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泽[1]2008年在《移动终端用户界面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利益丰富,移动应用的软件开发需求日益增长。移动终端设备与传统台式个人计算机存在较大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人机交互以及设备处理能力等方面。针对移动设备通讯速度慢、通讯延迟情况明显等特点,研究适合与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框架,能够有效提高移动应用的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由于桌面的界面技术对移动终端的不适用性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资源受限性和现有的移动终端界面技术的不足,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基于可扩展标识语言的(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用户界面应用框架。系统中使用XML文档对用户界面进行描述,对数据进行定义。将存放在服务器端的XML文档下载到移动终端,下载完成后可以断开网络连接。当用户界面应用框架运行时,对定义好的XML文档进行解析,将解析出的界面元素与对应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值绑定,最终在移动终端绘制出界面。系统还根据数据定义的XML文档自动生成服务器端和移动终端的数据库表结构,这样可以确保两端数据库表的一致性。另外,在移动终端根据数据定义的XML文档自动生成移动终端的数据结构还可以实现数据在移动终端的持久化存储。系统还实现了数据在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端的同步。客户通过网络获取服务器端的数据并存储在本地,然后断开网络连接开始本地的操作,完毕之后会再次连接网络并将本地修改的数据上传的数据库中。在本系统只同步变化的数据,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速度。
郁亚男[2]2011年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的发展,计算变得越来越自由,在资源使用方面也越来越灵活。移动终端由于无线通信网络传输速率的提高,以话音为主的通信服务终端和以个人信息管理为主的终端逐渐整合,发展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的发展对计算系统整体性能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机交互已从早期的命令字符方式发展到现代的多媒体图形用户交互形式,并成为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之前的一种过渡方式。是否具有便利、简洁、美观的人机交互成为制约移动终端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人机交互给进行移动通信的人与手机提供了交往的界面,它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了手机销售市场的占有率。随着移动终端在普通用户中的普及应用和移动终端在性能和功能上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涌现出众多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也决定了该系统及其相关手机的市场前景。不同的系统会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方式,这些交互方式的易用性和趣味性也从一方面决定了该系统的受欢迎度。本文叙述了人机交互的概念、其发展历史,然后着重分析了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的发展和特点,介绍和分析了当前主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并对其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和比较。然后本文研究了Android平台的人机界面和交互方式。在介绍完Android平台的基本架构后,给出了实现基本界面的方法,和基本界面中组件的关联关系,最后给出了上文提到的几种交互方式的实现并详细阐述了实现中的关键点。
韩晔珍[3]2015年在《面向移动终端的笔式力触觉交互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移动终端作为迅速发展的个人计算与通信系统,近年来进入智能化发展的阶段,其人机交互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视听觉交互,能提供的力触觉交互很有限。力触觉交互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能够让操作者触摸、感知和操纵虚拟物体,实现对虚拟环境的主动探索,拓展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质量。将力触觉交互技术应用于移动终端能够拓宽移动终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能够扩大受众人群(如视听障碍者),增强交互临场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本课题针对现有移动终端力触觉交互领域的不足,设计了一套用于移动终端的笔式力触觉交互系统,包括基于机电结构的力触觉交互笔、基于压电陶瓷的力触觉交互笔各一支,以及基于Android系统的力触觉交互软件一套。该系统主要用于移动终端的图像力触觉交互,使操作者在使用移动终端时能够通过力触觉交互笔获得图像的空间力触觉信息,包括图像高度信息及图像边缘信息,从而增强移动终端交互时的沉浸感。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在于:(1)实现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图像高度信息、图像边缘信息的力触觉表达。其中图像高度信息的表达部分,采用了带有力觉反馈的机电结构以及带有高精度振动触觉反馈的压电陶瓷振动器两种方案来实现,图像边缘信息的表达部分,则采用线性马达实现。(2)采用了叁轴加速度计对笔的倾角姿态进行实时检测,并在叁维空间中对笔建立合理模型,使笔的姿态解算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实时完成,实现与移动终端交互时笔的位置及姿态的实时跟踪。(3)自主开发Android软件,软件中采用了明暗恢复形状技术对图像的高度信息进行恢复,并在OpenGL ES叁维空间中建立图像的叁维可视化模型。采用了Sobel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并利用Otus算法自适应解算图像二值化的阈值。(4)所设计的力触觉交互笔采用蓝牙通信技术、可充电电池供电,体积小、重量轻,真正做到了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性。所设计的软件算法复杂度低,实时性好,且能够自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的移动终端设备。
