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若干理论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体育用品论文,中国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5-12-28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6)02-0059-07 1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概念的综述及界定 目前学界对于什么是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具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杨明、郭良奎认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就是以体育用品产业为主导的由众多中小企业及有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一个经济群落[1]。闫洪涛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就是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2]。张泽、丛湖平依据《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界定为:空间集聚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与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销售或代理企业、配套加工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相关机构所构建的网络[3]。以上定义存在共同要点:1)集群是在某一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或集聚。为优化分工协作体系、实现上下游合作分工、扩大规模经济、有效利用公共设施的外部性从而达至成本节省的目的,大量企业必须在某一特定区位集聚。2)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存在关联性。由于各个企业组织之间所拥有的用以发展的企业资源各不相同,因而为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企业之间必然开展具有一定承接性质以及上下游合作分工的业务关联,并结合“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形成具有网络形态的社会区域生产综合体。3)集群发展过程中依赖于向企业组织提供服务的各类科研、信息等中介服务组织,以及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顾客、地方政府在内的相关支撑组织或主体。笔者结合以上观点,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就是以生产制造体育器材设备、体育服装与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企业及有关联性的企业、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具有网络关系及结构的经济组织形式。 2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特征 2.1 主体关联性 主体关联性是指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各主体之间相互关联、协作互动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各类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各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因而为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企业之间必然开展具有一定承接性质以及上下游合作分工的业务关联,同时也需要依托科研机构、市场信息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相关支撑组织,依据消费者需求与市场经营环境进行适应性改变,才能使企业之间达成共赢的格局,进而结合“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形成具有网络形态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例如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关联性既形成了运动鞋制造企业与配套加工等互补企业和同类型竞争企业的分工协作的横向生产网络关系,同时也形成了运动鞋制造企业与上下游的鞋材供应企业和鞋品销售或代理企业合作的纵向生产网络关系[3]。 2.2 地理集聚性 地理集聚性是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及相关主体在某一地理位置集聚的特性。通过地理集聚可以产生多重效应,依据佩鲁的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 Theory),当专业化生产某类产品的多家企业集聚于某一地理区位时,这些企业可以共同培养及利用当地的熟练劳动力,并强化企业之间的技术沟通与交流并共同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投资成本,由此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以及产品市场供给,进而产生出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与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并同时产生出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极化效应(Polarization Effect)、扩散效应(Diffusion Effect)[4]。例如生产一双运动鞋,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实现了生产过程集群内部化,导致生产成本较之集群外企业低15%左右。同时,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在某一地理区位相对集中或集聚有利于实现集群全球化发展[5]。总额为174.6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59.1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7%;出口额为16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占据了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6]。 2.3 主体互动性 主体互动性主要是指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主体互动性表现为以下几点:1)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之间通过合资、合作组建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协同进行产品生产、销售、研发、推广等运营活动。例如江苏盐城县政府以及当地体育用品行业协会,组织、联合盐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多家企业,以统一的形象参与第28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扩大了该产业集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集群企业联合采用、推广相同产品技术标准,或是进行新标准的制定工作,获得标准的“产权效应”和“捆绑效应”甚而行业的话语权。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企业在一定地理区位聚集专业化生产同类体育用品,更有条件依据市场现实情况采用、推广、制定标准。根据笔者调研,目前我国深圳、成都温江、北京龙潭湖、福建晋江、山东乐陵五大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以及浙江富阳国家级体育休闲产业基地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动下积极进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标准采用、推广、制定工作。 2.4 结构网络性 结构网络性是指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型的组织结构特征。结构网络性的形成源于以下几点:1)根据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社会资本的网络特性导致企业之间形成非正式契约的信任关系、合作关系以及生产知识的人际外溢,由此促成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2)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拥有产业网络。例如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中的运动鞋制造价值链体系较为完备,不仅在运动鞋生产制造或加工阶段集聚众多企业,而且在运动鞋的原材料供应与鞋品销售阶段也集聚大量企业,企业之间分工明确,运动鞋生产网络基本建立。而且,随着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发展,部分运动鞋制造企业逐渐成长为当地核心企业,逐渐构建形成以大型运动鞋制造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的网络[3]。3)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结构网络性还体现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逐步发展而形成一个全球化网络,例如通过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分配资源。同时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区域网络,如处于区域空间范围内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咨询服务机构、培训机构、金融机构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中介组织等中介代理结构。 3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优势 3.1 基于规模、范围外部经济效应的成本优势 所谓规模的外部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利用地理空间的接近性,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从而使企业生产成本逐步降低达至或接近最小化状态,并由此获得规模经济[7]。