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5次/周,治疗10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总时间。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抑郁症;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092-02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为入睡困难、睡眠感缺乏,早醒等,睡眠障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抑郁情绪,加重病情。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为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可以使患者情绪得到放松,这有利于患者睡眠改善[1],本研究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抑郁症,评价其对睡眠障碍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3)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4)每个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器质性疾病史;(2)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抑郁;(3)心因性抑郁;(4)沟通理解力较差,难以完成心理评估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收集样本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90±3.98)岁,对照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90±4.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工具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1.3 研究过程
将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向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介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对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5次/周,治疗10次,于治疗前及2周后采用PSQI量表评价治疗效果,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及时终止治疗,并给与对症处理。
1.4 质量控制
医生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疾病的诊断,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心理测评师严格按照患者症状标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尽量对心理测评量表各条目进行讲解,取得患者信任,得到最真实的评估结果。物理治疗师严格按照治疗操作规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治疗前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3.讨论
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常见,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临床上改善睡眠以药物治疗为主,苯二氮卓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但苯二氮卓类药物副作用大、依赖性强、容易出现戒断反应,临床中许多患者不愿服用。改善睡眠障碍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物理治疗也是改善睡眠常用方式之一。脑电生物反馈是通过电子仪器设备测定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正常和异常的的生理电信号,这些生理电信号选择性地放大成听觉或视觉信号,然后反馈给患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原来并不为自己所感知的肌体状况的变化,通过控制生物反馈设备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训练和调整自我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最终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2]。本研究发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睡眠,患者的入睡时间有所缩短,睡眠总时间有所延长,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来提高疗效,有助于患者康复[3]。
【参考文献】
[1]于希洋.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98-99.
[2]赵鑫,周仁来.生物反馈对抑郁症干预研究的元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1):101-104.
[3]陈茹.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特别健康,2017(16).
论文作者:艾登古丽·巴合达提汗,叶静,沈小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反馈论文; 生物论文; 睡眠论文; 统计学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