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配置与江西经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资源配置论文,经济发展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而金融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的资源,在于其本身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而且还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因此,金融资源的配置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要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发展,能不能充分运用好金融资源,并以此更好的实现其他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为此,我们拟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联及影响的研究、分析形成我省金融资源配置现有格局的原因,提出优化我省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鉴于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商业银行。
一、“九五”时期江西省金融资源配置的状况、特征分析
1、金融资源的总量偏小
受资料所限,我们用对江西社会信用总量分析来替代江西金融资源总量的分析,由于金融资源的特性,我们可以认为金融资产总量与金融资源总量基本对应,因此,以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来反映可配置的金融资源的总量与结构,出入应该不会太大。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末江西省社会信用总量为2194.1亿元,比年初增加203.18亿元,增长9.3%。2000年湖北省社会信用总量达4786.2亿元(不含保费收入),增长14.1%,湖南省为3251.5亿元(不舍保费收入)增长15%。江西社会信用总量只占湖北的45.8%、湖南的67.5%,且增长速度分别比鄂、湘二省低4.8、5.7个百分点,如加上保费收入差距更大。据有关部门测算,2000年全国融资总量达200000亿元以上,江西省融资总量仅占全国的1%左右,低于江西省GDP占全国GDP的份额,说明江西省金融资源的总量较小。(见表1)
表1: “九五”时期江西省社会信用总量及构成
单位:亿元
注:1、贷款余额为资产剥离及划转后的真实数据,增加颇为可比口径数据;2、国家发行国债投资配额到省从1998年开始;3、应收未收利息只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引进外资余额包括国外、境外、省外三部分,折合为人民币金额。
2、经济金融化水平低
衡量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数量指标是金融相关比率(FIR):即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国民财富)的比率。一般说来,金融相关比率越大,经济运行中金融活动的规模与能力相应越强;否则表明金融交易范围小、资金流动性差、金融发展程度低,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意味着金融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增强。“九五”时期江西省金融相关比率依次为95.6%、99%、104.2%、107.5%、109.7%,虽金融相关率逐年提高,但增速很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据有关研究测算,2000年全国金融相关比率为250%左右,比江西高出一倍以上。2000年鄂、湘两省的金融相关比率分别为88.1%、111.9%,江西高于湖北,但低于湖南2.2个百分点。金融相关比率的差距说明江西经济金融化水平较低,金融资源的配置对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经济金融化水平低还表现在贷款增量占GDP的比重逐年减少。从1996年的13.1%下降到8.02%,贷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差距也在缩小,由96年的5.8个百分点下降到2000年的1.1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额占GDP比重的下降,在江西省目前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经济金融化水平的低下。(见表2)
表2: “九五”江西省信贷投入与GDP增长的比较
单位:亿元
年份 贷款增
贷款增
贷款增
贷款
国内生
GDP
加额占
速与GDP
加额 增长%
产总值增长% GDP 增速的
之比 比较
1996年 198.82
19.2 1517.313.4 13.1 5.8
1997年 173.56
14.071715.211.5 10.1 2.57
1998年 156.38
11.351852
8.2
8.443.15
1999年 152.079.481963
7.8
7.741.68
2000年 160.449.142000
8 8.021.14
3、金融资源结构不合理
“九五”时期江西省信用总量中,间接信用占比高达80%以上,而直接信用、引进外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占比很小。“九五”时期江西省上市企业历年筹集资金占全国的份额除97年因在H股市场筹资16.73亿元;达3.22%以外,其余年份均小于2%。至2000年末,江西省上市企业(A、B、H股)累计募集资金75.06亿元,而同期全国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121家,至2000年A股发行和配股募集资金达5121.36亿元,江西仅占全国的1.46(见表3)。
表3: “九五”时期江西省上市企业历年筹资情况
单位:亿元
时间 沪、深两市
江西 江西占比%
A、B股H股
1996年 350.5 5.85 1.66
1997年 958.86
14.22 16.733.22
1998年 746.386 0.8
1999年 856.646.97 0.81
2000年 1541 34.71 2.25
合 计 5121.36 75.06 1.46
在直接信用中,江西省票据业发展也严重滞后。2000年江西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1.35亿元,比年初增加3.19亿元,增长14.4%,商业承兑汇票至今尚未开展。江西省商业信用(包括银行承兑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只分别占鄂、湘二省的16.2%、37%。业内人士认为:江西省的票据业务起码落后全国平均水平三年。
2000年江西省引进外资(包括国外、境外、省外)较年初增加27亿元,增长12.5%。江西引进外资新增绝对额仅占鄂、湘二省的34.9%、48.4%,增长速度分别比二省低4.7、2.4个百分点。2000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境外)为3.28亿美元,只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0.18%。
4、金融资源浪费及流失严重
金融资源浪费表现在金融机构的“存差”规模急剧扩大。从“九五”时期江西省金融机构贷款增量来看,其贷款增长速度呈明显下降态势,1999年始全省金融机构由“贷差”转为“存差”,且存差规模急剧扩大。(见表4)
表4: “九五”时期江西省贷款增长情况表
单位:亿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一季度
金融增加额 198.82 173.56 156.38 152.07 160.44 42.66
各项增长%19.02
14.07
11.35
9.48
9.14 8.56(折
贷款 合成全年)
存差负数为 -94.52 -99.42 -35.44 90.04 226.91 301.68
贷差
(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量和增率含不良贷款剥离因素)
“存差”行主要是省建行、省中行、农村信用社、交行、招行,2001年3月末,这几家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分别为70.4%、62%、63%、54%、52%,均低于央行规定的存贷比。虽然,我们不能把“存差”简单地等同于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不充分,然而,持续的“超存”形成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则反映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微观角度看,多的超额准备金,不但不能使银行的资金增值,相反可能会带来损失(如央行存款利息低于筹资成本);从宏观角度看,过多的货币资金积淀在银行内而不是置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就不会推动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从而失去其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因此,这是金融资源浪费的一种形式。
金融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表现在同业往来为资金的超常增长,1999年末,全省银行机构同业往来资金为33.10亿元,2000年末为49.6亿元,2001年一季末达68.1亿元。同业往来中,部分资金以直接或间接、合规或违规的方式进入股市,与实际经济相脱节,尤其是沉淀在一级市场的大量申购资金,不能增加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数量,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
