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究的多维构想_英语论文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训的多维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英语教师论文,农村论文,中学论文,在职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刚读过一篇题为“Busy”的英语短文,大致意思为:一个非常健壮的伐木工带着一把斧子去伐树。第一天砍18棵,第二天伐15棵,第三天降到了10棵树。老板问,“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sharpened your axe?”这个壮小伙很吃惊,“Sharpen?I had no time to sharpen my axe.I have been very busy trying to cut trees…”。我们许多英语教师和上述的壮小伙有着相同的心态。每当谈到组织研训时,他们就抱怨: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竞赛、活动、招生,哪有时间参加研训呢?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选择合适的角度、适当的方式去组织研训,一定会让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英语教师在职研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训的现状并不乐观。客观条件的局限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再加上学校唯分数论的考评机制,而且教师缺少自我提升意识,因此,农村的英语教师大多不喜欢在职研训。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训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师害怕研训,一方面是自身原因,担心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不高,难以和专家进行交流。此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讲座天马行空,教师听不懂

去年,我校费了许多周折,请了一个专家做讲座。所讲的专题是有关英语高考试卷的命题与分析。专家讲座的内容偏重技术,如信度、效度、对比度等,一系列数据犹如天书,教师听后摸不着方向。讲座内容太深奥,大大超出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理解范畴。一般来说,专家重视理论讲解,很少采取互动、讨论和启发的方式,手段单一,形式单调,直接影响研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部分研训南辕北辙,教学不适用

许多培训介绍的教学方法多适用于小班化教学,适用于听力、口语特别好的城市学生,但不符合我们农村中学的学情。例如,我校的加拿大籍外教在初一上口语课,只提问一个问题:“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y?”学生花了30分钟回答完这个问题。而且绝大多数同学都答道:“I like my birthday because I can get a lot of presents and eat a lot of nice food.”加拿大初中课堂的学生数不足30人,而我们农村中学每个班级60人,教师还是用同样的方法教,效果就不好。而本校教师在另一班级教相同的内容只花了15分钟。教师在班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10个小组长询问组员后得出结论。学生讨论气氛热烈,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三)教师被动接受研训,缺乏激情

很多教师参加研训的目的只是为了拿学分、评职称,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研训内容一般以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用脱节。研训较少考虑农村英语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不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因此,英语教师对研训内容普遍不感兴趣。研训花时费事,劳民伤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研训负担不断加重,教师太痛苦

不少学校在组织研训时搞形式主义。如,听完讲座,要求教师写几篇研训心得,而且每篇不得少于几千字。这是许多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无话可写却又不得不写。

笔者认为,英语研训应该多形式、多维度,最关键的是要切合教学实际,实用性强,研训后即可受益。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要自觉自愿。

二、构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训的多维模式

加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研训,缩小他们与城市教师的差距迫在眉睫。校内的、常态的、多维的研训无疑是农村英语教师的首选。本文将从四方面阐述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在职业务研训,以提升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教科研水平。

(一)课堂沉浸,教师研训的“营养餐”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从事研训的源头活水。研训的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顿悟、反思、总结、叙事、反馈等多种形式,扎实的研训一定会使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1.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形式。由于是风格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听课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师的不同设计。

“同课异构”课还有其他的名称,例如:规模较广、影响较大的“一课多教”课型就是其中的一种。笔者有幸于2009年12月14日参加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承办的第五届“一课多教”教学交流活动。在华东模范中学的一号教学楼的105教室,来自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的刘伟老师、华东模范中学的张敏俭老师、吉林省长春市103中学的王慧明老师和大连开发区滨海学校的李伟老师,以上海版《牛津英语》7A Module 2“My neighborhood”中的Unit 7 “Signs around us”为授课内容,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向大家开设了四堂精彩纷呈的英语观摩课。四位教师围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适度拓展”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有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展现出不同省市、地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风貌与特色,不仅促进了授课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切磋,在座的其他听课教师也是收获累累。

2.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它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安桂清,2010)。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只有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开展课例研究,通过对课例知识的储存、分享、应用和创新,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其应有的功效。教师只有将所学的课例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内化吸收后,积极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修正和改进,加以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龚建良、熊伟荣,2011)。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课例研究”这种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全程行为跟进的反思实践过程。理论引领可以帮助教师逐渐形成明确的核心价值和共享的目标,实现概念再造;而教师在备课、展课、说课、改课等系列反思性实践中的亲身体验、验证、探究等,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语法难点“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时,我校将12位英语教师分成2组,制定教学策略,进行语法课例研究。第一组从单纯的语法出发,搜集相关的时态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操练;第二组从语篇视角出发,让学生在学中练,学中用,然后归纳总结。通过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测试,我们发现第二组的学习效果较好。

