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小学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教育。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126-01
引言
小学生们的教育是我国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小学生们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学生不仅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国家的生存发展希望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所以,我们需要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教育他们培养他们,促进他们的全面方法,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们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知识技能,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在教材中呈现,经过提炼,教学内容表述如下:
学生们到公园游玩。先乘坐游船,每条船坐6人,所有学生正好坐满4条船(这一数学信息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接下来,学生想玩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可乘坐3人(这一信息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呈现),问这么多人需要乘坐多少辆碰碰车?很多教师反映本课的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图文呈现问题的方式使信息捕捉困难
本课的问题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学生不能准确地捕捉到图文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及问题。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对加减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用箭头连接两幅描述连续事件的情境图是第一次接触,对于这种描述数学问题、表述数学信息的问题呈现方式也不熟悉。
1.2两步计算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相对一步计算解决问题而言,信息量增加,可供选择的运算方法增多,解题方法更加具有多样性,学生思考的难度随之加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直觉思维,还要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推理。在纷繁复杂的情境中,学生对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难以理清。
2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效结合
郑毓信教授指出:“与片面强调问题解决相比较,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近年来,解决问题教学中出现了“过于注重应用”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削弱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表述思考过程。这不仅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还导致学生在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方面形成缺陷。因此,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如果要求……就必须先求出……”这类语言来表述思考问题的过程,教授学生运用已知条件推理未知结果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3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需要对学生们进行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可以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比如说,对于一些数学公式,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公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将计算原理类似的数学公式放到一起,以后学生需要运用公式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的翻阅出来,随着新课标的教学制度的带领,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了。
3.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炼出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
新课程下解决问题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可能以情境图、表格、文字叙述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生动有趣与解决问题的应用意义。但是,本课在以情境图呈现信息时,大部分信息隐含在情境图里面,这种呈现方式的隐蔽性、无序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因此,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问题情境,并从中选择信息、处理信息、明确数学问题。教师要常用“图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等引导学生解读数学信息,并按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把数学事件、数学问说清楚,最后还要用数和数量表述相关信息,实现“问题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举个例子来说,当学生们在课堂中问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询问,比如说,当学生们通过整理信息得出计算结果并提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我们要对这个正确答案加以追问,询问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个分配方式,问题一定要详细,让同学们对于这个正确答案,进行进一步的解析。
3.2整理信息,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信息
学生对整理和呈现信息感到困难,会自动回避这一步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
引导,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关键,即将非结构化的信息内容进行罗列、归并、取舍,最终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具体来说,整理信息的方式很多,如摘列信息、画图等。整理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与问题,减轻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记忆负担,便于学生思考和问题的解决。
结语
数学这一门学科和其他的学科相比起来比较难,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创新意识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们可以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小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等研究,将新型的教育理念融合到教育方式中,对小学生们进行授业解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对小学生们进行数学教学。采用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数学融入当生活当中,让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富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运用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5).
[2]谢博超.运用数形结合,提炼数量关系——分数解决问题教学例谈[J].新教师,2017(04).
[3]张颖娜.让数学概念“活”起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5).
论文作者:王平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数学论文; 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这一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