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是成正比的,由于江西经济发展规模小,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加上金融市场的区域性分割及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的影响,区域外金融资源很难流入,而省内金融资源则以各种渠道流出,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上存,如省建行、省中行2001年一季度末的可比口径信贷收支表中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轧差项目“其它”项分别高达80.59亿元、42亿元,这其中有大量的资金用于系统内上存;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江西的分支机构,可以说是金融资源的“吸水泵”,将江西原本不多的金融资源吸走。如招商银行南昌支行2000年末上存资金近6亿元,占其资金来源合计的33.9%,而其贷款余额只有8亿元。同时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主要是通过购买国债及金融债券、投资基金来实现。因此,在经济落后省份其获得的国债份额和企业上市筹集资金的份额相对偏小,不足的部分也无异于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流失。
5、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资源损耗大
江西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是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的集中反映。表5
表5: “九五”时期江西省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状况表
单位:%
不良贷款
其中:逾期呆滞贷款呆账余额
占比
贷款占比 占比占比
1996年 28.3 58.4 38.2
4.2
1997年 34.3 50.2 3811.9
1998年 42.4 35.7 60.6
5.3
1999年 41.6 25.8 73.5
3.5
2000年 42.5 14.9 76.5
8.5
注:含不良资产剥离因素
“九五”时期,江西省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2000年比1996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自身经济效益状况亦令人堪忧。由于不良贷款率高,经济效益低下,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纷纷把江西分行列为三、四类行,限制对江西的新增信贷投入,使得江西可供配置的金融资源减少。另外,大量沉淀的信贷资产,虚假地扩大了金融资产总量,同时也直接导致了金融资源的损耗。
二、形成江西金融资源供给不足、运用不充分甚至流失浪费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总量小,金融资源的供给水平低。
研究表明:越是发达地区可支配和动员的金融资源也较多,而经济不发达地区能够动员与支配的金融资源相对有限。因此,从很大程度上,经济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金融资源的大小。江西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份额较低,多年来一直在2.1%-2.4%之间徘徊,人均GDP与全国的差距也逐年扩大。经济总量小及发展的滞后,使得金融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注:城乡居民通过大量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成为金融资源的主要供给者),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越来越大。(见表6)
表6 “九五”时期全国及部分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单位: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直接导致居民储蓄及购买有价证券的总额及人均额的偏小,如2000年,江西省城镇储蓄余额为1243.15亿元,仅占全国城镇储蓄余额的1.93%,人均储蓄额2960元,为全国的59%。
(二)金融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市场融资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的证券化水平低。从本文表1可知,江西债券与股票融资额占全社会信用总量的比重1996年仅为0.0083,2000年为0.032,提高了3.85倍。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仍然差距较大,2000年湖北、湖南债券与股票融资额占全社会信用总量的比重为0.068,0.051,分别是江西同期的2.12倍、1.59倍。二是直接融资份额低。江西的直接融资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1996年为2.1%,2000年为5.5%,提高了2.61倍,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2000年湖北、湖南的直接融资份额分别为12.9%、10.7%,分别是江西同期的2.34倍和1.94倍。三是融资成本较高。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缺乏投资工具的创新,金融资源的供给的主要形式就是银行存款。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一直较高,导致融资成本高,如“九五”时期,我省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依次为79.12%、79.74%、77.78%、74.89%、71.21%,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多年来一直在70%以上,虽然利率已七次下调,但由于人们的预期投资收益低,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呈增长态势。
(三)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客体运行效益低下
企业是金融资源的需求主体,其经济效益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江西省的工业企业效益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的差距较大,大多数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都排20位以后。见表7
表7:江西省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
至2001年3月末,江西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7.90,与全国相差38.19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排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净亏1300万,是全国四个净亏损省份之一。
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低下,必然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信贷资金大量沉淀。2000年,江西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高达42.5%(含不良资产剥离因素),若扣除剥离因素,将达50%以上。作为金融资源需求主体的企业经济效益极差,资金回报率极低,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必然使金融资源有效需求越来越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低。金融机构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其低效运行也制约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由于江西省金融机构技术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差,历史包袱沉重,其运行效益极为低下。“九五”时期,江西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年结益皆为净亏损,依次为亏损26.74亿元、17.54亿元、47.1亿元、20.44亿元、21.43亿元。
(四)经济金融的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相互深化,造成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
1、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首先,经济结构决定金融资源的供给结构,因为金融资源的供给决定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其变动,而国民收入的分配,决定于经济结构及其变动。其次,经济结构决定金融的需求结构,由于江西工业发展的严重滞后,第三产业的层次低,没有培育出新的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有力的融资主体,从而金融资源无法向那些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最有效率的融资者配置,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自然低下。
