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索及分析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150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75例产妇。对照组75例产妇产后单纯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研究组75例产妇则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两组产妇产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动态压力和肌力。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阴道动态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女性的妊娠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度危险因素[1~2]。因此,于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盆底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及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研究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150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中的75例产妇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并与单纯应用产后常规健康宣教的产妇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临床效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150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所有初产妇均行产后42d回访监测;(2)按照专科手法与阴道张力治疗头检测显示产妇的盆底肌力绝大多数均<3级,阴道动态压力均<60cmH2O;(3)产妇均为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4)产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75例产妇。对照组75例产妇中,年龄最小者21岁,年龄最大者35岁,平均年龄(25.48±7.16)岁;孕龄38~42周,平均孕龄(40.61±1.47周;体重52~77kg,平均体重(61.58±5.16)kg。研究组75例产妇中,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最大者36岁,平均年龄(25.81±6.75)岁;孕龄39~42周,平均孕龄(40.82±1.21周;体重54~78kg,平均体重(62.16±4.81)kg。两组产妇的年龄、孕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75例产妇产后给予常规的产后健康宣教,行kegal运动,基本方法:产妇可自由体位,吸气时尽力收缩肛门5-10s,呼吸时放松10s后再收缩,避免腹部、臀部、大腿的肌肉收缩,需反复练习。研究组75例产妇则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仪器选用法国PHENIX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根据盆底康复技术规范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开展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通过仪器之上的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等方法互相结合进行治疗,按照阴道触诊了解的产妇的盆底肌情况,并结合产妇的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程度的电刺激类型、低频频率、波型、强度、脉宽及治疗时间等,逐渐提高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通过肌电图对产妇的肌力进行了解,尽可能的通过治疗使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恢复至5级,疲劳为0。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时间为15min~30min,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产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以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盆底肌肉综合肌力:通过0xford评分法[4]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综合肌力进行检测评估,该评分法将产妇的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分为0~5级,检测方法:检测医师采用右手两个手指平放于产妇的宫颈后穹窿位置,直接接触盆底肌深层肌肉,以有效评估产妇的盆底肌综合肌力。(2)阴道动态压力:产后42d检查两组产妇的阴道压力进行检测,当阴道动态压力在80-150cmH2O时代表为正常[5]。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构建数据库,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患者的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进行分析,单位以率(%)表示,对患者的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综合肌力对比
经表1可见,两组产妇干预前的盆底肌综合肌力对比(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也越来越重视女性人群的生活质量及生殖健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呈盆底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表现,对广大女性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当女性的盆底组织无法对盆底脏器进行支撑时,其位置就会出现变化,一旦造成脏器异常,即会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妊娠分娩是女性的正常生理过程,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产妇的子宫也随孕周增大,这就明显增加了盆底肌力,且使其逐渐变松,同时分娩时的盆底组织损伤、剖宫产、激素等因素均可间接或直接损伤产妇的盆底肌,且对产妇的盆底组织造成无法逆转的变化,从而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7]。盆底康复治疗共包括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等3种[8],其中盆底肌训练主要通过使产妇的盆底肌群进行有规律的主动收缩及放松运动来提高盆底肌的力量;生物反馈则属于一种行为训练,其主要是采用不易察觉的肌肉生理听觉或视觉信号,且对患者进行反馈,使患者切实的感受到肌肉的运动,掌握该生理过程的控制及改变方法,以有效提高产妇盆底肌和阴道的弹性;电刺激疗法则是通过探头传递不同程度的电流而对产妇的盆底肌肉、神经进行刺激,从而有效提高盆底肌的力量和强度。本次研究中我们对75例初产妇采用早期盆底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阴道动态压力高于正常水平,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产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珂,王澜静,焦玲洁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0):757-759.
[2]陈燕辉,杨卫萍,邓敏端等.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6):757-759.
[3]刘艳,李瑞满,郭遂群等.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4):3194-3196.
[4]于迎春,宋俊华,于凤等.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88-91.
[5]蒋红,吴艳.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45-147.
[6]石丽琼,何燕,程晓兰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2):307-307.
[7]薛竹,郑颖.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23-7825.
[8]杨继忠,刘静华,蒋莹等.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干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17):396-396.
论文作者:张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肌肉论文; 肌力论文; 初产妇论文; 阴道论文; 女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