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论文_李芳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论文_李芳

李芳

(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小学校蓬溪629100)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们冥思苦想的课题。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我在农村小学任教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对此深有感触。针对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再次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同时要注重以说促写。这样数管齐下,定会取得成效。

【关键词】作文观察积累体验说写

我已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充分体验了作文教学的酸甜苦辣。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写作能力则综合的反应了学生听说读的水平。由于部分学生见识太少,知识面较狭窄,所以怕写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上冥思苦索,却始终无从下笔。许多孩子总是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废话连篇。也就是说写作材料的缺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主要因素。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分析,一般来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就呈现于脑海,然后对材料进行梳理,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再进行写作。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经验积累不多,许多孩子无法根据题意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言之无物。于是,对写作心生畏惧,讨厌作文。因此,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体验生活,同时让学生多表达,多练写就成为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关键。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我根据自身近三十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观察积累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小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农村秀美的风光,令人担忧的污染现状,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并把观察所得、所知、所感及时记录积累。这样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的选择材料,正确立意。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呢?

在教学生观察前,教师要给学生讲清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仔细、全面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还要用心去想。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序的观察。对事物的重点部分去做细致观察。只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会有细腻、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春》几乎把所有的感官信息都运用了:写小草鲜嫩,春花艳丽用视觉;写清脆的鸟鸣,牧童的短笛用听觉;写春风的温暖和煦用触觉….读这样的文章给人的是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觉得如置身花海,如沐浴春风,如闻鸟鸣,令人陶醉。

仔细观察事物,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时,就要求学生对所观察的对象的外形、步态、叫声、吃食、活动、睡觉等方面进行逐一观察,然后到课堂上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及观察后的感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我在教学《火烧云》一课前,让学生平时多去观察云彩,看云彩的千变万化,教学时,再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多彩的云朵。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在课堂上大胆积极的发言。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云彩描绘得惟妙惟肖,还描述了许多精彩的片段。这样,学生的观察、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注重课内阅读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的建筑材料,因此,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要善于积累课本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需要积累;语文课文后的一些有趣的小知识,小资料需要积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需要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段需要积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时,就要学生积累了:波澜壮阔、峰峦雄伟、水平如镜、红叶似火、奇峰罗列和形态万千等词语。同时积累了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等特点的语句,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说一段条理清晰的话。并仿写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语段。这样训练了学生的说写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的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就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注重课外阅读积累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读得多,才能写得好。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习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中,要从课外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阅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讲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读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就能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对这些材料就能自觉的应用,习作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四、注重体验生活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习作时却绞尽脑汁,无话可写。这是因为没有把习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作文即生活的意义来说,学习习作就是学习生活,虽然在以往的习作中我们已有不少与实际相结合的例子,如写信、感谢信、倡议书等,但每次习作之后都会发现学生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废话连篇。叶圣陶先生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的生活积累。”因此,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写身边熟悉的人,写亲身经历的事,亲眼所见的景和物,让学生从中获取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例如: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位女学生,每天坚持搀扶一位残疾的女学生上下楼,上厕所,甚至课间活动和上体育课时也不离左右的照顾这位女生。我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针对这件事展开讨论。由于这件事是同学们亲眼目睹,所有深有感触,讨论特别激烈,大家都对这位女生的做法赞不绝口,并表示要向她学习。用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课堂上大家纷纷畅谈自己准备帮助的对象及帮助的方式。然后,我就以《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为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学生的写作材料丰富了,写作内容也更具体、充实了。学生习作的兴致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此次作文,不但使学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材料的兴趣和能力。

在平时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多说多写,坚持写日记。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是不行的。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读物,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如城市风貌,环境污染,田园风光,邻里纠纷,校园风景,日常生活起居,师生情,抗震救灾等都可成为写作的好材料,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成为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相信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一定能写出内容充实的好习作。

五、注重以说促写

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口头语言优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说的过程也是组织和整理材料的过程,只有在切实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之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由说到写。这样不但可以借鉴别人的长处,而且自己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老师点评及时修改。然而,作文课时间有限,只靠这一点时间的训练是达不到目标的。因此,我开设了每周一次的说话训练课,每周一个主题,如《上学途中见闻》、《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我最爱的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以此训练学生如何简洁,有条理的去说话。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也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习作中也就能做到中心明确,调理清楚,语言规范,内容丰富了。

总之,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克服畏惧、厌烦心理,让习作成为生活的需要,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论文作者: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论文_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