2、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从江西金融机构对三次产业的贷款构成来看,三次产业贷款构成从1996年的11.78:31.11:57.11,调整为2000年的17.96:38.48:43.5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贷款构成分别上升了6.18、7.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贷款构成下降了13.55个百分点,2000年第二产业贷款构成比第三产业低5.08个百分点。与江西GDP中第二产业构成低于第三产业5.9个百分点的情况一致,说明江西金融资源对第二产业的投入过低,不仅难以支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3、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对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时期以来,江西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6-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为9.14%,而同期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为10.19%,高出同期全省总体经济平均增长速度1.05个百分点,2000年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7.9%,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对金融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在金融领域,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支配了绝大部分信贷资源供应;新建立起来的主要为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掌握的金融资源量极为有限。实物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这种不对称,使得全社会金融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严重失衡。这种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的不一致直接或间接造成金融资源的大量浪费,导致金融资源低效率分配。
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非国有经济无法取得低成本的金融资源满足其生产发展和贸易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受制于国有经济制度建设滞后,观念转变缓慢和运行机制僵化,大量金融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和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分配状态。
(五)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及央行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使得现有的金融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现行利率结构及信贷管理体制又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处于劣势。
1、金融创新能力弱。国有商业银行仍然以传统的信贷经营为主,缺乏金融产品创新能力,造成金融产品市场发育不平衡并相互分割,增加了金融交易成本,阻碍了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使得金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最终造成我省金融资源分配效率低下,金融运行质量在低水平徘徊。
2、中央银行贷币政策传导不畅。贷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将弱化货币政策工具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央行为增加社会可用资金增加金融资源的供给,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与超额准备金账户合二为一,存款准备金率降为6%,下降了7个百分点。以2000年末江西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粗略估算,实际相当于增加了近100亿元的金融资源供给。然而许多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远远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2000年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2%,农村信用社也高达12.92%,与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差无几,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节社会信用的杠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提高了整体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益,却使区域金融资源大量流失,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后,各国有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普遍实行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于总行和一、二级分行,总、分行直贷规模不断扩大,多数基层行仅有少量小额质押贷款的权力,其余项目贷款仅有推荐权而没有贷款权,资金营运的空间很小。同时,各商业银行总行为了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将资金大部分投向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逐步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使本就贫血的江西经济“失血”严重。
4、现行利率结构不甚合理且缺乏弹性。
5、金融业的垄断与不正当竞争,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六)金融资源配置的信用环境较差。
1、社会信用观念淡薄。
2、一些地方和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
3、企业资信信息缺损、混乱、失真等。
三、关于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促进江西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金融资源的战略思想和经营意识
首先,银、政、企三方要重视金融资源的配置。要认识到金融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的重要资源,建议银、政、企三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经常分析金融资源的运行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及问题,研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有偿使用原则,凡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金融资源需求一律不予满足。最后,要树立大金融资源的观念。在当前融资主体多元化、内外资混合化的形势下,不能把金融资源仅仅等同于银行的信贷资金,也不能把金融资源的供给仅仅局限于区域内,要做到既重视内资,又重视外资;即重视银行资金,又重视证券、保险及民间资金。
(二)加快培育金融载体,做大金融资源的总量
1、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金融资源外流。一是培育吸纳金融资源载体,吸引金融源流入。二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业,夯实经济基础。
2、积极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对有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应鼓励其直接收购现有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提供与其他所有制性质企业同等的竞争机会,配套出台一些办法和操作规程,加强指导和规范。二是允许民间资金注资入股国有及集体企业。对闲置的民间资金,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应引导其八股国有及集体企业、参与经营、分享收益、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允许民营企业注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省内城乡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在有关政策法规允许下,应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充实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3、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扩大金融资源总量。一是积极稳妥地吸引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赣投资设点,同时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以实现我省金融体系多元化,并引入先进的金融资源配置理念。二是扩大我省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要大力推动我省企业上市融资,政府要提供各种条件和配套措施,指导和协助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总量。同时,要有效利用证券、保险资金。引导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把闲置金融资源,充分运用到支持江西经济发展中来,发挥双重效能。
