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论文_魏磊

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473000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肠癌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前给予CT检查,并对术后6个月的患者进行CT发检查及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结肠癌检查中,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相关性高度一致,且术后结肠癌复发检查中,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高度一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结肠癌诊断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检查中,CT检查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结肠癌;诊断;CT检查;临床价值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高,多发于40~50岁人群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比较高。临床治疗结肠癌患者时,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T检查作为诊断手段中的一种,可将肿瘤侵犯程度、累及临近组织的情况等显示出来,本院以接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CT检查在术前及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肠癌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45例;年龄35~62岁,平均(45.3±2.5)岁;乙状结肠癌28例,降结肠癌28例,升结肠癌23例;临床TNM分期:T分期37例,N分期29例,M分期1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分期均经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1.2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术前2d,告知患者禁止进食,术前1d,清洗患者肠胃,患者取仰卧位,利用CT扫描仪平扫,以多种方式进行扫描,比如连续扫描、重叠扫描等,层厚1.0cm。随后给予患者增强扫描,将水溶性含碘造影剂50~100ml经血管注入,进行扫描。

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切片检查,利用化学品及埋藏法处理病变组织,固定硬化之后,通过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并在玻片上粘附,染色之后,在显微镜下对切片进行检查。

术后6个月,给予患者复发检查,分别给予CT扫描及病理检查,检查方法与上述一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将相关系数R计算出来,R<0.4时,相关性比较差,0.4<R<0.7时,相关性中度,R>0.7时,相关性高度一致。

2结果

2.1术前诊断结果相关性比较

7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68例,诊断准确率为86.1%,经计算,相关系数R为0.861,高度一致(P<0.05),具体分期诊断准确率见表1。

2.2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结果相关性比较

术后6个月,79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后,确诊复发28例,复发率为35.4%,其中,T分期13例,N分期9例,M分期7例。

经CT检查后显示,结肠癌复发26例,诊断准确率为92.9%,经计算,相关系数R为0.879,高度一致(P<0.05)。26例确诊为复发的结肠癌患者中,T分期11例,诊断准确率84.6%;N分期8例,诊断准确率为88.9%;M分期7例,诊断准确率为100%。经计算,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4、0.846、1.000,高度一致(P<0.05)。

3讨论

结肠癌为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低热、乏力、消瘦等,其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为贫血、消瘦,病情进展后,患者症状表现为梗阻、腹部包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临床诊断结肠癌患者时,广泛的采用CT诊断,主要原因是CT检查不存在创伤,且操作比较方便,CT图像的分辨力、清晰度良好,可准确的掌握患者肿瘤进展情况[2]。病理诊断是结肠癌诊断中的金标准,不过检查过程中,需要在患者身上取病变组织,存在创伤性,且病理切片操作过程中,比较繁琐、复杂[3]。在本研究中,结肠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且诊断出结肠癌分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86.1%,而且CT检查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分型,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超过了80%,两种检查方式之间的相关性高度一致。主要原因是利用CT扫描患者时,成像采用的为横断位,而且形成的CT图像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将病变部位的情况更为清晰的显示出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并较为准确的确定结肠癌分期。

结肠癌临床诊断中,通过CT诊断的优势,可将淋巴癌的转移情况、细胞浸润情况、累及周围组织及脏器的情况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为医生的诊断提供良好的帮助。结肠癌患者经过CT扫描之后,可明显的显示出患者的结结肠壁增厚,且增厚呈现出来的形态为不规则局限性或弥漫性,给予增强扫描后,强化均匀,且比较明显;在结肠腔内,肿块以偏心性的状态生长,形态规则性比较差,或呈现出分叶状,肿瘤密度具备比较强的一致性;结肠壁被癌肿侵犯程度比较严重时。结肠管会明显的出现狭窄,且呈现出不规则性,肠壁增厚,不对称,结肠无正常形态;肿瘤局限在结肠腔内部时,肠壁外缘的CT影响学表现为光滑锐利,而肠壁被肿块穿透时,肠壁浆膜年边缘清晰性比较差,周围组织器官被癌细胞浸润时,CT影像学显示器官表面的脂肪层变薄。同时,CT扫描过程中,断层扫描特定部位,利用正常部位X线值减去异常部位的X线值,计算出衰减值之后,清晰的显示出断层面解剖结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时,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尽早发现复发情况,给予及时的治疗,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术后复发诊断中,检查方法同样为CT及病理,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复查时,同样给予这两项诊断,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结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复发诊断检查中,CT检查具备比较好的诊断准确率,且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结肠癌分期,发现结肠癌的复发情况,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结肠癌术前及术后复发诊断中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述斌,郭海霞.对进行手术前及手术后病情复发的结肠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40-41.

[2]王金屏.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17-119.

[3]席旺荣.双排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05):349-352.

论文作者:魏磊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论文_魏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