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所拥有的生产资源及条件,专注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分工协作的企业之间具有便利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因而较易实现“及时供货”、“零库存”,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所谓范围外部经济效应是指同一区域内单个企业专注于生产专业化,而多个企业进行有效分工协作,构成区域生产网络系统,由此通过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形成各项生产成本的节省[8]。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利用产品生产资料供给和产品销售代理所形成上下游垂直联系,由此获得上游生产资料供应商、下游的产品中间及终端客户的市场信息回馈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也可以借助企业的生产网络所具有横向联系来借助、利用合作伙伴的各项资源、能力、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升与生产成本节省。此外,集群内企业的需求集聚效应与供给集聚效应将形成可观的市场规模,既能为集群内企业创造垄断优势,提升市场地位,增强企业在采购、销售方面对集群外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节省生产成本[9]。 3.2 基于地理集聚性及网络效应的创新优势 首先,由于聚集在同一区位,使得企业之间形成基于动态联盟的分工协作,由此产生企业间共同创造及使用的知识网络,这一知识网络的形成也是多个企业整合、重组各自的知识、技术、资源、技巧、能力以及经验共同研发、创造某种产品或服务,从而发现、把握市场机遇的过程[10]。其次,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有大量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压力。加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进入门槛与壁垒较低,导致不断有潜在企业进入集群从而加剧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迈克尔·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内存在多种压力,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意图进入集群的潜在企业给予在位企业的压力,和集群内企业之间持续的比较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11]。例如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内集聚了3 000多家生产经营企业造成该产业集群内竞争激烈,由此规模以上企业均自行配套产品研发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目前产业集群内企业掌握了2 000多种核心技术、拥有189项专利[12]。最后,当企业集聚使产业集群发展至一定规模后,针对集群提供技术研发、知识的专业服务机构将涌现,如运动鞋设计公司、广告营销咨询公司以及大学及相关科研机构,这些服务机构类似于“准公共产品”,为集群内企业创新提供各项服务。例如杭州富阳作为中国“中国赛艇之乡”,拥有“全国科技体育模型研究中心”“中国龙舟器材研发中心”等科研创新服务机构。 3.3 基于市场竞争效应、集合效应的竞争优势 吴利学与魏后凯认为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效应体现于产业集群内企业增长速度、市场占有率以及生产率提升等方面较之非集群企业具有无法比拟的竞争力[13]。笔者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基于市场竞争效应、集合效应可以形成一种集群式垄断的新型市场结构。集群式垄断使得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通过竞争与合作产生创新集聚,从而获得体育用品这类专业化产品的市场势力,同时集群式垄断市场结构作为企业间在竞争与合作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准市场组织,对于提高集群产业集中度的作用更加明显。例如浙江安吉县良朋镇形成了乒乓球制造产业集群,年产2亿只乒乓球,占据全世界份额的60%,产品60%出口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年产值可达到2亿元[14]。又如以浙江华鹰控股集团为龙头的杭州富阳赛艇制造产业集群占全国生产量的95%,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以上集群的产品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及市场份额加之产品注重创新,因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产品附加值较高。 4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类型、形成机制及其特点 4.1 按来源划分的产业集群及其特点 依据集群形成、发展与演进的内在机理是基于本地资源禀赋自主发展还是衍生于区域外部资源禀赋移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4.1.1 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概念 所谓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也称之为“内源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是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及商业文化氛围,由少数企业家投资兴办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获得市场成功的示范效应带动许多同类企业涌现,经长期内生演化、集聚形成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主要以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体育用品制造集群为典型代表。 4.1.2 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主要有四个:1)浙江等地区成为我国民营中小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率先崛起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一定经商头脑、技术技艺和销售门路的某些“能人”抓住市场需求与机会,依托本地的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禀赋优势,率先在国有经济体制薄弱的农村地区创立了家庭作坊式的民营中小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当企业获得一定发展之后,其生产技术、经营经验等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往往会通过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等各种非正式的人际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外溢至当地。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模仿套利”“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技术研发机制,逐步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并扩大了生产规模,由此逐步形成在某一地理区位内的民营中小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集聚,然后通过体育用品生产链环节的可拆分特性促使企业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演进发展为民营中小企业体育用品制造集群。2)基于血缘、亲缘、地缘所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型“信任”与“承诺”能够促进企业间形成融资、生产、销售、研发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关系,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信息的畅通,甚而在企业遭受经营困难之际,也能够抱团共渡难关。3)许多具有创业意识并脱离了母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通过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管理技术、知识、市场渠道与销售网络创办与母企业基本相同的新企业,是原企业的克隆复制,通过这样的“原位膨胀”带动了集群发展与壮大。 4.1.3 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特点 1)企业结构特点。构成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主要是中小规模的家族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制度特点的形成既与家族企业、民营企业产权清晰、经营灵活的优势相关,同时也与依托血缘、亲缘、地缘所形成的集群社会网络关系与结构直接关联。家族企业、民营企业依赖于家族、朋友、邻里的“信任”与“承诺”构成企业运转中必不可少的信用,同时在企业融资、关键经营活动与部门的人员安排等企业运营活动也依赖于家族、朋友、邻里的帮助。此外,家族企业控制权的不可交易性保障了企业创立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稳定性。2)产业市场特点。选择那些技术含量较低、成本回收期限较短、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充分竞争性细分行业市场,如球类、运动防护用具、体育服装及鞋帽等中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集群嵌入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同时面临着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同类集群的激烈竞争。3)集群结构特点。