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论文_王佳佳, 徐文斌,李梦兰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步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制度变革内生的需求推动,还是宏观上的政策设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案例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的分支,其主要是研究制度(规则)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下文通过分析全椒县近年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资料,运用经济学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集体经济进行探索。

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已经新时代的名片之一。

2017年10月,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形式。

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1 相关概念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一种经济制度。产权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解决好“产权”问题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关键。

2.2 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日益显露,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受到侵蚀,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农村改革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政策引导下的经济行为。

2.3 政策和目标

2014年12月,中央制定了《关于引导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的目标: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优化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3.全椒县乡村振兴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1 基本资料

为了落实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全椒县实施了“突出协调发展,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印发《全椒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落实情况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3.1)。

图3.1全椒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情况

3.2 问题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乡村振兴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未形成有固定有效的机制。

(1)农民对“三变”改革认识不足

“三变”改革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落实形式之一,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东。全椒县推进政策以来,虽然采取各种宣传和培训,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有130多个村完成股权改革,100多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已参与分红的农民3万多人,占的比例较小。多数人对“三变”改革缺少认识,对政策引导不积极响应。

(2)基层对产权的法律界定模糊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等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清查资产、界定成员身份、量化集体资产等环节需协调或法律界定。首先,农民的耕地、房屋等容易界定,而集体资产和非经营资产难以界定。其次,农村的户籍混乱,已长期不回户籍地的农民及资产难界定。再次,量化集体资产需有专业财务和法律机构参与,由于基层缺少专业人才,不利于制定改革后资产管理的机制。

(3)地方对股权设置管理存在隐患

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设置实行“一村一策”,由村根据实际情况民主决定。由于缺乏上级监督和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容易出现两个弊端。一是,民主初衷不能实现,村民的知情权和红利得不到保障,为以后经营管理中的矛盾埋下隐患;二是,各方存在利益冲突,如占有权、收益权、有偿退出权、继承权等争论不休,量化集体资产不能落实,以致股权管理也难以分类实施。另外,“产权-股权”若不能妥善解决,可能造成新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

4.优化建议

地方政府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三农”、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依靠改革创新的新动能,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美农村、强农业、富农民的重要途径。

4.1 提高农民从经济、人文视角主动建设美丽农村

制度经济学的起源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后又将社会价值如社会平等、生态平衡等看作整体目标的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家加尔布雷思(Galbraith)提出“整体制度目标”,分为经济价值目标和文化价值目标,他认为社会追求的公共目标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综合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全国兴起“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利益驱使和地方文化资源诱因是不可忽略的。农村改革要重点从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集经济、文化、环境等优秀条件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以增加农村经济活力。

4.2 政府将农业视为强化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家诺斯(North)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等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他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使得制度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趋同,其应用价值也被社会组织所印证。农业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分工中的地位下滑,全国很多县级政府看重“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对农业重视不足。即使目前有中央的政策引导,有的地方“雷声大雨点小”,如对产权法律界定、财务等缺乏有效支持。地方政府应当针对性地加以改善,以农村的特有资源为基点,引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经济。

4.3 以富裕本县农民为出发点引入普惠金融支持

上世纪80年代后,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被全球关注。一是由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实行私有化,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增长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二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陷入困局,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开始凸显。宏观上,中央、省级、县级的政策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制度经济学理论主张的“制度(规则)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一致。但仅在政策上追求“富民”还不够,政府创新引导微观市场的金融组织、企业进入农村市场,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以普惠金融支持,并且发挥信息披露和监督作用,辅助股权持有者合理分红,确保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OL].中国政府网,2019.01.02

[2]全办发.关于印发《全椒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35号)[Z]. 2018.4.20

[3]赵变霞.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30-31

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编号:201810378532)

论文作者:王佳佳, 徐文斌,李梦兰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论文_王佳佳, 徐文斌,李梦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