3.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教授(1999:222)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我校注重反思性教学,它体现于同一节课的多次打磨。如,听完课后,同组教师带着目标和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上课教师不断反思,分析其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再次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评课时,教师应特别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实施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张祖忻,2006)。同时,还应该关注对教学关系的反思,这一点在教学反思活动中尤其重要。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李长吉、张雅君,2006)。

我校的张老师曾在两星期中上了四次这样的课。她注重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能及时从同事和学生的反馈中获取灵感。她说:“同一内容进行四次教学并不是单调重复,更不枯燥。每次都有新感觉,每次都有大收获。”结果,她在省市优课比赛中频频获奖。

此外,农村中学每学期可以开展一次“反思性教学”优秀评比活动,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展示的平台。

(二)“特色书吧”,教师研训的“加油站”

英语教师平时工作忙,有时忙得连早餐都吃不好。课余时间,他们还匆忙去网上查找资料备课。教师需要节奏快、新鲜而又丰富的“营养大餐”,于是,我校英语教师的“特色书吧”应运而生。

一杯茶,一份点心,人文、温馨而浪漫。这里是我们英语教师闲暇时间最愿意光顾的地方。

我校的“特色书吧”设有“话吧”、“听吧”和“议吧”。

“话吧”由外教(没有外教的学校可以由学科负责人或英语教师志愿者)精心组织。每周一次,每次定一个话题。在“话吧”中,教师尽可能使用英语,营造一个人人说英语的氛围。

流程如下:

“听吧”中,我们可以品味英语名著的原汁原味、享受英文金曲的美妙,还可以欣赏英文大片的风采。一人一机,戴上耳麦,互不干扰。不少英语教师听力的提高都得益于“听吧”。教师在“听吧”中也可以有意识地挑选适合学生的听力材料,为师生合作学习提供素材。

“议吧”是英语教师提出疑惑、发表观点、谈论感受的地方。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所讲所议都能让参与者受益匪浅。英语课堂中的俚语、成语、同义词都可以成为教师谈论的焦点。小问题,大学问。俯首拾遗,处处皆文章。

(三)团队协作,教师研训的“磁力场”

建构主义不仅重视知识的个体建构,而且强调知识的社会建构,特别是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来进行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孤立的学习难以导致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提高,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和同伴合作,才能激发各种积极学习因素,将外在的社会结构内化为个人的认知结构。社会互动是个体知识成长的必备条件。

赵颖老师曾利用“共生价值”来引领教师发展,学生共生、师师共生、师生共生、师校共生,构建共同生活的文化家园,奠定共同生长的学习沃土,打造共享生命的精神职场(赵颖,2010)。

我校教师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教师团队可以是志同道合的教师自发组织,也可以按照年级划分。骨干教师一直是英语教师团队中的核心力量,在团队中起到引领、凝聚作用。

(四)网络教研,教师研训的“共生态”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在农村中学也得到了普及。网络因其方便、快捷而成为英语教师研训的好帮手,网络教研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但是,网络教研与常态教研各有利弊。我们必须建立共生机制,有助于两者优势互补。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共享的资源尤其丰富。除了课堂教学的课件之外,网络上还可以提供随堂练习、单元检测等教学参考资料,也可以提供学习心得、教学反思、论文、课题等资源供大家分享。

三、结束语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需要高质量的、多维的在职研训,因为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之外,更需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个人的实践智慧,实现由知识储备向知识运用的转化。

实践智慧是缄默的,它隐含于实践的过程之中,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发现和完善(顾泠沅、王洁,2003)。

要想推进有效的在职研训,还必须激发广大英语教师参与研训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加研训。除了内因的驱动外,教师还须有外力的鞭策。学校领导应以评“职称”、评“先进”作为契机,让校内“多维研训”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需要。徐浩(2008)认为,教师的需求多着眼于解决现实教学问题,且教师充分肯定这些需求的短期效用。有些培训供给并不能创造即时价值,但教师相信它们对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我们要以素质提高为核心、能力增长为目标,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分类研训,实施农村英语教师水平整体提高计划,构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校内研训的长效机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研训工作,构建以学员为本的培训理念,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多维研训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科研相结合、观摩与反思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研训应适应教师学习的特点,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教师的专业引领,让教师实质性地参与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我们要调动教师参加研训的意识,提高教师参加科研的热情,使他们在研训中由被动变主动,不断认真反思,寻找自身的短板,反复改进,欢天喜地地参加研训。

标签:;  ;  ;  ;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职研究的多维构想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