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理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患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普拉格雷片,34例)和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34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片;硫酸氯吡格雷片;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094-0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生活都造成很大影响。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心律失常、心悸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冠心病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经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冠心病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猝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因此,减少血小板的形成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1]。本文着重研究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患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21例、13例;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为(55.4±6.4)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5±1.7)年;对照组34例,男20例、14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56.1±6.6)岁;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1±1.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在参与研究之前,均采用阿司匹林进行基础治疗。在参与研究治疗中,医务人员通过健康宣教的方法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事项,按时用药,便于提高治疗效果。
1.2.1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患者每日口服3次,25mg/次,持续治疗30d。
1.2.2观察组:普拉格雷片,患者每日口服3次,20mg/次,持续治疗3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质量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
1.4 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严重的出现加重现象[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χ2检验。若P<0.05二者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
3.讨论
冠心病是指人体由于心血管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狭窄、阻塞,从而诱发心肌缺血,对人体心脏功能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猝死。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多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目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虽然比较多,但是有些药物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还有可能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从而造成患者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会附着在冠脉血管壁受损位置,影响到患者血管壁中血小板的聚集。同时患者体内的粒细胞会与血小板发生相互作用,并释放出特定介质,从而引起患者血管加速收缩,直接引起冠心病。对此,在实际中,采用科学的抗血小板治疗手段,可以改变患者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进行良好控制。常见的抗血小板口服药物有阿司匹林、普拉格雷、氯吡格雷,其中阿司匹林是利用血小板环氧酶1的抑制作用,对血栓素A2进行阻滞,改善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防止形成血栓[4]。普拉格雷属于前体药物,患者使用这种药物后,能转换成活性代谢物,对机体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多用于防治心血管。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普拉格雷片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5.1±6.0)、(40.4±6.3)%、91.2%,同对照组患者的(35.6±5.7)、(50.4±5.0)%、70.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长久效果,能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贺延奇,刘会轩.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3):169.
[2]牛煊.冠心病治疗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3(10):114.
[3]黄江荣冠心病治疗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疗效分析[J].母婴世界,2015,2(23):61.
[4]刘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7(4):103-104.
论文作者:董文英1,董玉川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血小板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药物论文; 格雷论文; 普拉论文; 有效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