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_英语论文

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_英语论文

谈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我国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法问题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讨论中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中国的成年人在国内学英语,应在积累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点语法,因为它能加快英语习得的进度,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我国英语教学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语法教得太多;不学语法照样可以掌握英语,而且还可以掌握得更好。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材编写者中流传着“淡化语法”的论调,也许就是第二种意见的翻版。

笔者认为,“淡化语法”的提法值得商榷。试看我国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选择填空、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短文写作和句子翻译等,哪一种题型没有涉及语法问题?如果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把语法给“淡化”掉了,岂不会影响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现今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传统语法教学体系确实有待改进,否则将不利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然而这是改革的问题,而不是“淡化”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传统的语法教学体系大有改进的必要。

例1:“虚拟语气”问题

传统语法书在讲解“虚拟语气”时,常常是连篇累牍,搞得很复杂,不利于我国英语初学者学习和掌握该语法知识。所谓“虚拟语气”是指一种专门表示假设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在现代英语中,表达这种意义的语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体或过去完成体来表示,也可以用“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不定式”或“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不定式完成体”来表示,当然也可以采用一种特殊的专门表示假设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即“虚拟语气”。传统的语法书把所有这些能表示假设意义和非事实意义的语法手段全部归入“虚拟语气”范畴,使得语法书中有关“虚拟语气”的项目变得很庞大、很复杂,给初学者带来困难。其之所以复杂难学,是因为同一动词形式往往需纳入不同的语法范畴。例如,had这一词项在下列语境中,按照传统的说法就应纳入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

I had a meeting yesterday afternoon.(had是过去时)

It's time we had a rest.(had是虚拟语气)

又如,同一个词项Would在下列语境中,按照传统说法应归入三个不同的范畴:

It was six o' clock.The sun would soon set.(would是过去将来时)

I wish you wouldn't be so noisy.(would是虚拟语气)

They asked us if we would have a look round first.(would是情态助动词)

其实,would的真实“身份”只有一个,它是情态助动词will的过去时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并非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传统语法书之所以把虚拟语气搞得如此复杂,是因为他们把语法形式和语意内容混为一谈,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比如,张三是人,并不等于说人都是张三。同样的,虚拟语气是表达假设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并不等于说所有能够表示这类意义的语法手段都是虚拟语气。

现代英语本身并没有这么复杂的虚拟语气系统。虚拟语气作为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在现代英语中已经濒于消失,剩下的虚拟语气只有两种:were-型和be-型。例如:

If I were you.I would not do it.(were-型虚拟语气)

If only I were not so nervous now.(were-型虚拟语气)

If he be found guilty,he shall be punished.(be-型虚拟语气)

It is a good thing that he recognize his faults.(be-型虚拟语气)

即使这点虚拟语气“残余”,现在也还在继续蜕变中。比如,虚拟语气were常为was所取代,be-型虚拟语气也常为should be所取代。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就已简化了虚拟语气,只留下were-型和be-型,让其他能表示假设和非事实意义的动词形式各归原位,不算作虚拟语气,这就缩小了虚拟语气的范围。我国的《新编英语语法》系列就采用了英国人的做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30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删繁就简对学生掌握虚拟语气是有益的。

例2:“动名词”问题

传统语法把动词的-ing形式分为“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是根据两种不同的句法功能以及不同的形成历史来划分的。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英语中所谓的“现在分词”原是以-end结尾的形容词,而“动名词”原是以-ing结尾的阴性名词。但是,随着英语的发展,现在分词和动名词都增添了动词的性质,而且两者在形式上都逐渐变成以-ing结尾,从而变成了相同的动词形式,但在语法功能和历史渊源上它们是不同的。从这个角度看,传统语法把动词-ing形式分为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是有根据的。

但是,从教学角度看,当代国外某些语言学者避免使用现在分词和动名词,而把它们统称为“-ing分词”,自有可取之处。因为这样的简化不仅可以减少繁琐现象,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语法分析上的争论。传统语法在辨别现在分词和动名词方面往往颇费笔墨,而且有一些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知道,-ing分词在句中到底是用作动词性还是动名词性主要依语境而定,-ing形式本身并不带动名词或现在分词的语法标记。例如:

He is collecting stamps.(collecting是动词性)

His hobby is collecting stamps.(collecting是动名词性)

