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第五医院ICU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比较定时一次性管喂和连续性泵入两种方式对血糖影响及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为合理的喂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ICU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分成定时间微量泵断性泵入组(A组)和连续性泵入组(B组),比较两组病例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腹泻、误吸、低血糖)。结果:定时间断泵入与持续泵入两种喂养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均较低,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在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食道返流发生率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定时间断泵入管喂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间断泵入;持续泵入;血糖水平;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44-02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enteral nutrition tube feeding methods on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difference in blood glucose and complications of fixed time disposable tube feeding and continuous pumping feeding ,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choice of a more reasonable feeding ways. Methods 3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 of our hospital during June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he fixed time microscale pumping group (A group) and the continuous pumping group (B group),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complications (diarrhea, aspiration, hypoglycemi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oth the fixed time microscale pumping and the continuous pumping mode showed low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level,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for two groups was low, and incidence of diarrhea, hypoglycemia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reflux. Conclusion Fixed time pumping feed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reduc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
【Key words】Intermittent pumping;Continuous pumping;Blood glucose levels;Complication
肠内营养管喂是ICU常见的营养支持方法,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引起营养不良、胃肠道缺血缺氧等并发症与应激反应。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改善呼吸功能。当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时,可首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的途径,而肠内营养的管喂方式,在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方式是定时一次性管喂和连续性泵入。这两种方式对于血糖影响的探究较少,因此通过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ICU需进行肠道内营养的患者分组对比研究,找出这两种方式对血糖影响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为合理的喂养方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ICU患者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ICU机械通气需进行肠道内营养的患者共58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18~80岁的机械通气患者;(2)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3)无糖尿病患者;排除标准:(1)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生长激素患者,符合标准的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7~80岁,平均(64.03±12.51)岁,入住ICU的主要原因为:颅脑损伤(12例),肺部感染(10例),AECOPD(9例),复合伤(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科内需要进行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定时一次性管喂组(A组)和连续性泵入组(B组),其中A组18例,B组17例。
1.2 方法
1.2.1管喂方法 分别指定两名护理组长各负责一组患者的管喂,护理人员均经过管喂方法的再培训,A组患者每4小时定时定量管喂1次,具体方法是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1.5小时,间隔2.5小时; B组患者为采用微量泵24小时持续输入。每例患者记录管喂量、时间及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腹泻、误吸、低血糖)
1.2.2血糖测定方法 两组病例的血糖测定值均从入ICU第2日开始纳入统计,其中A组患者血糖测定在每次管喂前测定、24小时共6次;B组患者从第1次管喂前开始每4小时测定1次,24小时共6次,每例患者记录血糖监测值及时间,是否有低血糖及处置情况等记录。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血糖水平
A组各点血糖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7),B组各点血糖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8),两组全天血糖波动均较平稳。
2.3 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返流发生率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见表2。
3.讨论
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其在2002年再度推出修订版,其中明确指出:当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时,必须首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的途径,其次才是肠外营养[1]。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常规途径,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外周胰岛素抵抗、应激激素的释放,常伴有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IR),而显著的高血糖将使危重患者发生许多并发症。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同时能有效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比例和抗生素使用的时间。该类患者血糖控制除传统的胰岛素控制外,营养输注对于血糖调节作用近年来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因此,肠内营养管喂方式的合理选择是达到控制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王辉等研究表明持续性输注可改善血糖水平且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1],我们的研究表明,定时间断泵入与持续泵入两种喂养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影响均较低,资料显示患者血糖并未出现较大的波动,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均较低。
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液的泵入比传统的重力滴注法营养效果好[2-3],胃肠持续性泵入方式是由于十二指肠内不断有食糜刺激,回馈性引起胃排空减弱,导致胃内压增高,而胃管的留置使得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增加了胃肠道并发症呕吐、返流的发生[4],郑显平等对60例肠内营养患者的研究显示,采用间歇泵入营养方式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血清蛋白浓度、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血清总蛋白浓度效果优于持续性输注营养方式[5]。另外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机械通气的患者持续泵入过程中由于无间断休息时间,这类患者病情危重,定时翻身拍背等预防坠积性肺炎护理操作对于泵入干扰也可造成食道返流等并发症。本研究数据显示持续性泵入组食道反流发生率高于间断泵入组,与以上的研究结论相同。
另外,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机械通气患者定时间歇性泵入,由于有间断时间,可利用间断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常规护理与监护。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呼吸机肌力下降易造成撤机困难[6],利用管喂的间歇期能更好地给患者做被动和主动运动,进行机体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之,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采用定时间断泵入管喂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辉,曾勉,官开泮,卢桂芳.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对机械通气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5):561-565.
[2]牟丹,邓艳琼,黄淑仪等.间歇泵入鼻饲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5):722-724.
[3]彭淮都,蔡楚,东方喜.鼻饲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1):125.
[4]王蕊,阚春梅,赵艳芳.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3种鼻饲方式的比较[J].护理研究,2007,21(1):57-58.
[5]郑显平.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不同管饲方式的比较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10.
[6]李艳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研究,2004,19(15):70-72.
基金项目:德阳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支持(立项编号:2016SZ015)
论文作者:陈蕾,陈秀兰,陈莹,田雯,姜莉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营养论文; 低血糖论文; 方式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机械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