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劳动力比重是否真的很低:一项基于制造业的国际比较研究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中国的劳动力比重是否真的很低:一项基于制造业的国际比较研究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中国的劳动份额是否真的很低:基于制造业的国际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的很论文,中国论文,份额论文,制造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利用工业统计数据库(INDSTAT)和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CASI)数据库,在4位数制造业层面比较了中国和79个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对中外劳动份额的直接比较发现,用CASI生产法增加值计算的中国劳动份额远高于INDSTAT的世界平均水平,用CASI收入法增加值计算的中国劳动份额在1998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2007年降至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此外,在跨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回归分析中,我们控制了不同经济间的收入水平差距、4位数行业差别及其他随时间变化的共同因素,发现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并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表明,中国劳动份额水平低的原因主要在于非农部门,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审视了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水平问题,在4位数制造业层面比较了中外劳动收入份额。尽管劳动收入份额在过去十多年不断下降,但本文的直接比较和回归分析均未发现中国制造业劳动份额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证据。

必须承认的是,INDSTAT本身仍然存在缺陷。它虽然给出了各经济体增加值定义和劳动者报酬涵盖的内容,但却没有给出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本文利用CASI的数据研究发现INDSTAT中有关中国的增加值和劳动者报酬不可比,并参照国家统计局方法计算了收入法增加值及其构成,还用CASI数据估算了生产法增加值所对应的收入项目。如果CASI数据中的收入法增加值和生产法增加值的巨大差异仅仅是中国统计数据的特殊现象,那么本文的跨国比较结论是可信的;但如果这一差异是世界各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通病,则必须谨慎看待本文的结论。因此,我们谨慎地提出没有发现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结论。不过,若收入法和生产法增加值的差异确实是世界各经济体工业调查数据的通病,那么本文在测算生产法增加值隐含的劳动者报酬时所采用的方法,将可推广到更多其他经济体的企业调查数据中,成为本文的一个潜在贡献。

标签:;  ;  ;  

中国的劳动力比重是否真的很低:一项基于制造业的国际比较研究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