分布于体育用品产业链或体育用品产品生产链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宛如“蜂窝”,依托嵌入专业化分工网络中的企业之间的“信任”与“承诺”进行相互协作与衔接。在现实中拥有内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许多地区呈现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特征。如杭州富阳上官乡已发展成为生产羽毛球拍、网球拍、乒乓球拍、沙滩球拍四大球拍的“中国球拍之乡”,全乡拥有球拍及配件企业38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年产球拍超过1亿副,占据了国内中低档球拍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 4.1.4 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概念 所谓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是指依托区位地理优势、招商政策优势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从而吸引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由此建立起主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产业基地,逐步扩大产业集聚规模进而形成集群。目前中国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 4.1.5 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Schmitz认为:全球价值链(GVC)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可转移性使得发展中国家得以成为发达国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代工者(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OEM)[15]。自20世纪80年代伊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或是通过直接投资建厂或是引导自身的国际代工厂在中国投资建厂,以及通过外贸订单诱导本土外向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产生,从而将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及原材料纳入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以及浙江等省市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产业政策优势以及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优势等率先承接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际转移,形成了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4.1.6 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特点 1)企业组织特点。构成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一般现代企业制度及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规模较大,产能极强。2)产业市场特点。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实力一般都较为强大,往往进入那些技术含量较高、成本回收期限较长、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具有规模和外部经济限制的劳动资金密集型细分行业市场。3)集群结构特点。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的生产加工企业在空间上进行集聚,依托集聚效应从而获得大量的具有专业化技能劳动力,但其生产材料的供给与产品销售环节则与生产环节进行地理上的分割,通过“三来一补”形式进行体育用品生产,也就是所谓的“两头在外”型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际转移与本地化、配套化的协整,并带动供应链、服务链迁移至本地而导致集群化。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许多外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并未真正嵌入或根植于当地,外资企业在当地的集聚是所谓的“复制群居链”,即一些与外资企业有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生产企业相继前来投资办厂,以维持原来的生产联系,外资企业不能有效发挥产业关联效应,并未将当地的前向、后向关联企业纳入自身的生产关系网络之中。 4.2 按创新划分的产业集群及其特点 Marceau等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其发展存在着高端路径(High Road)和低端路径(Low Road)的选择问题[16]。由此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也可以分为走高端路径的创新型(Innovation Based)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以及走低端路径(Low Road)的低成本型(Low Cost Based)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4.2.1 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概念 所谓创新型(Innovation Based)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及人才为主体,依托创新组织网络及商业模式,生产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体育用品和品牌产品并有利于区域创新制度与文化建构的产业集群。目前,以山东乐陵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已经出现了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趋势与苗头。 4.2.2 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主要是市场倒逼机制与政府引导机制。2009年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装备按原值计算分别达到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13%、21%,表明产业装备技术结构落后[17];体育用品贸易高加工度化系数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为1.11、1.24、1.46、1.50,而同期普通制造业高加工度化系数达到2.0以上[18]。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整体增速连续3年在低位徘徊,运动服装、鞋帽等部分门类呈现较为严重的负增长,李宁、安踏等体育用品上市企业利润率等关键指标逐年恶化,充分表明以加工、组装、制造为核心属性,强调性价比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面临着制造业成本快速上涨,品牌附加值难以短期提升的严峻考验,揭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已进入到转型的“窗口期”,倒逼我们要牢牢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需要通过创新来摆脱危机。 2012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正式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0-2011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1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17.63%,至2011年达1 760亿元,占体育产业的80%以上[19]。加之目前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对体育竞赛、健身服务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因而在整个体育产业部门中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3月所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明确指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体育用品业中的地位。”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已指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就是创新。因而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进行创新,转型升级为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其主要举措包括制定和实施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的产业集群政策,构建国家级以及省市级体育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率先实施创新并影响、引领集群内企业共同创新,鼓励“走出去”通过国际市场获得集群创新所需的各项资源等。 4.2.3 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特点 1)企业结构特点。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中一般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但是该类型集群的形成、发展、演化过程中有赖于关键企业,所谓关键企业又可以称之为龙头企业、核心企业或主导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强的技术水平、较强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技术吸收转化能力,同时在技术及产品研发的内部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实施成本以及试错成本方面具有先天优势[20]。