4、提高现有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发展金融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途径
1、大力培育资本市场。要对我省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改造重组,建成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对拟上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整体改组、分立、后并等形式进行改制重组,使之符合上市条件;对投资风险较大、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做好向“二板市场”推介的工作;对“二次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吸收部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控股企业的股份,进行扩张,改组为上市公司,或是从资本市场上买壳或借壳上市求得迅速的发展。要大力培育市场中介机构、综合服务类券商、经纪类券商,积极培育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快投资基金的建设,制定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吸引银行资金、民间资金、国外资金、共同推动创业投资。
2、积极发展票据市场。建立以省会南昌为中心的票据市场,要重点培育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操作管理规范的票据再贴现窗口,以本地为依托,辐射周边,带动全辖票据业务的发展,促进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多元化,促进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进一步发展票据回购业务,扩大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推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共同发展。
3、推进货币市场建设。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对资金比较充裕投资渠道狭窄的农村信用社,可实行直接上网交易和代理融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扩大资金融通能力;督促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拆借市场和隔夜头寸市场的授信对象和额度,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运作效率
1、调整信贷投入结构。一要提高国有企业使用金融资源的效益。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信贷倾斜,继续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对于国家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有效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常周转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更确定合理的授信额度,适时、均衡地投放;二要扩大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金融资源的占有率。当前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实行综合授信;三要拓宽金融资源的运用领域。要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住房、汽车、助学、大额耐用消费品和存单质押消费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
2、树立现代市场营销意识。要建立和培养优质客户群,对资金实力雄厚、业绩优良且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大型法人客户要以主动营销、批发业务为主,建立重点,优秀客户贷款决策审批快速通道,推行重点优良客户标准化服务,建立客户经理制,构建一套符合信贷业务内在要求和规律的运作机制。
3、改革信贷管理体制。一是适当下放信贷管理权限。商业银行上级行在实行授权授信管理过程中,要区别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商业银行县级支行的贷款授权授信权限适当予以下放,合理划分信贷权限。二是改革信贷考核办法。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收放两条线管理,制定与责、权、利对等的信贷奖励和处罚方法,制定切合实际、责权明晰的信贷责任体系,充分调动各级行信贷营销的积极性。
4、完善信贷担保制度。一是多渠道筹集信贷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可以采取地方政府出一部分,关联大型企业出一部分,受益企业出一部分,社会个人自愿出一部分的办法筹集,在对企业提供有偿担保的基础上实现担保基金的滚动式发展。二是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可由政府牵头,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贷款担保。三是建立会员制的担保机构。由企业联合出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此外,还可与保险公司联手,开办贷款保险业务。
5、注重发挥央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建议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心支行适当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发挥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药引子”作用,更好的调节资金需求矛盾、增加货币供给和引导信贷投向;央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拓宽信贷领域,创新信贷品种,以适应金融业经营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优化金融环境,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条件
1、整顿社会信用环境。要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社会信用总量的监控;金融部门要加大打击逃废债企业力度,对于信用环境特别差的区域,宣布其为“高风险区”,对无信用观念的逃废债企业,不提供贷款、结算、开户等金融服务,遏制逃废债行为发生;金融机构要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清理整顿金融“三乱”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与合作,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金融资产的完整。
2、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各金融机构要坚决抵制利用贷款招标钻银行空子的行为;银行同业公会要统一制定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统一划分客户群,防止无序竞争;人民银行要加强监管,对违规揽存、变相提高利率等违规经营行为要坚决进行处罚。
3、改善融资服务环境。要改善投资硬件设施,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投资效率;要统一规范市场,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开发项目要防止一哄而起的无序竞争行为;要依法办事,禁止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要加强银政企合作,加强沟通,三方视为合作伙伴,共同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
标签:金融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金融结构论文; 社会融资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融资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结构化融资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经济学论文; 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