When crossing the Atlantic.the plane crashed.(crossing是动词性)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plane takes only a few hours nowadays.(crossing是动名词性)

又如,在a sleeping child和a sleeping car这两个名词词组中,sleeping都是用作名词的前置修饰语,但是前一个sleeping是动词性,相当于(a child)who is sleeping,后一个sleeping是动名词性,相当于(a car)for sleeping。在这里,sleeping的确切含义取决于随后的名词,只要从意义上加以解说,读者自会明白。相反,如果只讲前一个sleeping是现在分词,后一个是动名词,学生未必就能理解其确切意义。

现在国外的许多语法书早已不用动名词这一术语。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语法项目中也已不见动名词这一术语了。

例3:助动词问题

传统语法书对于英语助动词的解说也不够严谨。比如,有一本语法书把will/would和shall/should列入助动词范畴,而将can/could,may/might,must等归为情态动词。为什么同样带有助动词性质的can/could,may/might,must等就不能算是助动词呢?此类矛盾现象并非始于我国的某些语法书,它们还是有所依据的。当代某些英国语言学家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按照新的提法,英语助动词分为三类:基本助动词(BE,do,have)、情态助动词(can/could,may/might,will/would,shall/should,must,used to,ought to,dare(d),need)以及半助动词(be going to,be to,be about to,be sure to,be likely to,have to,happen to,seem to等)。半助动词又叫半情态助动词,是兼有基本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双重性质的助动词。把这类助动词单列出来对于分析和理解某些句子结构很有帮助。比如,“He is likely to know her address.”此句到底是系表结构还是动宾结构?有了半助动词,我们便很容易看出它是动宾结构,相当于“It is possible that he knows her address.”。又如,“I happened to know her telephone number.”此句到底是什么结构?如果把happento看作半助动词,便很容易判断这也是动宾结构,意为“我碰巧知道她的电话号码”。半助动词在变主动句为被动句时也是很有用的,例如:

They are sure to have 1et the house.→The house is sure to have been let.房子肯定已经租出去了。

The students happened to have read the book.→The book happened to have been read by the students.这本书碰巧学生们已经读过了。

在这类句子中,如果把to know,to have let和to have read误认为是不定式结构,就会引起错误的分析和理解。

例4:“将来时”问题

“时”是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在语法范畴中的“时”和“时间”是有区别的:时间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任何语言都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而反映这种时间概念的语法形式,即“时”,在不同语言中则有所不同。比如,法语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而英语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却没有将来时,这是当代语言学家早已论证了的。

所谓英语没有将来时是指英语在长期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专门表示将来意义的动词形式,传统语法书中所谓的“将来时助动词”will/would和shall/should实际上都是情态助动词。

说英语动词没有将来时,并不意味着英语没有表达将来意义的能力。恰恰相反,现代英语中表示将来时问的语法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1)will/shall+不定式

(2)will/shall+不定式进行体/完成体

(3)be going to+不定式

(4)be to+不定式

(5)用现在进行体和一般现在时

这些表示将来时间的语法手段各有自己的含义和使用场合。我们在英语教学和教材编写中应全面地介绍这些表示将来时问的语法手段,并且要互相对比,讲深讲透,使学生了解在什么场合应该用什么形式,而不应简单地把“will/shall+不定式”定为英语动词的将来时,放在突出的位置,以致给学生一种错觉,好像一提到“将来”就得用will/shall。其实,will/shall根本不是什么“将来时助动词”,它们本身也是一种情态助动词,能表示多种情态意义,其中一种情态意义表示对未来的预见,也就是表示将来。但是,此种将来意义往往与其他情态意义难以区分,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确定它是否表示将来的意义。更须说明的是,will/shall表示“将来”的用法是受语体制约的,在非正式语体中常为其他将来形式所取代。

早在20世纪20到30年代,某些著名语言学家就对英语是否也有将来时提出疑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热烈争论,到了70年代,当代英国著名语言学家Quirk和Leech等在其权威语法著作中正式否定了英语将来时的存在。现今国外重要的英语语法著作都已不提future tense,而代之以future time,future forms和the future,这就是说,英语没有将来时的论断已成定局。

以上数例说明,传统教学语法系统中所要改革的对象是其中某些过时的东西和繁琐现象,改革的方法主要是删繁就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

标签:;  ;  ;  ;  

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