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进行文本细读,需要对诗歌解构,肢解后的诗歌失去了对读者审美体验的冲击。如何能做到解析透彻,又能召唤读者的审美情感?就需对诗词还原与错位法微观细读。笔者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和《投长沙裴侍郎》为例: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2018北京高考)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送别朋友进入蜀地,情感还原为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可是这里又发生了情感的错位:开篇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点送友人入蜀,却并无入蜀的担忧,希望其早归。紧承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又叹息自己多病。此处还原情感价值的原因,多病是由于被南宋王朝闲置而生出诸多不如意,积极心理被压制为消极心理而多病。开篇的情感错位通过情因的还原,我们不难得出这句意在鼓励友人抓住入蜀的机会建功立业。东北看惊诸葛表,“惊”神态描写。惊什么,谁在惊?诗人驰骋想象,一幅画面展现出来。曹魏主政者看到、听到诸葛亮要出师感到惊讶的神情跃然纸上,再次追问,情感还原,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借典故委婉地抒写希望友人坚持抗金北伐的理想。
下片儿女泪,君休滴。情感一荡上阕愁闷的情绪,仍然错位,送别诗无依依不舍之情,化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句,劝慰友人安心在蜀地既来之,则安之。紧接着词人为什么希望友人用诗写下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并借用苏轼游览赤壁典故?情感的动因是否就是祖国美好河山激发的豪情壮志?词人自己都能说清楚。意境开阔,境界之中仿佛站着一个渴望为国效力的仁人志士,那就是词人。多少可以听到词人的龙吟虎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要新诗准备”贯串“庐山色”、“赤壁浪”、“铜堤月”。不过这看似闲情逸趣,何等潇洒。其实这正是上阕的“表”与“檄”的内含。下阕怜南,也正是上阕的思北。“荆楚路”这一带是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如此美景,宜爱宜惜。爱,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护它。还原动因是作为北方的游子,当提到这些南方的美景时,不能不有一些思乡的酸楚夹杂于胸中。一个分为两片的祖国横亘在胸中,所谓“新诗”,当也是长歌之恸。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不仅见趣,亦且见志。多么委宛而深厚有致。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2019全国2卷)
此诗名为投赠之作,干谒诗是指古代文人在籍籍无名之时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但此诗满篇没有对主考官的溢美之词,却冒着一定的风险,用一个转折句和否定句来书写自己。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自己信奉儒家之心不会发生改变。不求考取官位,只希望考官将自己的考卷读完。这就产生了干谒之作实用价值的错位。此时寻求情感价值,将情感还原为一位干谒的学子的内心波澜。诗人宕开一笔,转入理想境界的虚写,将自己想象为雨中独钓的渔翁,寒夜风吹木叶时时入耳。情感动因还原为孤高耿介情怀。
以上两篇选自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生在短暂的应考时间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可以借鉴诗词还原与错位法微观细读法。
论文作者:赵华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情感论文; 赤壁论文; 友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词人论文; 诗歌论文; 多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