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例中小学生近视现状调查分析论文_范璟1,文科2,项鹂3

3000例中小学生近视现状调查分析论文_范璟1,文科2,项鹂3

(1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眼科 四川 成都 610051)

(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耳鼻喉头颈外科 四川 成都 610500)

(3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四川省康复医院眼科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调查并总结中小学近视现状。方法:抽取我市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校中小学生3000名为本文研究对象,使用NIKON-SPEEDY-K全自动验光仪采集动态眼屈光指标。统计不同年级学生正视、远视、近视(高、中、低)构成比例。结果:中小学生屈光状态为远视、正视构成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低中高近视比例逐渐呈增高趋势。低度近视波动范围接近50%,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年近视化-0.21D。结论:学龄期近视患病比例严重,需要对近视进行控制,并在近视化患病高发年龄进行预防。

【关键词】中小学生近视;近视防控;近视化

【中图分类号】R7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244-01

我国近视发病率逐年增加,而据不完全统计高中毕业时近视患病率大于95%[1]。近视患病会有家族聚集、遗传倾向,对社会健康水平和个体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近视患病的高发年龄为初中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期间。本文对我市部分在校生3000名连续2年进行动态眼屈光状态调查,分析在校生眼屈光分布及变化趋势,并总结预防视觉影响的时间段及相关因素,指导学生和家长及早采取预防近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校生3000名,对象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十二个年级6000只眼。其中男生50.9%(1527/3000)、女生49.10%(1473/3000),年龄7-19岁,平均年龄(13.6±2.3)岁,各年级人数:小学1000名(一年级198名、二年级172名、三年级149名、四年级156名、五年级154名、六年级171名),初中1000名(一年级301名、二年级309名、三年级390名),高中1000名(一年级356名、二年级289名、三年级355名)。

1.2 方法

使用NIKON SPEEDY-K全自动验光仪采集睫状肌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动态眼屈光指标。检查项目:视力表测视力;使用眼科专业方法和相关设备检测学生色盲、眼压、眼底、角膜等;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近视患病史、饮食习惯、用眼情况、家族直系亲属视力情况等。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均为从事眼科工作医护人员。

1.3 视力判断标准[2]

参照《中华眼科学》(2005年第二版)视力诊断标准:远视>+0.75D;正视-0.50D~+0.50D;近视低度>-0.50D~-3.0D;近视中度>-3.0D~-6.0D;近视高度>-6.0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屈光度及均值,对远视、正视、高中低度近视进行比例构成分析。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结果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时,使用ANOVA计算,反之使用Kruskal-walis计算。

2.结果

2.1 视力变化趋势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为远视、正视构成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随着年级增加低中高近视比例逐渐呈增高趋势。

2.2 远视和正视比例下降情况

小学一年:远视7.07%(14/198),正视46.46%(92/198);高中三年级:远视2.25%(8/355),正视4.79%(17/355)。

2.3 低度近视波动范围

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低度近视从40.00%(400/1000)升高至62.41%(812/1301)。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低度近视维持48.16%(653/1356)。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低度近视维持45.90%(459/1000)。

2.4 中度和高度近视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

小学一年时,中度近视5.56%(11/198),高度近视0.51%(1/198);初中一年级时,中度近视36.88%(111/301),高度近视7.64%(23/301),高中三年级时,中度近视44.79%(159/355),高度近视12.68%(45/355)。

2.5 屈光度变化差值

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年近视化-0.21D。近视化年增长于12岁和15岁缓进,分别是+0.24D和+0.21D,于10岁、16岁及19岁出现递增,分别是-0.26D、-1.30D和-0.45D。

3.讨论

近视具有发育和进行性表现,正视眼球会不断近视化渐变,近视程度逐渐由低度发展到中度甚至高度,会出现跳跃缓进和速增现象[3]。本研究使用全自动验光仪检测中小学生屈光状态结果提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出现近视化,在高中三年级达到中度近视44.79%,年平均近视化-0.21D。近视化在12岁和15岁是缓进年龄,而在10岁、16岁和19岁为递增年龄。其可能的原因是中小学生过早过度眼球正视化,随着年龄增长,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度不能补偿,从而出现近视[4]。因此学龄前通过检测屈光状态,可预测上学期间近视化。且学前充足的远视缓冲可明显降低近视发生或近视程度。

本调查得出随着年级增加远视、正视比例下降,近视比例增加,中高度近视增加比例更大。需要在学龄期间控制近视患病,一旦发生近视,不可逆且随着用眼的增加[5],近视程度逐渐加重。

综上,近视防控时间重点放在学前和10~16岁,指导中小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通过医源性手段干预近视化,延缓近视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晓艳,裴晨璐,华文娟,等.学龄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9-22,25.

[2]周佳,马迎华,马军,等.中国6省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29-34.

[3]徐亮,李建军,徐捷.如何使中小学生理解近视眼成因与防控机制[J].眼科,2017,26(4):11-13.

[4]周伟,王梅艳,徐凤,等.天津市大港油田中小学生眼底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天津医药,2018,46(3):314-317.

[5]徐晔倩,黄毅鲫.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综合干预措施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12):56-58.

论文作者:范璟1,文科2,项鹂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3000例中小学生近视现状调查分析论文_范璟1,文科2,项鹂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