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邵韦弦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邵韦弦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行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全面提升道路施工建设的质量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道路路面,因其所具有排水性特征,能够进一步提升道路的防滑性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逐渐成为道路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与新要求。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成为提升自然环境安全系数的重要技术,深入探讨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就成为道路事业当前研究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是以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为基础,混凝土表面加筑适当高度的表层,以抗滑混凝土为主要包含物,保障其在多雨季节或雨量较多的地区保持路面安全,雨水可通过表层内部的孔,排泄至道路两侧,避免在道路上形成水洼影响交通安全。可见排水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建设中具备高效的使用价值。

1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的可渗透路面,其路面空隙率高达20%左右,雨水通过该层内部的连通孔隙沿路面横坡方向排出路外。这种路面几乎完全消除了轮胎溅水和水滑现象,使行车更安全,同时由于轮胎与路面的接触所产生的噪音在空隙内被减弱,因此能够明显地降低噪音。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的混合料由均一的集料骨架构成,细粒料极少,同时采用聚合物改性剂使沥青结合料加劲,增加其柔韧性,并有助于抵抗集料顶层沥青膜的剥落,提高其耐久性。由于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客观需要的抗车辙、抗滑、降低噪音、水雾少等特点,既利于环保,更利于行车安全,符合当前路面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施工技术分析

2.1 施工材料

1)细集料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细集料一般以玄武岩为主,机制砂的规格为2±1.5mm,具体技术指标如:泥沙含量(以小于0.07mm为标准)的技术指标需小于或等于3%、视密度的技术指标要求为大于或等于2.5g/cm3,测试细集料视密度的取值为3g/cm3,砂含量的技术指标要求为大于或等于60%,测试性的取值为72%。

2)粗集料

粗集料的规格选择根据路面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及路面周围的实际环境,以某路面施工工程为例,其在选择粗集料时应该不得受到污染,要保持干燥、表面粗糙,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就满足石料压碎值、洛杉肌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等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沥青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一般选用粘度比较高、具备改性特性的沥青材料及延度、软化点、闪点、密度、溶解度等综合考虑多项因素,路面施工沥青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常见沥青选择的技术参数为:针入度≥40,软化点≥80,闪点≥260,粘韧性≥20,可恢复弹性≥85,粘度≥50000,粘结力≥15,脆点无,密度需根据施工进行实际测量。

4)矿粉

矿粉属于路面施工原材料中的填料,其属于四类原材料用量最少的一种,一般取值为集料的4%,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表观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围、外观、亲水系数、塑性指数等的质量要求。

2.2 施工材料配合设计

1)目标配合比

从目标配合比层面来看,沥青量、空隙率以及骨料是三个重要的指标参数。在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上述参数进行系统、细致的测量,使得各项目标配合比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2)生产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主要是基于目标配合比基础,把目标配合比最终测量结果当作相应的参考结果,先设置筛网,使得筛孔能够满足相应的排水要求,接着依照目标配合比当中各种材料配合比例,达成生产实际配合的目标,最终综合参考对应标准,针对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参数以及性能等进行系统的检验。

3)生产配合比

验证生产配合比验证需要依照生产配合比获得的配比针对沥青混合料实施拌和处理,通过铺筑一定的试验路段,针对相关性能能够进行试验,最终确定生产使用的标准配合比。

2.3 拌和技术

与生产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不同,生产排水性沥青路面混合料时设备生产能力降低约60%。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影响因素:(1)生产OGFC沥青混合料单粒度粗骨料较多,导致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等待时间、热料仓的储藏量相应增加;(2)为保证混合料性能稳定,防止流淌,OGFC沥青混合料生产所设定温度比通常利用粘—温曲线得出的混合温度要低,为保证骨料的均匀裹覆,需延长拌和时间;(3)使用纤维质材料等添加剂,需材料计量、投入等导致生产过程延迟;(4)在生产OGFC路面时,沥青拌和楼的生产能力较之生产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能力要低的特征,为了保障生产出合乎质量要求OGFC沥青混合料,对设备进行调整是必要的,通过调整沥青拌和楼的设定参数,使之更切合OGFC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最终达到降低消耗,改善设备运行效益,保证工程质量。

2.4 摊铺和碾压技术

正常情况基级沥青存放温度为110℃至130℃之间。拌和楼正常生产时,沥青温度要达到使用温度才能够生产拌至,使用温度是根据基质沥青的自身粘度曲线设置,利用燃烧炉加热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基质沥青生产温度正常为150℃~170℃之间。混合料摊铺及碾压采用两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行走速度2-3m/min,2台摊铺机前后要错开5-10m,两幅路面之间的搭接5cm-10cm,要保持连续不间断摊铺,中途不得停顿,如果需要停止一定时间段摊铺的必须设施工缝,上层与下层纵向接缝必须错开不小于30cm,上下层横向接缝要错开1米以上,用红外线非接触式平衡梁来控制厚度、平整度,摊铺要缓慢、连续,保持均匀,不得随意变化速度,不得中途停顿。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来确定松铺系数。采用钢轮压路机紧跟摊铺机之后进行初压,初压不得振动碾压,碾压遍数为5-6个来回行程,碾压速度需小于3公里/小时,等到路面表面温度下降到60℃时用胶轮压路机再碾压一遍,完成碾压。对钢轮压路机要间歇洒水,为防止粘轮用菜仔油水混合物涂来刷胶轮。

总之,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对传统的路面结构设计进行了调整,主要有全透水路面结构和半透水路面结构两种形式。“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面结构层设计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两个方面。因此在建设中必须保障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既要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效果,又要保障沥青路面排水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06):122-123.

[2]高东. OGFC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 居业,2015,(14):74-75.

[3]姜开展. 排水式(OGFC)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6,(12):243-244.

论文作者:邵韦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邵韦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