里专业课平均成绩在3.3分(B+)以上;③英语水平达到毕业标准;毕业剩余学分少于21学分的学生,经韩国科学英才学校“学生学士委员会”的审查合格后,在第6个学期时可以申请KAIST名誉课程(Honors’Program)的学习。修习所得学分,在两所学校均为有效学分。完成上述课程学习的学生,如果进入KAIST继续学业,可直接免修相关课程。[3]

二、招生与选拔创新

(一)开放的招生制度

所谓开放的招生制度,主要表现在招生范围的广泛性上。

1.打破年级的界限

作为高中水平的KSA,在招生上不仅面向初中毕业生,还面向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以2010年入学的新生为例,在114名新生中,有2名初一在校生、21名初二在校生、2名高一在校生通过选拔进入了KSA。[4]由此可见,KSA在招生上,主要以学生的能力和英才潜质为依据,不拘年级的限制,打破了已往按部就班升学的惯例,体现了英才教育早期发掘、早期培养的宗旨。

2.突破地域和国籍的界限

KSA在招生上面向韩国全境乃至全世界。作为韩国首所科学英才学校,在建校之初,该校便将招生范围定位在韩国全境,凡韩国在籍初中生及高一学生均可报考该校,参与选拔。2010年,该校将招生范围拓展至全球,特设立了国际班,以招收外籍科学英才学生。截至目前,共有来至中国、美国、印尼等8个国家的17名学生在国际班接受教育。[5]

3.对弱势群体给予竞争权利

KSA在选才上,不仅面向身心健全的学生,同时也将残障学生列入招生范围之内。对于身体有一定障碍的学生,在学籍管理上更是出于人文关怀,推出特别措施。例如:体育课的修习依据量力而行的原则,给予特别关照。另外,对于家庭贫困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同样一视同仁,给予参与入学竞争的机会。

显然,开放的招生制度为KSA提供了广泛的选才空间。由于招生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其竞争之激烈也可想而知。例如2010年,向KSA提出入学申请的学生多达4,006人,其中仅有144名突出重围,成为该校新生,录取比例仅为1:27.82。[6]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保障了招生的质量。

(二)多阶段选拔方式

选拔工作由KSA“选定审查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KSA教师、KAIST教师、科学英才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英才教育专家等15位成员组成。委员会设有1位委员长,由其主持招生选拔工作。为了能够更客观和公正地选拔科学英才学生,该委员会采取了三阶段选拔的方式。

第一阶段以考察学生提交的文本材料为主。具体文本材料有:学生的自我介绍、推荐信(由数学或科学课教师、校长、教授等推荐)、学习成绩单、数学或科学领域获奖经历、各类认证书以及可以证明英才性的其他各种材料。“选定审查委员会”依据“公正”、“客观”、“正确”、“效率”等原则,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评价分析。评价并非以全能为基准,只要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超凡的英才潜质,便可通过第一阶段的选拔。之所以采用上述评价方式,是为了能够选拔出更多不同类型的、更为优秀的科学英才。[7]

第二阶段以考察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考察主要运用相关检测工具来实施。以数学检测工具为例,主要通过2~6道主观题来检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推理、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检测工具在编制上最大限度规避了对单纯知识的考察,以开放的方式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创新性地去解决所提问题。在众多应试生中,组织者将挑选出表现最为卓越的216人(最终招生数的1.5倍)进入第三阶段的选拔。

第三阶段以科学训练营的方式展开。通过第二阶段选拔的学生,在科学训练营里接受为期4天的考察和深层面试。具体考察方式每年都有所不同。例如2003年的科学训练营采取了制作并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首先,训练营为学生提供研究所需器械和具有开放性的各种资料。其次,学生依据组织者所提供的资料寻找问题,并就该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完成研究报告。再次,学生要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组织者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深层面试。组织者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学生是否能够依据材料寻找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二是学生是否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学生在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是否得体、恰当、准确。[8]经过上述三阶段选拔之后,组织者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并通过校园网站,公布选拔结果,进行公示。

多阶段的选拔方式不仅可以保障招生的质量,同时可以为那些在某一领域表现卓著的英才提供进入英才学校就学的机会。这一选拔方式将关注点落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上,这与普通中学以考试为主的选拔方式截然不同,因而也可视作为一种创新。

三、课程建设创新

(一)课程设置多元化

KSA课程由“学科课程”(135学分)、“创意研究活动”(30学分)以及“领导力养成活动”(16AU④)等三类课程构成。

“学科课程”包括“基础科目”(62学分)和“专业科目”(73学分)。“基础科目”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具体包括语文、社会、外语、艺术与体育等科目;“专业科目”则以关注学生兴趣及能力为指向,具体包括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基础科目”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相关学分的学习。“专业科目”则根据个人在某一领域表现出的英才性,而有所侧重地去修习。学科课程除开设必修课外,还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学生可酌情选修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夯实个人在某一领域的基本功,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意研究活动”由创意基础研究、小组自主研究、毕业研究等三部分构成。创意基础研究具体包括创意设计探究研究方法沙龙等两项内容。创意设计探究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开拓性地去寻找问题;研究方法沙龙主要传授科学研究方法。小组自主研究主要依托于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所的协助,通过“研究和教育”课程(Research & Eduction)以及实际调研等方式来实施。

