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的供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且与国家的能源产业安全密切相关。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策略。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推进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并将其运用到建设智能电网的工程中。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1智能电网的特点
1.1智能电网性能优良
智能电网发生干扰或故障时,由于受到相关设备的控制,不会导致大范围的停电,能够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供应,因此能够缩小停电导致的影响范围并尽量降低影响。面对外力破坏、自然因素影响时,常规电网已经发生故障,但智能电网仍能持续稳定地供电,智能电网优良的性能将表现得更明显,因此采用智能电网能够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1.2兼容性强
智能电网具有极强的兼容性,能够实现不同能源的合理、有序接入,比如能同时接受分布式微电网、电源的接入,也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1.3能实现自我修复
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因此在连续运行过程中能实现对自身运行状态的监控与预警,发现故障时能由智能系统予以诊断,即使采取隔离措施,并通过自我恢复实现自我修复。
2电力工程技术
2.1高压输电
就当前我国的输送电力而言,大多数采用的是远距离高压直流输电,这样的输电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实现电能的转换,减少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损耗,而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除了为其提供性能的稳定性,还对其电能的损耗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保证在电力输送环节中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2.2能源转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发展所不得不去面对的重中之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实现能源的转换能够最大的解决这一难题,能源转化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能源的转换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得到了极大的推崇,而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且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因此在智能电网设计中,应用能源转换技术能够最好的实现电力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促进了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的增强了环境容纳人口能力,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2.3电能质量优化技术
在对电能资源进行质量优化时,可以根据电能资源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应的指标进行具体划分,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实现电能指标的评估,确保供电接口得到充足的电力供应。而构建完善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使其具有极强的经济特点和技术特点,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则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学规章制度,进行相关电能的评估工作,推动电能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电力需求是极大的制度保障。
3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
3.1发电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更加关注新型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缺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为了解决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日益减少的危机,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洁净度,近年来我国不断研究微电网接入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并将分布式能源如潮汐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大规模融入智能电网建设中。新型能源具有高效率、低碳、清洁和可再生的优点,但也具有一定缺陷,如季节性特征、发电稳定性不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智能电网建设的发电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应重点关注新能源的并网技术,促使新能源能够稳定、安全、大规模地接入电网系统,避免清洁能源并网后影响电能质量和谐波注入,保证并网过程中不对电网造成过大冲击,同时需关注大规模的储能设备、储能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3.2输电
我国智能电网的输电骨架为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协调共存。国家电网提出的“三华”同部电网建设,全面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经济运行的效率以及资源的配置能力。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输电发展方向为直流与交流互联、大容量、高电压。
智能电网输电过程中,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UHVDC)。这种输电技术具有多样化的控制方式,系统的中间不需要落点,适合远距离、大功率、点对点的电能输送,尤其适用于实现不同交流电网的互联。直流与交流互联的特高压输送电网中,交流电网负责跟踪用户的需求变化,直流电网在交流电网的基础实现电力的吸纳,二者分工明确,从而保证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
输电过程中,智能电网的工作主要包括监控电网运行状况、检修电网状态、控制电网运行方式以及管理电网寿命等。具有代表性的装置主要包括超导无功补偿设施和波形交流变换器。此外,涉及的相关电力工程技术包括状态检测技术、串联补偿技术、可控高抗技术、交直流滤波技术、高压换流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集约化维护与运行管理技术、无功补偿技术、谐波管控技术以及智能巡检技术等。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涉及的电力工程技术包括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原输电方式完全协调,避免了机械磨损,且控制信号功率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输电线路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极大提升导线的电流输送能力,显著提高交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满足大功率、长距离电力输送的需求,充分利用送电线路减少了发电机的备用容量,保证输电网精确、连续、快速。发生事故时,它能有效避免由于连续反应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的问题。
3.3变电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变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建设智能化变电站是典型代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体现了智能电网的自愈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与以往的变电站相比,实现了巨大突破。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采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控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采用光电式互感器、运用有源滤波技术与SVC以及采用智能化开关等。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收集信息、物理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模型等多个环节的统一。另外,变电站设备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描述、实时上传数据、共享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功能,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且实现了实时控制系统电压、检测变电站设备状态和管理寿命等功能。
3.4配电
配电环节是直接接入到用户的环节,因此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需高度关注配电环节,特别是中低压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智能电网中,配电网承担了光伏、风能和其他分散能源的接入,因此必须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配电过程中涉及的电力工程技术包括高级测量技术、智能网络的建设、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以及智能储能技术等。通过运用智能储能设备、充电桩、配电网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研发智能交通设备、智能楼宇、智能电器设备等,推动了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的建设。此外,不断开发超导储能技术、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新型配电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结束语
智能电网采用测量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方法与设备,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自动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稳定、持续、安全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贾梦影.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7,15(36):22+24.
[2]李彦君.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方法[J].化工管理,2017(36):109.
[3]邵勇.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7(24):331.
[4]何强.探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165.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能论文; 能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