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城市,智慧城市的各类资源信息的收集,跟踪,整合,共享和分析过程中有效规划和管理城市资源,基于数据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依据和背景,接下来详细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认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最后对规划和衡量智慧城市的要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的参考指标、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策略做具体阐述,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规划要点;研究
引言
智慧城市最早来自于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战略下的SmartCities概念,当时只是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化的改造,提升效率。但翻译成中文的智慧城市后,这个概念就被广义化了,智慧城市是要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帮助提升城市整体的效率、生活质量逐渐成为共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那么,城镇化与高科技相叠加,则将迎来智慧城市的大趋势。
1智慧城市建设的依据和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协调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利用,促进城市发展,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2016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中国制造2025”等主要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智能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2智慧城市规划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城市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城市是工商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不是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城市是自由平等开放的,不是权力、等级和封闭的。目前最成功的城市是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城市是以市场经济为指导,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市场需要提供城市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让市场经济、企业促进城市发展,这样的城市才是世界城市。而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自由放任、高度不确定性,围绕这个想法应该用哲学的角度来认知。柏拉图曾说:“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界都面临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选择,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短暂、不和谐、多变的,我们都想追求完美、和谐的彼岸,也就是乌托邦式的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不完美意味着有空间可以去改进,多变才能变成多种可能性,对不确定性的探索和试错,成功了就是创新。李克强总理对于互联网曾表示:“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传统产业行业格局。同理于城市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这才是城市的本质,拥抱不确定性的思维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思维。智慧城市的发展,如何从对立性思维跨越到叠加性、复杂性思维。虽然政府主导城市发展规律是确定的,但接下来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就是由企业、市场去创造和主导的。就如著名定律“薛定谔的猫”和我国《易经》所言,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黑白叠加的。人民集聚到城市不是为了对立,是为了高度分工、高效合作。未来科技发展充满一系列的未知,谦卑的看,智慧城市规划不是要给出精准的智慧城市未来,而是给不确定的未来做好空间的准备、基础设施环境的准备,给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规划和衡量智慧城市的要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智能企业,文化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测,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智能城市将具有推广技术应用用于便捷的生产和生活,高效的城市管理,完善的公共服务,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对所有公民的利益。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公民的生活质量,将城市建设成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信息网络。(1)全面感测:世界各地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构成了“物联网”,用于测量,监控和分析城市运营的核心系统;(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集成,将数据整合到城市核心系统的全面运营中,并提供智能基础设施;(3)激励创新:鼓励将社会力量的技术和运作应用于智能基础设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4)协同运作:基于智能基础设施,城市的关键系统和参与者以和谐高效的方式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的最佳。
4智慧城市建设重点的参考指标
智能城市包括与城市主要功能相关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根据城市特点设置不同权重,充分考虑当地情况,可以设置惠民服务,精确管理,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公民体验等指标,来制定适合本地化得智慧城市的建设的侧重点。(1)智慧城市基础设指相关基础设施,确保智能城市顺利,安全,协调运行。(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政府管理,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智能管理和服务。它是城市居民智慧和幸福的直接影响因素。(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它主要指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推动或支持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4)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主要关注城市民主观的感性指标,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评估和衡量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5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策略
5.1社区监控管理
建设信息化社区的主要目标是更好地保护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为预防各种偷窃事件和突发事件,需将视频监控功能添加到管理平台,以及时记录相关事件,提高社区内部的安全保障。通过全面视频监控社区人员流动、社区内部事件、楼道、电梯以及社区入口等,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件影响。通过连接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具备浏览功能和远程登录功能。信息输送工作由专门电缆负责。社区管理人员可利用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实时查看社区的各种状况。
5.2提高宜居性指数的
智慧城市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医疗,保健,教育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好,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居住舒适,配套设施齐备的住房;道路,广场,公园,建筑设计和建筑等人文学科反映了人文关怀。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了宜居性的目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自动感知,及时传输发布,整合和共享相关信息并用于居民生活,实现居民“吃,住,旅游,旅游,购物,娱乐,健康”七大生活元素的数字化。
结语
未来,信息化建设助力城市公共服务升级,首先在指定区域、行业展开试点;再建立社会化的城市数据运营体系,实现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再构建政府+企业合作,政府引导和监管,企业运营和实现增值的服务模式;最终建立新商业逻辑,实现大数据闭环。
参考文献:
[1]王旭.物联网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03):242-243.
[2]赵强.打造智慧城市,为美好生活赋能[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3-12(003).
[3]王悦.智慧城市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19,31(01):2-6.
论文作者:段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城市论文; 智慧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智能论文; 互联网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社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