作为个体的关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内所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生产网络有效地在产业集群内部进行溢出、扩散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而产业集群所拥有的当地文化历史背景和网络效应也能保证企业之间知识吸收转化能力能够转化为集群层面的创新能力。例如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对乐陵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浙江华鹰控股集团对杭州富阳赛艇制造产业集群而言就是推进以上产业集群由传统的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转变、发展的关键企业。2)产业市场特点。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主要生产、制造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用品,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同类竞争产品少,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往往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3)集群结构特点。创新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即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创新孵化基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中介结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技术基础设施。 4.2.4 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概念 所谓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是指以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依托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生产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产业集群。目前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地区存在大量的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表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仍是以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为主。 4.2.5 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主要有3个:1)本地化社会网络使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产生强烈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即集群发展不是依赖于创新而是依赖于新企业对于老企业的模仿,形成一种“原位膨胀”的发展路径,并且这种“原位膨胀”的发展路径通过不断强化形成了路径依赖。2)融入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通过OEM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回避自身投入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损失,获得较低但稳定的收益,却有可能陷入“悲剧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的境地,即在产业集群生产与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生产活动的报酬却在不断地降低,从而使产业集群长期陷入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同时由于集群内同质化产品泛滥,企业恶性价格营销,导致集群内企业利润率逐步下降,从而无力在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上投入必要资金。3)以NIKE为代表的跨国公司通过设计各种参数、胁迫转移订单、控制核心技术外流等形式来控制以代工者身份参与其价值链体系的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等价值链攀升行为,从而加剧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陷入产业发展的低端路径难以自拔,形成“低端锁定”。 4.2.6 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特点 1)企业结构特点。构成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型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为基础。2)产业市场特点。选择那些技术含量较低、成本回收期限较短、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充分竞争性细分行业市场,如球类、运动防护用具、体育服装及鞋帽等中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制造,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许多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存在同质化产品低水平、无序及过度竞争。3)集群结构特点。低成本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缺少创新组织网络体系。 4.3 按集群与市场关系划分的产业集群及其特点 国际产业集群研究权威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市场[2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从本质而言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从该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来看,一直呈现出市场与产业互动的特点,因而可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划分为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 4.3.1 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概念 所谓“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是指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内存在专业体育用品市场,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通过专业体育用品市场的销售与供给网络既向国内外进行产品销售,同时也获得各类生产资料,集群与市场之间形成互动,共同发展壮大。 4.3.2 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如下:1)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及自身所能运用的品牌、传媒、公关等营销资源,一般无力自建销售网络渠道,而专业市场则因其所具有的某一区域集中交易的特征形成销售组合与销售功能的外部化,成为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低成本的共享式销售网络,因而集群内企业选择体育用品专业市场这一共享式销售网络的知名度吸引客商、扩大销路、降低交易成本,并能借助需求集聚效应使企业面临一个辐射半径和需求更大的市场。2)体育用品专业市场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之间形成了制造业企业与商贸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产销分工合作关系,从而使它们共享销售网络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同时降低了中间产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而使得集群与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经济”的体育用品制造集群发展壮大,并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区域性的规模经济优势。 4.3.3 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特点 1)企业结构特点。构成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中小型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为基础。2)产业市场特点。共生型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的产业市场特点就是上下游市场统一,即集群多以同质化、有限差别化的产品进行生产,生产同类产品的各个企业依靠低价格、低成本来进行竞争并通过专业市场就地进行产品销售。同时集群也有赖于专业市场聚集生产资料,服务于集群的生产活动。例如以陈埭镇为中心的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在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18亿元、纳税额24亿元;行业拥有规模以上鞋业制造企业378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5家、上市公司12家。在福建晋江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衍生发展出来在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国鞋都”、“晋江市鞋业品牌一条街”等运动鞋专业市场(最终产品专业市场),以及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陈埭鞋材市场”(上游产品专业市场)国内4个省份和国外30多个国家(地区)600多家鞋材鞋机客商入驻,年交易额超200亿元,吸引了国内国际众多客商前来采购[22]。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若干理论问题分析_体育用品论文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若干理论问题分析_体育用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