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品课中培育学生的“生态观”核心素养论文_廖淑琴

在初中思品课中培育学生的“生态观”核心素养论文_廖淑琴

廖淑琴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643000

一、软着陆——回归生活情境

思想品德课的活力在于真实性,在于其接地气、直面生活。在我听过的公开课中,总有一些课的理念违背这样的要求,教师往往不肯真正放手发动学生,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所感知的社会信息来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应少一点“话筒控”,而应更多地让学生真实地表达和交流,让思品课上有更多真实的生成,在观点碰撞、情境思辨中回归生活本真,让学生自发地认可经过集体交流的共识,达到理想中的“德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不论自己预设的素材多么新颖、有价值,务必要对接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飞得再高,也要“平稳着陆”,符合学生的感知范围和接受能力。对教师而已,“生本”理念应牢记于心,能用学生自己呈现的素材就尽可能不要教师来包办,我们要努力呈现学生所熟悉的“现场感”实施教学,这也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科素养。

二、搭桥梁——师生关系融洽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时,一位老师曾说过:关系第一,教学第二。我非常认可他的观点。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思想品德课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初中生,他们既是我们的教学对象,也是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师生的彼此信任亲近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催化剂。

我们在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味道,教师洒脱地与学生融为一体,在彼此信任友好的教学场中实施对话互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愈加浓烈,课堂就能收获很多惊喜的生成。可以说,不论我们怎样预设,对一节课而言,“学生喜欢、感兴趣”才是硬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教学,尤其凸显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民主、平等、赏识等现代师生理念,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也有助于实施对学生不当言行的纠偏,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成就学生,努力做受学生喜爱的思品教师,是我们组织教学应有的人际沟通素养。

三、有维度——拓展学科张力

我认为思品课应有生活广度、情感深度、价值高度、人文厚度、思维准度。在近几年的教学观摩过程中,我愈发认识到思品课应追求灵动、拒绝僵化,在多维度的空间里拓展学科的张力。我曾听一位老师组织的《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一课,她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她在教学结束时使用了三星手机的素材非常好,听课后我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把这个素材作为导入使用——课前,教师预设《是真的吗?》实验互动环节:老师一直很困惑,我的三星手机拍照声音去不掉,谁愿意来操作下试试,看看能否关掉声音?让感兴趣的同学上讲台来体验,最终现场验证:三星手机的拍照声音确实没法去掉。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吗?然后播放视频《韩国政府:禁止使用无声拍照软件》,从而导入新课,感知保护公民隐私的话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有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能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拓展了对隐私保护的认识,相比较传统的那种“打开多少页,我们来一起学习某某课”的平铺直叙型手法,显然多了一些玄妙,增加了几分生趣。

四、重导行——不忘学科初心

在当下,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教这门学科?这门学科对育人有怎样的作用?近些年来,我曾目睹了很多思品教师畸形的课堂,一节课从头到尾,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应试气息,“精致”的应试训练唯教材字眼是瞻,玩文字游戏,断章取义地截取教材中的某句话作为金科玉律加以膜拜,思品课早已被扭曲了的考试评价机制折腾得没了味道,甚至在学生心目中是面目可憎的一门“考试学科”,“立德树人”这四个字难以寻觅!

我们应该懂得,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需要在真实而积极的学习情境中习得,良好的心理品质需要在积极的状态下得到发展,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素养的形成更需要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五、求本真——真实开发资源

在许多思品优质课上,教师开发了许多资源,如美术元素、音乐元素、竞技元素、游戏元素等,有的教师还善于开发学生的特长资源。但是,我们也感觉到在一些教学赛事中,有的老师虚构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矛盾情境,让学生去做道德选择。与其自己划圈预设虚假情境,不如直接呈现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或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体验过的真实的情境,这样才有可能有本真素材的浮现。教师应本着真实对话的原则开展实事求是的思想碰撞,对于学生真实的想法应给予正面的表扬与评价,对于真实的但不正确的观点也应进行实事求是、科学细致的讲解、纠偏,直到学生真正能够接受。这样我们的思品课就可以远离浮躁、虚假、媚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思品教师应努力以“真人”的形象去引领学生朝着“真人”的方向不断完善与发展,才能开发出本真的德育资源。

六、铸灵魂——重视价值引领

思品课的使命在于价值观的引领,真实的思想流露才能打动学生,进而启发思考、引发共鸣。从事思品课教学,我们每一位老师首先要自问:我秉持的是何种价值?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问题:打算如何引领?教育是一项指向人心灵的事业,这句话不仅是对被教育者来说的,也是对教育者本身而言的。如果我们自己不相信美德的力量,不愿意身体力行,那么我们也别指望将这样的种子赠与学生便会在孩子们的心田顺利发芽。思品课是育人导行的学科,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学科,因此,我们每一节思品课应有“魂魄”思品课应重视道德情操的塑造,重视人生态度的点拨,引领学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合理地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作者:廖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  ;  ;  ;  ;  ;  ;  ;  

在初中思品课中培育学生的“生态观”核心素养论文_廖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