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兴媒介催生下的影像世界使得我国传统戏曲陷入困境之中,为了改变这一困境,近些年来传统戏曲也在不断融入新元素。然而,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其舞台呈现效果上始终存在着代入感、空间感、体验感等多方面的不足。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戏曲舞台呈现的不足,并开拓出新的增长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戏曲舞台艺术;设计;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注册等特征,能够实现虚拟世界信息与真实世界信息的交融。
1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其集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于一身,增强现实是合并现实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由此,增强现实系统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增强现实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模拟生成虚拟对象或信息,这样的图形生成技术可以将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使得用户可以得到虚实相生的身心体验。二是借助三维注册环境系统确保“虚实信息”融合;用户所看到的信息与增强现实技术所生成的信息可以通过三维环境注册系统实现高度融合。三是具有实时交互性;增强现实的交互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人机交互,而已经扩展到用户对时空及对象的作用,增强周遭信息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利用当前活动与增强现实系统内的内容进行互动并融为一体。
2增强现实技术与戏曲融合的探索
增强现实技术与戏曲舞台的结合,具体而言,是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的效果、环境及物体与真实演员进行互动式、沉浸式融合。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借助体感交互、图像识别、位置传感等技术跟踪及识别演员的位置、姿势与动作,包括演员使用的道具的位置、状态等,然后根据舞美设计与剧情发展的需要,针对故事场景及表演呈现的方式与需求,通过透明投影幕在舞台空间里进行虚实融合互动呈现,将虚拟影像与演员的道具动作在舞台上进行实时匹配且在互动表演的过程中无缝融合,以实现最佳舞台效果呈现,增强观众审美体验。增强现实与戏曲舞台的融合,包括立体视觉呈现的舞台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融合、真人演员与虚拟演员同台表演、真人表演与虚拟道具、特效、背景互动、虚拟特效与真实道具互动匹配等效果。
2.1突破现有条件限制,增强舞台呈现效果
戏曲舞台呈现过程中诸多场景、特效及相关元素无法采用实体形式进行展现或使用道具无法呈现出理想的效果,这其中以神话类题材最为突出,如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鹊桥相会。传统舞台对于这一类神话型场景大多采用背景或道具来呈现,如表现仙界,即在背景投映仙界图片或一群表演者托举云型道具在舞台上或走动或静止,这些方式难以营造出神话意境效果,也不方便观众的理解。借助AR技术将可以打破此类物理环境因素的限制,它能够将传统手段难以呈现的形象直观立体且动态地呈献。通过传感器与图像识别等手段,真人演员能够与虚拟影像角色同台表演。
2.2感知与思想的延伸
第一,感知体验的延伸。AR技术的多感知性特征对于用户的感知系统而言,更具亲和力。在视觉层次和立体空间的延伸与拓展之上,无疑再一次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观众不再仅仅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而是在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得到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建立在想象空间的触觉感知。在视听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中,触感欲望得以激发和调动。各种感官互通互动,造成通感领域,形成一个超越视听空间的“触觉联觉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文化效益
内涵价值的直观传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传统戏剧作为我国精神文化的瑰宝,在艺术欣赏及文化推广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AR与传统戏曲的结合,将传统手段难以呈现的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减少表演者与观众的视觉场景想象,不仅拓宽了表演者的表演空间,更有利于戏曲所蕴含的意境及价值意义的传达。虚实结合的创新体验、身临其境的沉浸感,给观众多重感官的冲击,能够让观众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促使价值理念传播更为透彻,也会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戏曲的认知,加深对传统戏曲的理解与感悟。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增加的同时,更可以改善当下社会传统戏曲遭遇的窘迫境遇,吸引新一代年轻观众的加入,以新鲜的血液、满腔的热情去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科技与传统的结合,AR融入戏曲的舞台呈现,产品、模式、体系、思想等在此之上的融合延伸,“内爆”与“外爆”产生的多重效应,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现有基础上的拓展以及可能性的全新创造,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综合效益。
3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增强现实与戏曲舞台的综合运用最大优势在于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给舞台本身相对静止的信息赋予更强大的互动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信息容量。增强现实技术采用对真实场景利用虚拟物体进行“增强”显示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等领域。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提高增强现实系统内信息内容的实物感与存在感的同时,增加观众对戏曲的理解以及戏曲发展的身临其境感受
3.1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冲突
传统戏曲有较为严格的程式化规范,比如“一桌二椅”为代表的舞台造型,其作为戏曲美学精神在舞台上传承印证,虽然目前传统戏曲舞台演出融入了“一戏一景”的舞台观念,但是“一桌二椅”不论是在舞台空间里组织动作功能、表意功能还是综合功能中都是不断得以拓宽与沿袭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中力求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舞台中,如何根据舞台演出情境,在“一桌二椅”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继承,提升戏曲舞台布景的真实感,达到艺术形式感与戏曲规范的和谐发展是一大难题。
3.2虚拟角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融合度不高
增强现实技术系统中虚拟角色的设计,应该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产物,系统中虚拟角色的设计多依靠计算机三维技术,尤其是三维动画动作编辑技术和三维动画渲染技术,来生动形象的刻画角色的动作、表情以及身体和服饰的质感。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如何真实自然展现虚拟角色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据角色的运动规律生成动面。而这依靠传统的三维动作编辑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依靠不断测量、跟踪和记录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及数据,利用动作捕捉技术(MotionCapture)才可以打造出栩栩如生的虚拟角色:虚拟角色的细节刻画则来自于制作人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如眨眼、叹气等小动作的记录,对生活的体验愈加鲜活,刻画的角色也就越加生动细腻;针对现实中不存在的角色,制作方则需要揣摩角色个性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角色进行适应性的夸张,使其有利于强化戏曲的表现风格,展现角色鲜明的个性,从细节处打动观众。
结束语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台设计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相生,两者相辅相成,传统戏曲舞台设计需要增强现实技术的支持,以更好地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增强现实技术在戏曲舞台艺术设计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艺术性地处理,两者相互合作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卫.影视动画教学中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的实践性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24).
[2]黄荣丽,张燕翔.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下的戏曲艺术探析[J].艺术科技.2016(12).
[3]王守宽.增强现实技术在演播室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02).
论文作者:郭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戏曲论文; 技术论文; 现实论文; 舞台论文; 传统论文; 角色论文; 互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