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医院 362200)
摘要:目的 主要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4我院急诊抢救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8.0%),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0%)也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存在,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且其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应用效果
到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较危急且较为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急救措施,就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另外,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复发性以及危重性和遇见性较差等特点,因此对于急诊护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医患纠纷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急诊护理的实际需求。而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全程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被应用在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解其实际的应用效果,特在本院对100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了全程护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2017年4我院急诊抢救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8~73岁,平均为(49.8±3.7)岁。常规组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16~70岁之间,平均为(48.6±3.9)岁。所有患者中,分别有40例内科疾病患者、45例外科疾病患者,还有15患者因为中毒,入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进行比较,并未发现较为明显的差距,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进行临床的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常规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相关的急诊流程进行抢救以及护理。
对实验组使用全程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具体为:首先要加强和120的联系,在120接诊后即需要立即启动全程护理,并使用电话和120保持沟通,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救护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以了解的信息对抢救方案进行有效的制定,主要为设备、药品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和相关科室进行有效的联系,这样能够极大程度的节省抢救时间。
其次,要快速、准确的分诊。要求承担分诊的护士至少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在接收到患者的基本信息起就需要进行初步的分诊,并准备对应的抢救床、氧气以及转运的护工。
此外,还要能够协助医师进行有效的急救。急诊所接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因此协助医师进行有效的抢救工作则是急诊护理的核心工作。患者入院后要首先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并使患者维持呼吸道的通畅,适当给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谨遵医嘱进行补液,并对抢救事件进行记录。
再者,还要能够加强基础护理。在患者在抢救成功后的后续护理中,加强基础。保证各通道的通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的监测,但要注意急诊护理的相关流程要求。
最后要能够完成全程陪同护理。通常情况下,急诊患者需要通过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确定病情,但此过程要求由专业的护士全程陪同,同时要时刻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转运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从而了解两种护理模式下,其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
1.4 疗效的判定标准
抢救成功即为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转入对应科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护理满意度则需要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使患者参与调查,患者意识不清或不能独立完成者,应该由其家属代为完成。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X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 ±S)进行表示,并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需要使用%表示,并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8.0%),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当前,急诊科室主要收治的都是病情较为复杂且发展较快的危重症患者,因此对其进行快速、准确且合理的诊断和抢救,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相当扎实的护理技术以及良好的操作技术,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不同疾病的抢救流程,同时需要其有着良好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抢救过程中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此外,还需要求急诊团队中有着良好的团队合作,护理工作要时刻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培养好良好的协作关系,并将挽救患者的生命作为抢救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样则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抢救时间,并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全程护理即从120急救电话起就进行实施,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就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基本了解,并提前准备和制定了相应的抢救措施以及工具等,患者一到达医院即可立即接受抢救治疗,有效的解决了抢救时间,提升了抢救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由于其抢救成功率的提升,也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8.0%),其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0%)也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存在,p<0.05。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且其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美娜.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5):669-670.
[2]谢燕梅,陈柳红.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3):405-406.
[3]王淑玉,林碧辉,陈英.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2017,36(09):150-152.
论文作者:欧阳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危重论文; 实验组论文; 全程论文; 满意度论文; 成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