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中医医院 湖南涟源 417100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慢病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5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医院常规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用药临床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及用药的认知情况、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认知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在医院及出院随访时的依从性评价,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91.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药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度,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用药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患者能否自我控制长期用药,患者常因对疾病的认识不充分,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差[1]。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用药临床干预对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诊断标准[2],认知能力正常,糖尿病史≥6个月,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纳入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5例患者。在观察组中,有2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26-67岁,平均(42.5±5.3)岁。在对照组中,有2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2.2±5.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差异没有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医院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包括口服糖尿病药物,注射胰岛素,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及长期用药的必要性。观察组患者接受用药临床干预,主要负责医生为患者的主治医生及专职的临床药师,具体服务如下:
1.2.1建立用药档案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主要记录患者基础信息、基本病情、家族史、过敏史、用药习惯等,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用药的种类、用量、用法。
1.2.2 用药教育
专职的临床药师应定期为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用药的重要性。向患者讲解常用的药物的特点及用法用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讲解时语言应通俗易懂,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最好有家属陪同,可向患者发放治疗糖尿病的宣传资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出院时向其强调坚持长期用药的重要性。
1.2.3 用药监护
专职负责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身体素质条件、药物作用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后续治疗的过程中予以适当调整,控制患者治疗成本;并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护,重点关注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及特殊用药,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给予患者心理准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医务人员应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用药种类、剂量、频次、方法、时间等,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提醒,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1.2.4 定期用药随访
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用药情况的随访,可通过电话或网络通讯平台的方式,检查患者是否坚持用药并解答患者治疗及用药过程中的疑问,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患者再次进行用药指导,督促其遵医嘱定时服药,同时评价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及用药的认知情况、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疾病及用药的认知情况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根据临床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建立患者认知度的评价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三级评分,满分为40分。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档案记录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估,采用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评价是1~2分认为依从性差,3分认为依从性一般,4~5分认为依从性好。依从率=(依从性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中,定性变量的数据以(n,%)的形式描述,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定量变量的数据以(x±s)的形式描述,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P<α认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x±s)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用药临床干预,主要包括用药教育、用药监护及用药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疾病及用药的认知度、用药的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用药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度,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丽珍.糖尿病患者的药学服务[J].今日药学,2010,20(8):57-5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论文作者:龙佩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血糖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