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论文_刘柏京

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均接受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采用疼痛VA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关键词:椎间孔;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在临床较常见,疼痛、下肢功能障碍等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困扰。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多考虑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存在着创伤大、围手术期风险高、术后恢复缓慢等弊端。经椎间孔镜脊柱内窥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微创治疗新技术,已日渐成熟[1]。本研究分析了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包括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年龄(64.73±11.65)岁;体重54kg~85kg,平均体重(65.75±10.83)kg;病程1年~12年,平均病程(5.42±1.57)年。

所有患者均典型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功能障碍、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直腿抬高试验<60°,经CT、MRI等影像学确诊,其中病变位于L4-L5间隙16例、L5-S1间隙12例、L3-L4-L5双间隙7例、L4-L5-S1双间隙10例。所有患者均经规范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研究对象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病理性骨质疏松、脊柱不稳、后纵韧带严重骨化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调整手术床呈弓形,在C臂机透视下确定手术间隙,取棘突旁侧后方手术入路,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旁开10~12cm。确定穿刺点后采用1%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机透视下直接经椎间孔处穿刺进入椎间盘,沿导针切开皮肤。经导针置入扩张管、工作套管,向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染色变性的髓核组织。连接内窥镜、监视器,取出已染色的变性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适当磨削椎体后缘,取出增生的骨赘碎片,检查神经根松解程度,彻底止血。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拔出器械,切口无需缝合或缝合1针即可[2]。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以预防感染,绝对卧床休息24h,术后第2d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3]。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采用疼痛VA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1.3.1疼痛程度评价

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腿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自行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3.2下肢运动功能评价

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肢体运动能力,FMA量表共包括5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能力量表评分66分,下肢运动能力量表评分34分。FMA评分越高,表示肢体运动能力越好。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与手术前对比,*表示P值<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神经根周围椎间关节、椎间盘、黄韧带等组织增生导致神经根管狭窄,机械性压迫神经根,导致局部水肿、血供障碍,进而发生炎症反应。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引起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疾病早期一般采用牵引、针灸、推拿、熏蒸等保守治疗,对疼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当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建议接受手术治疗,以迅速达到神经根减压、缓解疼痛症状之目的,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

理想的腰椎手术应达到减压彻底、损伤小等效果,同时应保持脊柱稳定性,避免因手术引起腰椎发生医源性不稳现象。传统的开放减压手术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切除椎板、关节突骨质等,使腰椎骨、关节、韧带结构破坏,一定程度上影响腰椎稳定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腰椎内固定融合,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周期长,易出现神经根粘连、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痛苦[5]。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不仅可处理各种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还可同时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对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术式经腰椎侧后方入路,不损伤椎旁肌,不破坏腰椎骨关节韧带结构,故而不影响术后腰椎的稳定性。术前应认真查体,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责任间隙和进针点。术中操作应轻柔、仔细,耐心分离粘连,切忌盲目钳夹,以确保神经根、硬膜的完整性[6]。

本研究中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后疼痛VAS评分由手术前的(5.64±1.58)分下降至(1.25±0.32)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由手术前的(25.57±5.64)分下降至(31.68±2.65)分。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文,金钟,杨福生,等.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4):219~224.

[2]胡德新,郑琦,朱博,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3):194~198.

[3]闫家智,林欣,潘海涛,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3):189~192.

[4]吴晓东,叶晓健,王新伟,等.腰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伴神经根管狭窄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脊柱外科杂志,2015,13(2):75~77.

[5]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6]张德辉,朱显科,左新成,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短期疗效[J].脊柱外科杂志,2015,13(1):24~27.

论文作者:刘柏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论文_刘柏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