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论文_杨勇

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论文_杨勇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550008

摘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践行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滋养。

关键词:十九大;党的建设;根本遵循;整体设计;重点任务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件大事情,对中华民族的意义非同寻常。十九大报告关于这个新时代做了五个方面的论述: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更艰辛的劳动和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所以,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作了特别具体的、特别权威的表述,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过硬,“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因此,十九大报告也阐述了伟大梦想和伟大工程的关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从中得到非常清晰的信号:第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第二,新时代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第三,在新时代艰辛努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发挥领导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就变成了新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

围绕把党建设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大量思考,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我们今天从时代逻辑、整体设计、重点任务、方法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整体设计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整体设计,在这里把它概括为“三点两面”。

重点。要明确“两个坚持”的重点任务,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实现外部安全、外部积极作为的主要路径和办法。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我们党内部安全、内部积极作为的重要手段和办法。

只有从党自身出发,只有从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出发,我们才能回到党的建设的根本命题上来。社会要安全,实现社会安全和伟大社会革命,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我安全和自我革命,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由中国社会发展的防御逻辑和积极逻辑得出的两个重点任务。

要点。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工作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点:第一,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第二,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第三,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第四,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抓点。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确立了“5+2”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再加上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七个方面把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政治使命结构,把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结构,把中国共产党的顶层设计的理论结构,进行结构化、精细化、操作化定义。

基本面。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面的要求。质量建党、质量兴党、质量强党。党的生命力、党的战斗力来自党自身建设的质量,来自党自身建设的水平。所以,保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质量,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基础要求,这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面。

理想面。规划了五句话的总目标。第一,“走在时代前列”,与历史大势一致,不被历史淘汰。第二,“人民衷心拥护”,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被抛弃。第三,“勇于自我革命”,既要社会革命,又要自我革命。第四,“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保持定力,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第五,“朝气蓬勃”,与时俱进、吸纳新养分,永葆活力。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整体设计中,提到了明确“两个坚持”重点任务,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是重点对外,一个是重点对内,因此我们可以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简单概括为:内外兼修。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党的建设的外部治理问题,重点在于外部治理,重点在于外部修为,重点在于外部积极作为。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在讲党与各方的关系。党是处在领导核心地位的,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任务。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要正确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说,“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也讲,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历史阶段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

第二,要改善党的全面领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是改善人们对党的领导的科学认识,其次是改善全面领导的方式、机制问题。要避免过去那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情况。我们党采取了很多积极有力的措施。比如,宪法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党的总书记、党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国国情、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再比如,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集中制实现的。实际上我们说的党不是一个人,是党委这个领导集体,我们服从的也不是某个人,而是服从整个党委,党委的决策不是某一个人拍板的结果,是以民主集中制形式来体现的。再比如,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避免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职责划分不科学、职能转变不到位、权力配置不科学的问题等结构性问题。结构的优化必然带来功能的优化,解决“九龙不治水”“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再比如,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在中央层面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书记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定期向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报告工作。这就是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央层面的具体化。另外,党中央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更加科学健全。从领导小组变成委员会,委员会制在这一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得到科学化对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等,对依法治国也好,对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也好,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直接作用。

第三,要防范党的全面领导中隐藏的风险,包括认识风险和实践风险。

从认识上来讲,大家一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很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以党的全面领导代替一切、包办一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从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宏观层面上来讲的,绝不意味着说越俎代庖,绝不意味着说党代替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中间并不矛盾。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从实践上来讲,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比方说,有的党委书记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央要求有意识地把它操作成加强书记的个人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制度下的党委领导。

在实践中,风险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最近,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做了很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绝不等同于各个部门只是“自扫门前雪”,不加强相互的科学论证、政策配套协调合作,然后只是从部门角度“一刀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为了惩治党内腐败分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欺压百姓等违纪违法行为。这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时需要企业经营者协助调查,这种情况下,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2.加强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回到内部治理上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在实践中是一件意义非同一般的事情。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统计。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十八大之前的63年时间中,共查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145人。从2012年11月到2018年11月,查处了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65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57地市70名党政一把手落马,其中包括48名书记、22名市长。从反腐败查处的力度、范围和结果来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严从紧从实地管理权力、使用权力,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结构优化,并推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国家整体结构的优化。所以,党的内部治理的问题至关重要。

围绕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重点抓了这么八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政治从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第二,抓思想从严,补足精神之“钙”;第三,抓组织从严,提升组织力;第四,抓治吏从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第五,抓作风从严,密切党群关系;第六,抓纪律从严,加强党内监督;第七,抓反腐从严,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第八,抓责任从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八个方面包含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对象问题、目标问题、内容问题、机制问题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从而使全面从严治党要对象有对象、要结构有结构、要机制有机制,全面从严治党能够取得实效,能够取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讲,党是人民实现自己意图的工具。党的价值最大化在于什么?党堪当大用、堪当大任。党的用是民族之用、国家之用、时代之用、历史之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历史之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时代之用、民族之用、国家之用。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反腐败、制度一个都不能少。“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勇于执纪问责。

正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上的提升和实践上的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够真正落实。

结束语

当前,党建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方向,广泛汇聚智力,全面做好党建咨询服务、党建基础理论研究、党建课题研究的工作,深入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参谋”“ 助手”作用,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C〕.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Z〕.求是,2018,

[4]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

[7]习近平关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思想探析〔J〕.学习论坛,2016,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新探索论文_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