对于英才,不仅要开发其英才潜质,更需要培养其作为公民的基本能力,力求均衡发展,为社会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领导力养成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实施载体为各种团队活动(8AU)和自愿者活动(8AU)。团队活动包括校内的各类社团活动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等。

(二)课程创建特色化

KSA在建构多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韩国科学技术院论文指导”(KAIST HRP)、“英语交流中心”(English Communication Center)、“读书积分”等计划来实现特色课程的创建工作。

1.“韩国科学技术院论文指导”(KAIST HRP)计划

KAIST HRP计划是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实施的一项特别计划。原则上以3年级毕业生为对象。毕业论文作为KSA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1、2年级时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活动来积累相关经验。3年级时,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与KAIST所属教授取得联系,在获得对方同意的基础上,邀请其成为自己的论文指导教师。选择参加KAIST HRP计划的学生,先要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为期1学期的“HRPl”课程。然后在暑假接受为期6周的集中授课,完成以撰写论文为目的的“HRP11”课程。

2.“英语交流中心”(English Communication Center)计划

2010年起,KSA全面推行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教学模式。因此提高师生英语能力成为该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英语交流中心”计划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展开的。该计划旨在为英语成绩较低的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以提升其英语实力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英语成绩良好的学生,则通过加深难度来促进其英语水平在原有程度上实现进一步的提高。

计划由“语言学讲座”、“英文校对与翻译”、“资料及咨询”等三个子计划构成。“语言学讲座”包括英语网络教学、课外辅导、TOEFL等英语考试应试策略及辅导、以教职员工为对象的英语讲座等内容构成。“英文校对与翻译”包括留学指导、校内外各类英文资料的翻译与校对(例如:学校的宣传册等)。“资料及咨询”包括配备各类英语视听资料、各类外语考试及留学咨询、英语教育与学习咨询等内容。

3.“读书积分”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期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更多的人文类书籍和古典文学,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避免成为只懂科学研究的“偏才”。2010年入学的新生在校期间要完成150个积分才能毕业。该计划为学生指定了读书目录。目录分为必读和选读等两大类。必读书目要在毕业前完成阅读,选读书目则由学生自由拟定。

(三)课程管理人文化

KSA在课程管理上既严格,又不失人文关怀。由于该校旨在培养未来科研的领导者,因此在课程管理上明确规定:学期平均成绩低于2.0分者,将给予“学事警告”一次,两次警告便取消学籍。与上述严格管理相对应,KSA出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学生课程成绩管理上,又推出了取消警告的制度。即在得到警告之后的新学期里,学期课程成绩达到平均3.0分,便可取消1次警告处分。

另外,学校特别为学习后进生推出了“学习后进生咨询计划”。该计划以学习后进生为对象,通过心理干预和学习方法指导来帮助学习后进生,充分挖掘其自身所具有的英才潜质,实现学业成绩的进步。计划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确定学习后进生名单,建立帮扶体系。其次,进行3次一对一的咨询。最后,一个学期结束后,再对学习后进生情况进行统计,针对仍有问题的,再进行4次咨询帮扶。这种严格与帮扶并重的课程管理模式既起到了督促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业的效果,又避免了英才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遭到淘汰的命运。

韩国英才学校作为培养高尖端人才的机构,其自身便是韩国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大产物。目前韩国已有4所英才学校,其中KSA作为办学最早的英才学校,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办学经验。通过对KSA创新举措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在该校办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其中一些举措,或许可以纳入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之中。

注释:

①除KAIST附属韩国科学英才学校之外,2008年首尔科学高中、京畿科学高中、大邱科学高中被指定转换为英才学校。其中首尔科学高中和京畿科学高中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开始招生。

②KAIST为韩国科学技术院的英文名称。前身为成立于1971年的韩国科学院,早期以科学研究和培养科学领域研究生为主,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8年起正式使用KAIST这一名称。该机构是一所科研与教学并重的特殊国立大学。

③韩国科学英才学校学生成绩采取等级制。具体分为A+,A0,A-,B+,B0,B-,C+,C0,C-,D+,D0,D-,F等13个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一个分数。满分为4.3分,即A+为满分4.3分,接下来每一等级递减0.3分,例如:A0为4分,A-为3.7分,依次类推,F为0分。

④AU(Activity Unit):是衡量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一项指标单位,不算在毕业学分之内,但却作为毕业必备条件,需要学生完成。(16周里,每周利用1小时的时间来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即可获得1AU。)

标签:;  ;  ;  ;  

韩国优秀学校创新措施分析--以韩国科大附属科学学院为例_kaist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