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浙江 杭州 310022)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的对比剂进行双下肢动脉CTA,对比两者之间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位患者,30位为一组,分为A,B,C两组,A组采用12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50mgI/mL),B组采用8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C组采用7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测量和计算图像中股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碘摄入量等参数。下肢动脉血栓,动脉中血流速度高导致凝血过程被激活,在局部也不能积蓄足够的凝血酶,只有在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时才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局部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最初的症状主要为下肢疼痛,从膝部传到足部,导致皮肤紫黑,动脉搏动微弱或者消失,皮温发凉,严重者可能失去双腿,还可能会导致脑血栓的可能,双下肢动脉CT是诊断双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快捷有效准确的方法,但是因下肢范围较长,导致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及辐射剂量都比较高,如何在64排CT中,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电压进行下肢CTA检查,对照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的图像,探讨低剂量低浓度下肢动脉CTA的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170-02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进行双下肢CTA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为51~83岁,平均63.2岁,身高在153~170cm,平均163cm 体重为50~83kg,平均72kg,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 CT机。将90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人。A组采用12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50mgI/mL),B组采用8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C组采用7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扫描范围从第三腰椎扫描至足背,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均为80mL,流速为2.5mL/s,利用西门子的智能追踪功能,将感兴趣区域(ROI)置于腹主动脉(第12胸椎水平),阈值设为100HU 当CT值达到阈值时,延迟15秒后自动扫描。
1.3 图像分析
将原始数据传到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R,CPR,MIP等处理,(1)将机器自带的剂量表中的DLP乘以权重因子K(0.015msv/(mGy*cm)),得出辐射剂量值。(2)记录下每幅图像右股动脉的CT值(选取3个点取平均值,若右股动脉闭塞,则选择左股动脉),以及信噪比计算信噪比(SNR)=平均CT值/SD。(3)碘摄入量(mgl/kg),为对比剂总量×(浓度/体重)⑷图像VR处理后按照1分,2分,3分3个等级进行评定。3分为血管边缘锐利,分支丰富;2分为血管边缘稍毛糙,分支较丰富;1分为血管边缘毛糙,分支显示欠佳。由3位有资历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判定,计算得分。
2.结果
三组图像的CT值及平均信噪比,C组明显高于B组和A组。
图像评分上C组平均得分为2.56±0.21,B组为2.41±0.23,A组为2.13±0.21。
碘摄入量,C组为293.5±10.08mgI/kg B组为296.3±11.43 mgI/kg,A组为374.3±13.86mgI/kg,C组因为使用了低对比度造影剂,极大地降低了毒副作用(C组对细节显示更好,且对股动脉的浓度CT值最高)。
3.讨论
下肢动脉病变还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是引起下肢远端缺血、营养障碍、肢体溃烂、坏死的一类疾病[1],下肢动脉CTA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检查更加简单、准确,所以下肢动脉CTA已经成为临床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扫描范围长,血管粗细不一,常常分支显示较差,且,扫描区域内包括腺体等对射线敏感的解剖结构,较高的辐射剂量会对这些结构造成潜在的辐射危害[2]。随着大家对射线的逐步认识,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降低剂量已经成为了所有放射从业人员都追求的目标,也一直是CT研究的热点问题,另外高浓度的对比剂也会对肾脏造成极大的负担,同时也存在增加对比剂过敏的风险,但是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又会造成目标血管CT值的下降,影响诊断,降低管电压能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目标血管CT值,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使图像噪声增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常规选用Dose4D。此算法通过建立噪声性质和被扫描物体的模型,能为对噪声抑制要求比较高的检查带来显著好处[3]。也就是说,通过降低重建图像上的噪声能获得优质的图像,因此降低管电压和降低对比剂浓度从理论上可行,以往本院采用都是120KV, 350mgI/mL或者80KV,300mgI/mL来进行检查,本次实验70KV使用300mgI/mL组比其他两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碘摄入量明显下降,信噪比大幅提高。且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潜在肾功能损害及心功能低下者是较好的选择,证明了70KV应用于下肢CTA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孙英,任克.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22(5):243-246.
[2]仲海,徐卓东,柳澄等.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注射速率与重建矩阵的选择[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10(3):1203-1205.
[3]王艳,史大鹏,朱绍成,等.比较以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和滤波反投影重建的低剂量腹部(:T的图像质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0):1902 1905.
论文作者:李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动脉论文; 下肢论文; 浓度论文; 剂量论文; 图像论文; 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