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学校中的最基本的机构组织,它不仅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小的单位,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们进行学习、生活的最基层的集体。班级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识,也可以接受社会化的信息,还可以在长期的学习和交流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对共性制度的把握和解读不够深刻,使班级管理制度成为孤立的个性制度。很多学生对共性制度存在误解,认为制度是用来约束和限制我们自由的,是学校生活中的道道枷锁,因此产生了对学校以及班级管理制度的排斥。事实上,制度是关于“人”的制度,它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那些过往教育者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不仅应该尊重,更应该用心去遵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从心里真正接受共性制度背后的教育真谛,才能使这些制度变成宝贵的管理资源。
2.教师成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主体。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学生不仅要成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建设者,更应该成为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班主任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更有耐心和爱心,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征求他们的意见,经过深度思考,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合理恰当地融入到班级管理制度中去。这样的制度融入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才会更容易令学生接受和遵循,从而使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内化成学生所要追求的目标,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高。
3.班级管理制度的道德价值缺失。素质教育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都积极发展进步的中学生。这其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尤其重要,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最求的核心目标。所以,班级管理制度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从创建、认可、实施并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不仅能充分体现出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价值,更促使班级管理制度在不断修正过程中趋于完善。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制度是对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提出的一种道德规则。它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做什么,也指出如果学生能够认真遵守制度,就会得到来自老师和他人的赞扬;如果违反了制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些都会促使学生不断地修正自我,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学习、理解并接受来自道德的约束。
4.小学生思想广受互联网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模式都不同程度发生着改变,很多小学生已经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搜集学习素材,因此,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网络给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学生也懂得如何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观看综艺节目等,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不愿意思考问题,而是上网搜索答案,学生在家里以查阅资料为由打游戏、看视频,很少和家长进行交流。有的学生甚至会沉浸在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的监督。
二、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贯彻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监督作用。实践管理中,学校不重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管理制度或管理守则。学校可结合实例,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深入浅出地理解其内涵与精髓,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自然诠释出校风、校训、校歌的意义,使这些制度逐渐深入人心,内化为行为的准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校这一层级充分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后,就要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监督。班主任更应该把这些行为规范当作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把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要求、学业要求等通过制度的制定体现出来,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此外, 制度形成后,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在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中取得学生对制度的认同和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不同角度去体会和感受制度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明确违反制度的后果。
2.改变落后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观念。当班主任转变了教育观念之后,就会开始着手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创建和实施,这是班级管理改革的开始,这样的班级管理变革一定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的过程。要给班主任和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和完善对班级管理的新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允许在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探索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者暂时性的不稳定。只有给予班主任宽容、信任和足够的理解、支持,才会产生班级管理的变革,当新的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和稳定的时候,才会更有指导意义、更具教育的生命力。这样在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及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制度建设时就能够有效解决对学生成长主体意识的忽略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与培养的忽略问题。
3.开展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主体培训。(1)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让班主任在实践中逐渐体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成功的业绩和荣誉会激发班主任教师更加主动积极地加强理论学习,并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2)要注重引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增加的趋势,所以此阶段,班主任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期待,提高其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家庭及人生的积极性,促进中学生心智健康地发展。
4.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学生发展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但是也在一定程度弱化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每个学生的家里都有手机和电脑,在方便学生查找料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网络为小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并且学会使用新科技,但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也会导致学生的性格变得孤僻,不愿意和他人进行语言的交流,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影响到班风的建设。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如何发挥出网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强和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保证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3]
结语:
必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但是,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并不是独断专行,还应充分发挥民主。老师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工汉澜 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68。
[2]王顺双 构建和谐班级制度的理性要求[J].班主任之友,2007,4:31-32。
[3]谢根坦 高校班级制度建设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245-246。
[4]赫尔巴特 著 李其龙 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5]张东娇 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78。
[6]李迎华. 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16(12)
论文作者:练新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班主任论文; 制度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网络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