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小区室外排水管网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小区正常使用及安全。为此,本人在审查图纸过程中,发现设计中有一些做的不甚完美之处,特针对该项目提出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排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宅小区面积也随之增大,合理的设计室外的排水管道显得尤为重要。小区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整个小区的实用性、安全与质量,若没有考虑好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就可能导致排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管道渗漏、管道堵塞等质量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本着安全、经济等原则,优化排水设计方案,切实解决好设计过程中的难题,以确保设计的质量。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地点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本小区分为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办公楼及多层商业。其中6栋26~33层高层住宅楼、1栋30层高层商业办公楼、1栋2层多层商业楼,37栋3层多层住宅楼、1栋地下室(车库+设备房)、2栋门卫,地下室为一层停车库(战时作为人防区域)及设备用房。用地面积:55368.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665.20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0554.542平房米。整个地形营造“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地块东侧、北侧设置沿街商业,解决该地块周边配套不足的状况,为小区提供生活便利。
2.室外排水系统
整个小区的排水系统采用了雨污分流制排水,其中生活排水系统采用了污废水分流制排水。因地下室均为人防区域及设备房区域,故施工图配合前期,建议考虑将所有管道均敷设在地下室顶板上方。管道分别有:雨水管DN300、污水管DN200、废水管DN200、燃气管DN150、生活市政给水管DN150、生活加压给水管DN150、高低区消火栓管DN150、喷淋管DN150及电力电缆。我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各种管道的交叉,给水管道敷设在排水管道上方,电缆均为直埋电缆,没有电缆沟,从而避免与给排水管道交叉,可以减少覆土的厚度。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的计算:A.给排水管道均敷设在绿化带,排水管覆土按0.5m,给水管覆土按0.3m;B.管道坡度按0.3%排放,管道最长距离为60米,故埋深为0.18m;C.排水管道与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避让高度为0.20m;D.管径按DN300;E.地下室防水层厚度按0.10mm。得出覆土厚度为:0.50m+0.18m+0.20m+0.30m+0.10=1.28m。最终确定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按1.3m,满足位于地下室顶板上方的所有管道敷设,从而不会进入人防地下室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整个小区排水方向均北面往南面排至市政检查井内。根据甲方提供市政雨水检查井标高,按3%坡度倒回验算至起点检查井覆土根本无法满足最低管道覆土厚度,故本小区红线内最后一个雨水检查井标高无法排入市政雨水检查井;设计人员应及时与甲方、市政部门商量后确定,可将本小区的所有雨水排入河流,因此甲方提供了河流常年最高水位,经确认后,本小区雨水排水管管底标高比河流常年最高水位高出1.50米,从而解决了雨水排放问题。
地下室顶板综合管网设计:为确保更清楚的看出各种管线敷设及是否存在交叉的情况,故建议单独设置一张综合管网图纸,各种管线应避免出现重叠,当管道交叉时,应画出管道交叉大样图。消防管道、生活管道、燃气管道应相邻布置;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废水管道应相邻布置,电力电缆管线应相邻布置,并根据规范,标注出管道之间的距离。并应遵从”新建的管线让已建管线;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小口径管线让大口径管线;能弯曲的管线让不能弯曲的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污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电力电缆管线应敷设在给排水管道上方”的原则。
检查井的设计:a.为保证排水顺畅,单体出户管应尽量避免拐太多弯,应就近设置检查井,且检查井应避免设置在入户大堂正中间,当无法避免时,应选用园林装饰检查井。b.检查井应尽量设置在路化带上,检查井尽量不设在车道上,当必须设置时,检查井井盖选用重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井盖(可行汽车),且雨、污水井盖应有明显标识。C.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小区生活排水检查井应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
化粪池的设计:a.化粪池大小应按住宅实际使用卫生器具人数计算。B.宜按每栋高层住宅设置。b.粪水排水管线宜30~35米之间设置一个,以防管道拥堵。C.避免设置在汽车坡道入出口处及避免设置在小区主入口位置。d.化粪池宜离建筑5米外设置,当满足不了5米时,在不以影响结构基础时,可作适当调整。
为满足施工图深度的要求,在做小区排水总图设计时,设计人员在平面上应表示出管道的管径、管长、坡度、标注检查井的编号、检查井井底及井面标高、每个检查井的坐标,排水管道之间的距离及排水管道离建筑之间的距离。
3.结语
以上是根据我多年做室外排水总图设计时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处理方法;小区排水总图的设计是一项工作量大且任务繁重的工作,需要我们设计人员有耐心,仔细认真才能做好。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论文作者:阳红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管道论文; 管线论文; 地下室论文; 小区论文; 顶板论文; 给水管论文; 雨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