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作难,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对生活、对语言不够敏感。习作需要梯子,需要生活的活水源头,需要看得见言语生长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的习作“从无到有”、更能“从有到优”。
关键词:习作教学 走进生活 感悟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文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作文这条河流如此的艰涩干涸,为什么学生们谈作文则色变、老师提起上作文课就头疼呢?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源头没有活水供应,学生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生活体验和真情实感,所以无话可说、无情可感、无词可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写作源泉的”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走入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这里的景就是我们目光所及的一切事物,就是生活。
乡村环境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他们在景色分明的四季里自由奔跑、呐喊、游玩,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孩子们天然的老师和积累作文素材的源泉: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白雪皑皑的山川江河……上树捉鸟,下田劳动,放羊斗蛐,喂鸡养鸭……这些看不完也说不尽的美景和无穷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
为充分发挥农村孩子的天然优势,我把作文的目光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把头脑中丰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写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如泉涌”。
二、万石千钧积累成
苏东坡的《雪诗八首其一》说:“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就是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一片一片的小雪花,经过无数的累积,雪花也能压断松柏的树枝。写作文也是这样,我常常鼓励学生多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只有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的习惯,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清晰地记得在一次体育课上,班中一个学生由于调皮捣蛋将手指划破,其他同学便纷纷上前帮忙,最终止住了血。我抓住这次偶发事件,让学生把这件事情的经过写下来,要求写出事情发生的细节及他们的真实感受,作文收上来,我很明显地发现这次作文首先学生们都很有思路,再次细节性的东西都写的很到位,也写的非常用心。他们亲身经历了,他们真实参与了,他们就会用脑子去想。用心去记录,总之要调动一切感官去发现,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的习作教学模式,易于操作,节约课堂成本,能为习作教学增效。为了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平时我还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和自己的切身感受随时记下来,形成日常随笔,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积累的素材也多了,也就不愁没东西可写,而且还达到了勤练笔、多动脑的目的。
三、如欲取之必先予之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是家常便饭,他们天真活泼,坐不住也没太多耐性,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尽心尽力、累得筋疲力尽也时常收获甚微。我倒觉得与其禁止学生少动、少玩,倒不如让他们彻底地去玩个痛快。而如何能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是我一直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觉得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课间活动、课余活动等都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我们可以搭建好孩子们喜欢的这些活动平台,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在玩的同时去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玩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去吸取教师要教给他们的内容,从而产生学习和作文的欲望。
平时我还会尽可能的抽出一些时间、来搞一些小活动,如“我是小导游”、“拔河比赛”、“我是演说家”、“成语接龙”、“成语听写大赛”等等。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组织学生说说活动过程,按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别人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想法,最后怎样。通过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描述一个个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以上做法,既搞了活动,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写,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有技法可学,也让自已有技法可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好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事事能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涓涓细流,才能滋养学生的头脑和想象力,让学生的笔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8,02。
[2]《作文个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俞小江 王英 《让作文走进精彩的生活》.《教育月刊》,2005,11。
论文作者:杨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素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们论文; 生活中论文; 都是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