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314502)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静脉置管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静脉置管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的37.8%相比显著减少,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在静脉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小儿静脉置管;护理干预;并发症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ediatric venous catheterization patien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90 cases of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former took the clinical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latter us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and catheter obstruction in the childre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1.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f 37.8%, and the difference of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intra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childre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ttention.
[keyword] pediatric venous catheteriz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54-01
临床在治疗需连续输液的患儿时,为减少其血管因反复穿刺而受到的伤害,通常会采取静脉置管的方法 [1]。近些年来,小儿血液病、免疫性系统疾病以及危重症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这也大大增加了静脉置管的人数。本文以我院90例静脉置管患儿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展开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应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90例于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静脉置管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平均45例。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段为6个月至14岁,平均(5.8±2.6)岁;原发疾病:34例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19例为过敏性紫癜,16例为肾病综合征,14例为例白血病,7例其他疾病;48例采用股静脉双腔导管,42例采用颈内静脉双腔导管。所有患儿的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有比较的价值。
1.2护理方法
采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并在局部麻醉Seldinger技术下实施插管。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护理人员每日用碘伏棉签消毒患处两处,消毒的面积应超过8cm2,为取得一定的消毒效果,需给予适当力度。结束消毒工作以后,不可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触诊;在正式输液之前,还需严格遵循规范标准对肝素帽进行消毒。
(2)对穿刺的静脉进行合理选择:展开穿刺操作时,尽量选择股静脉、头部正中静脉、踝部大隐静脉以及手背静脉等弹性好,与关节距离比较远,较为粗直且没有静脉瓣的静脉血管,并注意尽可能选择患儿不容易抓挠的位置进行穿刺。
(3)做好导管固定工作:考虑到患儿皮肤比较娇嫩,以免针柄挤压、伤害到皮肤,可在针柄下垫上无菌棉球,随后用无菌的透明敷贴粘贴好,并确保敷贴平整不卷边,无气泡。另外,当不需要进行输液时,需用干净的手帕或袜子将留置部位包裹起来,确保敷贴部位的卫生与干燥。当敷贴处出现潮湿或被污染的情况,需及时更换。
(4)冲管与封管:结束输液以后,采用3至5ml的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洗,并采用2ml的肝素钠作为封管液。当封管液剩0.5至1ml左右时,需在拔针的同时推送封管液,使留置导管内部呈充满封管液的状态,将夹子关闭以后将针头拔除。在输液的前后,护理人员还需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在输液之前,如果碰到穿刺受阻等情况,应对导管流畅性进行再次检查。
1.3观察指标
认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静脉置管期间发生静脉炎、导管阻塞以及导管脱出渗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的37.8%相比显著减少,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静脉留置针由于穿刺操作简便,加上套管比较柔软,在静脉内能够留置较长的一段时间,大大减少了血管因反复穿刺而受到的伤害,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因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儿科输液治疗中[2]。但是,患儿年龄比较小,护理配合能力不高,且其肢体较为短小,血管比较细,给静脉辨认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再加上部分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容易出现静脉选择不当、留置针固定不妥等情况,从而导致静脉炎、导管脱出渗液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做好患儿静脉置管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3]。
具体来说,在采取静脉穿刺操作时,护理人员应当选择弹性强、有关节,且比较粗直的静脉,比如头部正中静脉、耳后静脉、手背静脉等,同时注意避开患儿重要的关节部位,对其留置管一侧的肢体活动进行限制。此外,还应与患儿的家属展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号召其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对患儿穿刺部位的情况展开严密监测,如果发现该部位红肿、疼痛,且血管发热等,经触诊发现静脉发硬无弹性,呈条索状,则有可能为静脉炎。此时,需立即拔管,帮助患儿将患肢抬高,并用硫酸镁对肿胀部位进行湿敷;可通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来防止静脉的发生,如每天用碘伏棉签消毒患处两处,结束消毒以后不可对穿刺部位进行触诊,以及在输液前认真消毒肝素帽等。此外,通过妥善固定好导管,正确冲管、封管等,可防止导管阻塞的发生。在本实验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少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儿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在静脉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充分确保患儿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菲.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193-194.
[2]林小清,周错,陈春燕.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05):730-731.
[3]黄金领,何碧玉,谢素玲.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7):178-179.
论文作者:陈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导管论文; 发生论文; 部位论文; 静脉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论文;