彭文[4]2002年在《移动终端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的发展,计算变得越来越自由,在资源使用方面也越来越灵活,将逐渐呈现出普及计算的模式,用于普及计算的终端设备将变得无所不在。移动终端是普及计算终端的重要内容。由于无线通信网络传输速率的提高,以话音为主的通信服务终端和以个人信息管理为主的终端逐渐整合,发展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随着移动终端在普通用户中的普及应用,是否具有便利、简洁、美观的人机交互接口成为制约移动终端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桌面计算系统中人机接口已从早期的命令字符方式发展到现代的多媒体图形用户交互形式,并成为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之前的一种过渡方式。随着硬件制造水平的提高,移动终端的性能日益加强,支持Web浏览器、MMS、J2ME等更具人性化的应用已成为可能,这些均建立在一个高性能、高可靠的图形用户界面支撑环境——嵌入式窗口系统基础上。 论文通过对桌面系统多媒体图形用户技术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一套嵌入式窗口系统的参考设计。该设计指明了嵌入式窗口系统的八项设计目标,提出了一个具有四个模块的组成模型:与底层的接口模块、核心管理模块、窗口管理模块和用户界面工具箱。同时,该设计还论述了嵌入式窗口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分析了叁项关键的设计技术:消息驱动机制、屏幕管理技术和资源管理技术。 在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论文分析了北京科银京成技术公司的嵌入式窗口系统产品——DeltaGUI。它采用层次化、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分为输入输出层、窗口核心层和应用接口层叁个层次。以标准的C++为编程工具,根据其功能和层次模型定义了DScreen、DMessageQueue、Dobject、DTextObject、DImageConvert五个基类,然后层层派生,构成各种功能部件类。因此,DeltaGUI可以移植到任何支持图形输出的目标硬件上,只要拥有C++编译器和基于像素点定位的图形输出设备,就可以运行DeltaGUI。论文详细讨论了DeltaGUI的事件与消息管理技术、屏幕管理技术、接口技术(与操作系统的接口、与应用程序的接口、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和系统的运行过程等实现细节。DeltaGUI采取单消息队列结构,并构成一个无限的消息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不停地从消息队列里取出消息,然后把消息分发到相应的信宿进行处理。DeltaGUI为每个GUI对象定义了四个分别指向其前趋、后继、双亲和孩子的指针,从而构成一棵以桌面为根节点的倒状树结构。 最后,论文展示了DeltaGIJI在网络电话、环境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实践证明,DeltaGUI阔的商业前景。PDA和卫星导航图形终端等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具有广
裘皓萍[5]2011年在《基于多点触控的大屏幕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消防监控和交通管理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屏幕作为信息展示的重要设备,正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只能实现大屏幕到用户的单向信息展示,用户无法全面地获得信息支持,直接影响用户对信息的把握与利用。如何让系统中的海量信息被用户通过自然的操控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掌握和利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物联网系统中的大屏幕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实际应用,展开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出基于多点触控技术的大屏幕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实现了大屏幕信息显示与用户间的双向信息交互,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多点触控实现成本与技术成熟度的矛盾,以及多点触控在人机交互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结合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智能终端,在已有的大屏幕设备上实现稳定性好,精度高,并支持多用户交互的大屏幕多点触控方案。◆结合实际应用需求,针对目前多种多样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和智能终端开发环境,提出基于MvC模式的叁层系统架构,使其具有开放性好,可扩展和低耦合性等特点,并设计分阶段的交互协议,以适应各层间的通信需求,从而满足大屏幕与智能终端的多样性需求;◆针对大屏幕与智能终端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交互场景和模式,结合多点触控人机交互的OCGM隐喻,提出多源信息的大屏幕可视化设计和智能终端交互设计,支持多点触控的多种操控方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结合消防信息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本文提出的系统解决方案与人机交互方法,提出面向消防领域的多源信息展示与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方案。
林峻, 陈锦彪[6]2016年在《基于虚拟成像技术与语音人机交互技术的移动终端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智能电网发展背景下,针对电力一线作业人员应用平板电脑与PDA等,存在户外携带便利性较差,不能简化原有的工作,需要双手拿平板电脑或PDA操作录入等问题,结合电网发展对电子化作业的需求,探索将虚拟成像技术与语音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于移动终端,详细阐述了其技术原理与实现方式,采用成熟的Mediatek平台与Android操作系统,配备高像素数码摄像头、双麦克风降噪处理系统,同时实现WCDMA、GSM、GPS、蓝牙和WiFi等通信定位功能,将所有功能集成于电力安全帽,形成移动作业的新平台。解放电力工作人员双手,实现了作业同时电子化办公、电力系统内的数据交换及远程可视指导作业等。在配网电力检修操作中进行新作业模式尝试,摸索出了科技成果在员工操作培训模式的改进方式,形成了全新的高效作业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陆继翔[7]2006年在《第叁代移动通讯终端虚拟叁维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论文课题来源于“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A)项目“面向信息家电的叁维数字化定制设计关键技术研究”(No.2002AA41112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品的多感知因素设计过程研究”(No.50275112)。 作者根据无线移动终端行业的需求和现状,以计算机图形学及人机交互理论为基础,结合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叁维虚拟现实以及J2ME技术,着重研究了包括叁维目标模型的空间位置及尺寸控制,顶点颜色控制、深度缓冲、投影控制和光源照明控制在内的人机交互问题。编程测试证明,文中所述相关算法能有效解决虚拟环境下移动终端的相关人机交互问题。
翟言[8]2014年在《体感交互技术在大型沉浸式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沉浸式系统为用户提供极具沉浸感的交互环境,体感交互技术作为前沿科技,为人机交互方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算法原理,制定技术路线,进行用户研究,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等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大型沉浸式系统与体感交互技术结合在一起,讨论其中具有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文章首先对体感交互技术与大型沉浸式系统进行技术分类,讨论了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体感交互设备的运作原理,进而探究人体动作捕捉核心算法,并以Unity3D为虚拟现实平台实现一套体感交互测试系统,讨论在沉浸式系统中进行体感交互开发的技术路线。测试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在普通硬件环境下能达到高于20帧/秒的运行性能,系统对用户动作的识别度较高,具有一定的鲁棒性。