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熙是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著名的绘画理论家,他提出的“三远”论——高远、深远、平远,是郭熙建立在游历山水及创作实践基础上的对山水画空间的独特感悟。是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一种代表,让观者在观赏的同时充满想象,随着移动的视觉而观赏到丰富的画面并联想到更广阔的意境。
关键词:郭熙 三远论 《临泉高致》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省温县岳村乡西郭作村)人,后人习惯依地名称“郭河阳”,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著名的绘画理论家,官至翰林侍诏直长。其生卒年没有明确记载,学者们推断在公元1000年至1100年之间。关于郭熙高寿的记载不少,如元好问之记载“元祐以来郭熙,明昌、奉和间张工佐,皆年过八十,而以山水擅名”,故不少学者认为郭熙享年九十岁。
郭熙的画师承五代山水画大师李成,而又独树一格,深得神宗恩宠,有“神宗好熙笔”“评为天下第一”之说。温县距离洛阳、太行山不远,北宋时洛阳乃画家云集之地,太行山乃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和宋初山水画家范宽的隐居地,生长于此的郭熙受益于这里的文化地理环境。郭熙擅长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松针、杂叶相伴。所画寒林,得渊深旨趣,画巨障高壁,长松巨木,擅得云烟蒸腾,峰峦隐现之姿,构图、笔法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誉,后人称其为“画中正派”“画中圣贤”。在郭熙去世后,其子郭思搜集、编纂、整理出《林泉高致》一书,这是一部较系统、完整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著,汇聚了郭熙卓越的艺术见解,约成书于北宋徽宗政和七年。此书共分六篇:《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前有《郭思序》,后有《许光凝跋》。前四篇为郭熙山水画创作的心得和总结,其中附有郭思的注释和补充。《画格拾遗》记载了郭熙的部分绘画真迹,《画记》记载了郭熙在宫中作画和受神宗宠遇之事。该书在绘画理论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评价曰:“其《山水训》《画诀》两篇,所论至为精到。北宋以前,言画法之书,今传者多不足信。此编绝非伪托,是以可贵。”
北宋中期,写实山水画艺术在宫廷画院已经全面成熟,全景的山水形式美发展到极致。同时魏晋南北朝宗炳的“卧游”思想和“远暎”法已被宋人吸收并发展,唐代张彦远提出的书画用笔同法对宋人以书入画思想也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五代荆浩提出的“度物象而取其真”“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和笔墨并重的观点亦被宋人直接继承并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背景下,基于对山水的全方位整体景观的审美关照,《林泉高致》记载了郭熙提出的意义深远的“三远”论: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盛,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三远”论,是郭熙建立在游历山水及创作实践基础上的对山水画空间的独特感悟。从郭熙“三远”论中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展开,是以人的自身感知为基点而提出的。阅读郭熙的“三远”论,会给人留下这样一种空间印象:“高远”崇高巍峨,“深远”凝重而深幽,“平远”平淡阔朗。所谓的“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表现的视觉效果是难以直接获得的,它必须借助心灵的感知才能为我们体会和领悟。
梅洛庞蒂认为正常的身体是一个身心统一的身体。“身体的空间性不是如同外部物体的空间性或‘空间感觉’的空间性那样的一种位置的空间性,而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身体图式’是一种表示我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就现在仅与我们有关的空间性而言,身体本身是图形和背景结构中的一个始终不言而喻的第三项,任何图形都是在外部空间和身体空间的双重界域上呈现的”。正是人全身心的空间性存在,给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展开提供了一个真实体验性的可感空间。它一方面使得中国山水画家肉体物质性的身体得以和自然契合,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家的心灵得以在自然山水中小憩。因为人的身体不仅是物质性的肉身,它同时也是精神性的意识载体,而且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由此启发,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之时,也要将自己置于情景之中,赏画中之景,感画者之受,悟画中之意。
“三远”不仅是画面中的空间原理,还与其独特的审美境界有关。“远”表现了生命境界,化有限为无限,从静止中寻出流动,为人的心灵 一个安静的栖息之地。《林泉高致》中写道:“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郭熙的“三远”论是对绘画理论的一个创新,为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有着积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山水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远”论是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一种代表,让观者在观赏的同时充满想象,随着移动的视觉而观赏到丰富的画面并联想到更广阔的意境。
参考文献:
1、《临泉高致》 郭熙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年
2、《中国画论类编》 俞剑华 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
论文作者:刘贤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3
标签:平远论文; 山水画论文; 山水论文; 空间论文; 北宋论文; 深远论文; 中国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