通过对人机交互空间的研究,基于用户与大型触摸屏间的距离提出了两种交互模式,并以一个叁维地图应用程序为切入点进行了用户测试。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体感交互技术有利于降低大型触摸屏环境的局限性,特别在叁维视图导航,拖拽物件,辅助特殊用户等功能上有明显的优势。参考用户测试结果与技术路线,讨论体感交互技术在360度环形沉浸式系统中的实践意义。测试系统将体感交互技术用于实现叁维视图导航,虚拟物件选择与拖拽功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过分析姿势识别的原理与算法核心流程,为实际运用人体动作数据提供了一种思路与参考。系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对姿势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系统运行速度及鲁棒性都满足了实用需要。研究结果表明,体感交互技术与大型沉浸式环境的结合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文章从人机交互领域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技术结合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从而为未来更多沉浸式交互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应用参考。
母丹[9]2013年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交互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软创办人Bill Gates说:电子书将改变全世界的阅读方式。电子书并算不上是新兴的阅读媒介,早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纸质书已经悄然地开始了它的数字化征程。从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到到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从单纯的传统印刷图书直接对应的电子版图书到生产和发布都只有数字化形态的电子读物,再到集成了声音、视频、动画、实时变化模块、交互模块等要素的多媒体读物,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电子书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各种信息进入了数码电子化存储传递新时代,人们不在满足于坐在固定的台式电脑面前获取信息,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移动数码设备只能拍照、打电话、发送短信息,而是需要随时随地获取更多所需资讯,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更先进更便捷的移动设备孕育而生。在移动技术的引领下,各种信息的数字化进程速度也更加猛烈了。其中尤其是出版行业所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子阅读器风生水起,国民阅读习惯和环境产生了明显变化。同样,早在电脑技术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初就已经产生的儿童电子书同其他电子电子出版物一并经历了演变发展。现今的儿童电子书已经不单单只是以PC机等传统设备为平台而存在,更多地出现在了更为方便的移动设备上。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是指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载体,以文字、语音、图片、动画、音效、音乐等多因素为手段,以交互性为特点的新型电子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让更多儿童开始接触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儿童电子书,并使得更多的家长和相关业内人员开始关注这类新型的电子书对于儿童的发展影响。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和梳理,分析现今的儿童电子书的特点和受众群体的需求和特征,通过调研和分析,考虑到儿童的视觉听觉器官机能的发展和交互性儿童电子书具备的文字、语音、图片、动画、音效、音乐多媒体、多点触控等互动性效果,本文把研究的目标群体定为4-6岁的儿童,结合现今的儿童电子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对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的交互性的形式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的新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本文以儿童心理学、设计艺术学、设计心理学、新媒体设计、交互设计、移动终端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用调研、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实际的案例来进行研究。对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的研究在本文研究中不包括电子阅读的设备,而主要是狭义地指通过电子阅读器所感知到的数字内容。
王维佳[10]2015年在《试析移动终端人机交互技术》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其便捷、方便、美观等特征已成为当前用户追求的重点,也是制约我国移动终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移动终端人机交互技术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该技术要点,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移动终端用户界面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实现[D]. 王云泽.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2]. 基于Android平台的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实现[D]. 郁亚男.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 面向移动终端的笔式力触觉交互技术研究[D]. 韩晔珍. 东南大学. 2015
[4]. 移动终端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彭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02
[5]. 基于多点触控的大屏幕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D]. 裘皓萍. 复旦大学. 2011
[6]. 基于虚拟成像技术与语音人机交互技术的移动终端的研究[J]. 林峻, 陈锦彪. 新技术新工艺. 2016
[7]. 第叁代移动通讯终端虚拟叁维人机交互关键技术研究[D]. 陆继翔.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8]. 体感交互技术在大型沉浸式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 翟言. 北京林业大学. 2014
[9]. 基于移动设备的儿童电子书交互性的研究[D]. 母丹. 东华大学. 2013
[10]. 试析移动终端人机交互技术[J]. 王维佳. 科技致富向导. 2015
标签:电信技术论文; 人机交互技术论文; 人机交互论文; 触觉论文; 多点触控论文; 体感技术论文; 人机交互系统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用户需求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体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